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商海悲剧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商海,悲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4-02 16:18
文|唐凯林
洞庭湖往南,湖南株洲。
这里是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京广、浙赣、湘黔三大铁路干线均在这里交集,路通八方。而对于发迹于株洲的太子奶集团创始人李途纯来说,现在却没有太多的道路可以选择。
除夕,农历虎年的最后一天,李途纯的舅舅高博文割脉自杀了。而在此之前的2010年7月27日,李途纯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由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与此同时,株洲市的城市名片“太子奶”也开始了它的破产重整工作。
洞庭湖以北,湖北武汉。
大年初一,一封遗书从这座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流向了全国。这封遗书的主人兰世立曾有过李途纯一样的辉煌,他曾头顶着湖北首富和“民航破垄者”的光环,一手创办了华中及中南地区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东星航空。而现在,浑身散发着精明气息的兰世立已经开始了他的监禁生涯,东星航空也成为了中国第一家进入破产程序的航空公司。
早在2009年3月14日,东星航空已经被强制停航,兰世立在武汉被实施了监视居住,同年9月13日,兰世立被武汉市公安局刑事拘留,16日后,经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批准,由武汉市公安局执行逮捕。2010年2月23日法院下达逮捕决定,同日交付武汉市公安局执行。2010年4月9日,因犯逃避追缴欠税罪,兰世立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在刚刚过去的虎年,八百里洞庭就这样南北相呼应地一肩挑起了两个商海悲剧,昔日的鲜花和掌声对于现在的李途纯和兰世立来说,皆恍若隔世。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按下李途纯和兰世立的人生“回放键”,他们虽如平行线一般地各自成长、创业、商海搏杀、成功、失败,却又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可算是不同的财富故事,雷同的商业案例教材。
李途纯与兰世立均出生于苦难的1960年,更具戏剧性的是,他们的商业启蒙竟然也惊人的相似,都是以“印刷”起家。
1989年,兰世立在武汉珞瑜路开始创业,其业务是名片印刷。李途纯的创业之路则比兰世立晚,4年后,李途纯才得以从银行贷款10万元,印刷了一批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挂历,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这一年,33岁的兰世立已经开始进入旅游业,成立了东星旅游公司。几经周折之后,李途纯进入了他安身立命的乳业,兰世立则以“破垄者”的姿态进入航空业,从此,两人都开始了各自的野蛮生长。
李途纯与兰世立的事业巅峰也出现在同一时期,其中李途纯是2006与2007年。2006年11月,三家投资机构联手投资太子奶的7300万美元资金到位,其中英联400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1800万美元以及高盛的1500万美元。
兰世立的事业巅峰始于2005年,这一年,兰世立以不到30亿元的资产,向世界头号飞机制造商和头号飞机租赁公司购租了总价为120亿元的飞机。同年,《福布斯》杂志的中国富豪榜把兰世立列为第70名,成为了湖北省有史以来第一位进入该榜100强的富豪。
进入2008年之后,两人的事业开始急剧下坡。不知道当时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不是二人倒下的环境推手。
是年,由于企业快速扩张,太子奶出现了资金链断裂和利润下滑的颓势,李途纯也最终因此失去了对太子奶的控股权。次年初,太子奶的核心资产由株洲市政府全资控股的高科奶业以租赁经营的形式托管,李途纯名义上拥有的集团61.6%的股份全部抵押给高科奶业。
同样是2008年,厄运也降临到了兰世立头上。从这一年的年中开始,东星航空资金链紧张的报道频现报端。次年3月14日,应武汉市人民政府请求,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决定,暂停东星航空公司航线航班经营许可。
自此,两家鼎盛一时的民营企业竟一时间变成了强弩之末,境况每日俱下,而两位曾名噪一时的财富英雄最终却没能逃开身陷囹圄的命运。
简单对比两者的成败史,是希望能够从这些表象中寻找到一些共通的深层次原因。纵观商界沉浮的各种案例,成功也许各有不同,而失败却往往有着相同的通病。那么,李途纯和兰世立因何疾染病?答案可能有1000种,但以下三点可能对失败的贡献尤为显著。
