2024数据要素生态服务商行业纵览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数据,要素,生态
  • 发布时间:2025-04-25 15:17

  文/米栏

  数据要素生态服务商是指为数据要素的采集、存储、处理、交易和应用提供技术、平台及服务的机构或企业。它们通过提供技术和服务,推动了数据资源的高效流通和利用,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了国内部分数据要素生态提供商,通过对照这些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技术服务,便于读者对如何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以促进全社会数字经济发展有更宏观和深刻的思考。

  1949年,当苏联专家帮助中国规划156个重点工业项目时,他们或许不会想到,75年后这个国家会启动另一项同样深远的“新156工程”,只不过这次要征服的不是钢铁与机床,而是比特与字节。

  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为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数据要素化攻坚阶段。从表面看,这不过是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确权;但若细究其底层逻辑,实则是国家意志对数字经济时代“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新定义——当数据成为新时代的石油,谁掌握钻探权、炼化权和输送管道,谁就握有未来30年的发展权杖。

  政策全景:顶层设计锚定数据要素新基建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数据基础设施纳入中国式现代化顶层设计,到同年12月六部门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再到最新文件明确技术路径,一盘更大的棋局已经呼之欲出——把分散在各级政府、企业、平台的数据资源,像国家电网调度电力一样跨域流通。

  有机构预测,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这个看似温和的数字背后,实则映射出决策层对“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战略押注。

  在中央政策驱动下,地方政府开始加速布局数据要素市场化节点:

  2025年2月8日,东北首家省级数据要素服务中心——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吉林省数据要素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同一天,郑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宣布重组数据交易中心,目标直指“年交易15亿,带动百亿产业群”。四川则在今年2月对四川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变更,新增成都数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股东,注册资本由10亿元人民币增至20亿元人民币。

  这样的热闹场景与20年前的房地产金融化浪潮何其相似。如今全国尚有超80%的高价值数据沉睡在省市两级政务云,而企业数据则分散在数百个行业平台中,顶层设计的奠基意义不言而喻。

  微观创新:AI应用拉动数据要素显性价值

  当DeepSeek的模型在2025年一季度横扫全球开发者社区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场算法狂欢背后的真实意义并非只是模型架构本身,更在于让高质量数据集的价值充分释放,而这涉及企业的核心数据资产。

  《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中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泽字节(ZB),同比增长22.44%,但生产总量中仅有2.9%的数据被保存;数据存储总空间为2.93泽字节(ZB),但存储空间利用率仅为59%。庞大的数据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资源宝藏。

  2025年2月10日,福建开出首张数据资产非税收入财政电子票据,名称为“事业单位数据资产使用形成的收入”,总额为100723.2元。数据资产使用费缴入国库,这个看似平常的财政动作,实则标志着数据要素完成从“资源”到“资产”的惊险一跃。某种程度上,这相当于2004年土地“招拍挂”制度改革在数据领域的复现,当公共数据收益开始计入GDP核算体系,意味着数字经济正式接棒土地财政。

  数据只有用得好,价值才能“显性化”。无论是数据产品还是数据服务,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会创造价值、体现价值。市场化是手段,价值化是目的。

  历史的隐喻总是惊人相似。19世纪末,洛克菲勒通过标准化石油桶重塑能源业;20世纪末盖茨用操作系统定义信息时代;21世纪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正将中国推向数字经济规则制定者的席位。正如某位投资者在闭门会上所言:“我们不仅是在交易数据,更是在定义后信息时代的价值度量衡。”

  结语

  正如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驶出的解放牌卡车,承载着工业化中国的光荣与梦想。如今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挂牌的每一笔数据交易,都在为数字文明的中国方案积累势能。在这场重建数据世界巴别塔的运动中,更重要的,这一次,塔顶的坐标系刻的是东方的刻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