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在自然

  王雪峰(山东济南)

  美术创作是人的天性,很多人从孩童时期就喜欢图鸦,我就是这样的,天生喜欢画画,遵循着最初的理想慢慢的走上了画家之路,期盼美术的爱好伴随一生。我想画画其实就是在同大自然交流,依据我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为什认为画画会是人的天性哪?我想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看到的太多,怪石古木,奇花异草,禽鸟走兽,沧海桑田,万事万物,积累的感触多了,表达的欲念就会自然而然的生发出来,就产生了美术创作的动力。 社会上有这麽种说法,"如果把爱好变成自已的工作那就是世界上非常幸运的事了",一个人得有追求,生活才能不空虚,画画的好处我觉得就在于可以随心所欲,又能让人放下世俗的牵扯,逃离开世俗的烦扰,把过剩的欲念转化成美丽的画卷。

  国画创作理论中有一个标准叫“高古",这个词最初是从美术词典中看到的,虽然前前后后看了很多遍解释,但因为当时年龄的原因,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后来从写国画的一些文章里也看到了多次,就觉得这个词很重要,很多年了至今没忘,现在还记忆犹新。看了很多美术作品后,当年朦胧的感觉是,任伯年的画很有些高古的趣味,花、鸟和枝叶也有自然避让穿插的趣味。后来又看到了陈老莲的画,觉得那样的味道更为强烈,有装饰感,有古意,又有些民间味。但是因为年轻吧!所以更喜欢活泼的,灵巧一些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见的多了,经历的多了,渐渐地领会了其中的深意,我想“高古”的境界就是传统的笔墨精神和金石浑然天成的韵味,它是一种怀旧的心理,人文的情怀,要想突出这种品格,作者得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见识。我想高古的境界既是对传统的传承,又是对传统的发展。好让人们在现实中无法安放的情绪在艺术里有所依靠,让此时此刻面对往后的日子,在精神上和步伐上有方向更稳妥。

  画面“新颖"的感觉是我所追求,因为画面光有传统的韵味还是不够的,现在人们美术作品见得多了,眼界开阔了,多多少少有了点审美疲劳。所以,作品只有传统的技法是不够的,还得有些新鲜的想法。潘天寿先生的画为什麽好看哪?为什麽被人们所喜爱哪?我想就是因为他的作品不但有传统的高古气,更有山野的自然清馨之美,有现代艺术的壮阔之美,传统的笔法气韵加了新鲜的构图,新鲜的题材,显得既很浑厚又很新颖。画家想画出自己的特色是很不容易的,美术的种类很多,也都是相通的,所以我综合了熟练的一些技巧后,在作品中引用借鉴了些装饰画的元素,效果还是颇为明显的,传统的笔墨韵味,写生的朝气,装饰的形式美,揉合在一起,慢慢的画出了一种成熟的学院派气息。每当出去画画的时候,花花草草总给我以新鲜的感觉,朝气蓬勃,元气升腾。天然的“新"和手法的"新"融合的恰到好处,画面才能让人耳目异新,艺途遥远,天天有新意,我还在不断的追寻着。

  想画好画只靠学习临摹前人是不够的,还需多多写生,“写生”在画画当中是非常重的。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画写生,也是因为家里养了许多花的缘因,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停下。写生之前先要考虑好如何下笔,我的经验是,首先在于构图取势,再就是画眼的份量,再就是曲直的构成,再就是细节的处理。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 就是自然,“外师造化"就是多写生,多向自然学。"中得心源"就是还得靠自己专注的领悟才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工笔画需要写生,写意画也很需要,写生可以让严重公式化转危为安,让唯美细腻的形色和浑厚大气的笔墨健康的发展。工笔画是讲究唯美的,注重细节的处理,每个局部的巧妙变化,形成了工笔画的美感,所以说只有写生才能生动优美。写意画讲究大气混厚,所谓大气就是一种高度的概括提炼,这种提炼也不是只凭想象就能完成好的,如果只凭想象就找不到落脚点,不知道关键所在,只有熟练掌握了题材的特征后,才能既简练又精准的表达,这样才能好看,才有力量。

  画画得有情怀,也可以说是性情,又可以延展落实为情趣,特别是花鸟画,是尤为讲情趣的,情趣让人忘记烦恼,将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情趣让人以小见大,变繁杂为优雅,变被动为主动,能洞察到大自然的奥妙。着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画就非常有情趣,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草虫,让他画的像真的似的,让人看了就忘了烦恼,当人们看了画以后,就会转头去关注真实的草虫,知足常乐的阳光心态就会多起来。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情趣”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多不多呢?其实也很多,就等着我们发现。逛公园时恰巧看到,蓝天白云下荷花荡漾,有朵白云很像正下面唯一盛开的一朵白荷花。红蜻蜓在水边,围绕着成片的大叶子植物飞来飞去,然后落在叶子的尖上,静静的,半天也不飞去。不经意间在河边惊飞一只苍鹭,没来得及用手机拍下来,回家后认认真真的把画了出来。我觉得这些简单的很普通的事情,只要用心了它就变成了情趣。

  画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修心养性的方法,更是人类重要的文明。郑板桥画的竹,是竹中的经典,后来人们都经常学它画的竹子,他说他的灵感来自于日光月光照耀下自然的竹影,又说“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其实从侧面表明了,所有的收获都是来自于日常的积累和不断的修养,用简练的几笔表现的既文雅潇洒,又真实生动,实为难得,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画艺应该专注,不能挥霍,“明心见性"很重要。甲骨文是抽象的画,彩陶图案是简练画,都是灿烂的,影响深远的,直到今天、明天,甚至永久。甲骨文是抽象的画,这是所有人都认可的说法,正是由于这种“画”的原因,几年前我研究了些甲骨文,还有些金文,发现了文字的秘密,就说"文明"这两个字吧!"文"字的意思应该就是,把所见所闻有秩序的有条理的,简单化记录下来。至于“明"字,通常我们认为“日"和"月"加起来就是"明",但是通过我研究发现,早期有很多甲文“明"字右边的"月"字,并不是“月"字,而是个“夕”字,像是个侧面的眼仁,我认为就是这样,所以说“明”字的本意,应该是看到太阳,或者说眼中有阳光。我觉得艺术的创作就是"文明",把我们见到的喜欢的,经过整理后表现出来,婉转的明媚的。艺术的表达就是一种阳光的心态,就像置身于幽静的深山里,等待太阳慢慢的出来似的,一切都渐渐的清晰起来了,景物也越来越婀娜,色彩也越来越热烈,好的创作心态,能让画中的花越开越美,越长越茁壮,让鸟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让水越流越清澈,让山越变越清秀。

  作者简介:王雪峰,1978年生,祖籍山东阳信,生活于济南,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美协会员。庚辰年在济南山东艺术学院名人画廊举办王雪峰现代剪纸展。作品《大情歌》入选第二届造型艺术新人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盛世收藏》获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山东省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春风得意》、《彩彻云衢》获首届山东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万壑听泉》获第七届全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佳作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