首先是被过度放大的杠杆效应。李途纯与兰世立都是商界物理学好手,皆能极具想象力地寻找到一个支点,以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撬动”资源。譬如,兰世立能敏锐地利用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的政策,用最短的时间获得一纸批文。在以这张民营航空牌照支撑的平台之上,他成功地获得了飞行员、空乘、飞机、航材,并且最终以不足30亿元的总资产租购了120亿的空客飞机。当时,美国通用电气竟然还免除了兰世立的租赁担保,而空中客车公司则为东星航空购机提供了出口信贷支持。因为在当时,中国的民营航空对于外界来说是一个极为利好的信号,有着广阔的海外上市融资前景,中国民营航空的故事本身便是一个最佳的“支点”。
同样精彩的杠杆效应也被李途纯运用得活灵活现。李途纯首笔10万元的创业资金便是在无抵押无担保的前提下,单凭一纸借条从银行借来的。1997年,半年没有发过工资的李途纯借款20万买了一张央视竞标的入场券,并以8888万的价格夺得当年日用消费品标王,而在当时,太子奶的资产总额还不到8888万,但是这一次,李途纯却成功地用8888万撬动了全国市场,得到了8亿元的订单。
正是在这样的思维之下,被过分放大的杠杆效应始终陪伴着两家企业的成长,而对杠杆效应的极力追求,最终也导致了两家企业同样的病症——资金链断裂。
其次是速度。兰世立与李途纯几乎都是一夜之间从地底冒出来似的,发展速度之迅猛让人眼花缭乱。譬如太子奶在29个省、市、自治区的250多个大中城市构建营销网络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而太子奶的销售额更是从2001年的5000万元跃升到了2007年的30亿元,连续6年业绩翻番,创造了商业奇迹。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途纯在2008年初放出豪言:“十年之后,1000亿的年销售额是太子奶集团一定要实现的目标。”
在发展速度上,兰世立丝毫不输给李途纯,作为武汉大学经济系硕士,兰世立曾著有《民营企业快速崛起密码》一书,现身说法解密东星公司的快速崛起秘诀。
对于企业发展速度的盲目追求导致了对管理的忽视,太子奶的家族管理体系和派系暗斗严重消耗企业的发展潜力。而兰世立则一直以“最大的个体户”自居,鄙视股份制改造,在他的成功学专著里,对于股权,有着这样的论述:一人独有效率高、一个人独有股权的原因、一个人独有股权的好处、独裁照样能成功。这样的管理思维造成了兰世立的孤独,始终没有形成高效的管理团队,于是,元老们和广大跟随者纷纷离去。
最后是赌性。对于兰世立,大多数接触过他的媒体记者都会提到他的赌性。从创业至今,兰世立被监禁的次数就不下三次,即便是在东星航空无奈出售的当口,兰世立也会抓住一点点的优势抬高价码,他并不惧怕破产,而且至今也不承认自己破产,这一点在他那封广为流传的遗书中有着生动的体现。
李途纯当年的央视标王既可以说是一次漂亮的杠杆运用,也可以说是一次惊心动魄地赌博,而这样的赌性深入在李途纯的骨髓之中。在资本激素的催发之下,这种结果导向型的赌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自2003年蒙牛与摩根士丹利、鼎晖、英联投资签订了“对赌协议”后,国内企业与资本的对赌局面开始高调面对公众。蒙牛的豪赌赢了,获得了巨额的利润。而李途纯与这群猎食者签订的对赌协议约定:在注资后的前3个年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年增长超过50%,就可降低对方股权,否则,李途纯将失去控股权。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对此画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李途纯会不会赢,太子奶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蒙牛?
遗憾的是,跟蒙牛的命运不一样,李途纯输了。一纸急功近利的赌约使李途纯失去了对太子奶的控制权。这种赌命式的资本对赌加速了太子奶的厄运来临。
(作者系盛世原道咨询机构总裁,合伙人,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
洞庭湖往南,湖南株洲。
这里是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京广、浙赣、湘黔三大铁路干线均在这里交集,路通八方。而对于发迹于株洲的太子奶集团创始人李途纯来说,现在却没有太多的道路可以选择。
除夕,农历虎年的最后一天,李途纯的舅舅高博文割脉自杀了。而在此之前的2010年7月27日,李途纯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由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与此同时,株洲市的城市名片“太子奶”也开始了它的破产重整工作。
洞庭湖以北,湖北武汉。
大年初一,一封遗书从这座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流向了全国。这封遗书的主人兰世立曾有过李途纯一样的辉煌,他曾头顶着湖北首富和“民航破垄者”的光环,一手创办了华中及中南地区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东星航空。而现在,浑身散发着精明气息的兰世立已经开始了他的监禁生涯,东星航空也成为了中国第一家进入破产程序的航空公司。
早在2009年3月14日,东星航空已经被强制停航,兰世立在武汉被实施了监视居住,同年9月13日,兰世立被武汉市公安局刑事拘留,16日后,经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批准,由武汉市公安局执行逮捕。2010年2月23日法院下达逮捕决定,同日交付武汉市公安局执行。2010年4月9日,因犯逃避追缴欠税罪,兰世立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在刚刚过去的虎年,八百里洞庭就这样南北相呼应地一肩挑起了两个商海悲剧,昔日的鲜花和掌声对于现在的李途纯和兰世立来说,皆恍若隔世。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按下李途纯和兰世立的人生“回放键”,他们虽如平行线一般地各自成长、创业、商海搏杀、成功、失败,却又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可算是不同的财富故事,雷同的商业案例教材。
李途纯与兰世立均出生于苦难的1960年,更具戏剧性的是,他们的商业启蒙竟然也惊人的相似,都是以“印刷”起家。
1989年,兰世立在武汉珞瑜路开始创业,其业务是名片印刷。李途纯的创业之路则比兰世立晚,4年后,李途纯才得以从银行贷款10万元,印刷了一批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挂历,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这一年,33岁的兰世立已经开始进入旅游业,成立了东星旅游公司。几经周折之后,李途纯进入了他安身立命的乳业,兰世立则以“破垄者”的姿态进入航空业,从此,两人都开始了各自的野蛮生长。
李途纯与兰世立的事业巅峰也出现在同一时期,其中李途纯是2006与2007年。2006年11月,三家投资机构联手投资太子奶的7300万美元资金到位,其中英联400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1800万美元以及高盛的1500万美元。
兰世立的事业巅峰始于2005年,这一年,兰世立以不到30亿元的资产,向世界头号飞机制造商和头号飞机租赁公司购租了总价为120亿元的飞机。同年,《福布斯》杂志的中国富豪榜把兰世立列为第70名,成为了湖北省有史以来第一位进入该榜100强的富豪。
进入2008年之后,两人的事业开始急剧下坡。不知道当时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不是二人倒下的环境推手。
是年,由于企业快速扩张,太子奶出现了资金链断裂和利润下滑的颓势,李途纯也最终因此失去了对太子奶的控股权。次年初,太子奶的核心资产由株洲市政府全资控股的高科奶业以租赁经营的形式托管,李途纯名义上拥有的集团61.6%的股份全部抵押给高科奶业。
同样是2008年,厄运也降临到了兰世立头上。从这一年的年中开始,东星航空资金链紧张的报道频现报端。次年3月14日,应武汉市人民政府请求,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决定,暂停东星航空公司航线航班经营许可。
自此,两家鼎盛一时的民营企业竟一时间变成了强弩之末,境况每日俱下,而两位曾名噪一时的财富英雄最终却没能逃开身陷囹圄的命运。
简单对比两者的成败史,是希望能够从这些表象中寻找到一些共通的深层次原因。纵观商界沉浮的各种案例,成功也许各有不同,而失败却往往有着相同的通病。那么,李途纯和兰世立因何疾染病?答案可能有1000种,但以下三点可能对失败的贡献尤为显著。
首先是被过度放大的杠杆效应。李途纯与兰世立都是商界物理学好手,皆能极具想象力地寻找到一个支点,以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撬动”资源。譬如,兰世立能敏锐地利用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的政策,用最短的时间获得一纸批文。在以这张民营航空牌照支撑的平台之上,他成功地获得了飞行员、空乘、飞机、航材,并且最终以不足30亿元的总资产租购了120亿的空客飞机。当时,美国通用电气竟然还免除了兰世立的租赁担保,而空中客车公司则为东星航空购机提供了出口信贷支持。因为在当时,中国的民营航空对于外界来说是一个极为利好的信号,有着广阔的海外上市融资前景,中国民营航空的故事本身便是一个最佳的“支点”。
同样精彩的杠杆效应也被李途纯运用得活灵活现。李途纯首笔10万元的创业资金便是在无抵押无担保的前提下,单凭一纸借条从银行借来的。1997年,半年没有发过工资的李途纯借款20万买了一张央视竞标的入场券,并以8888万的价格夺得当年日用消费品标王,而在当时,太子奶的资产总额还不到8888万,但是这一次,李途纯却成功地用8888万撬动了全国市场,得到了8亿元的订单。
正是在这样的思维之下,被过分放大的杠杆效应始终陪伴着两家企业的成长,而对杠杆效应的极力追求,最终也导致了两家企业同样的病症——资金链断裂。
其次是速度。兰世立与李途纯几乎都是一夜之间从地底冒出来似的,发展速度之迅猛让人眼花缭乱。譬如太子奶在29个省、市、自治区的250多个大中城市构建营销网络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而太子奶的销售额更是从2001年的5000万元跃升到了2007年的30亿元,连续6年业绩翻番,创造了商业奇迹。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途纯在2008年初放出豪言:“十年之后,1000亿的年销售额是太子奶集团一定要实现的目标。”
在发展速度上,兰世立丝毫不输给李途纯,作为武汉大学经济系硕士,兰世立曾著有《民营企业快速崛起密码》一书,现身说法解密东星公司的快速崛起秘诀。
对于企业发展速度的盲目追求导致了对管理的忽视,太子奶的家族管理体系和派系暗斗严重消耗企业的发展潜力。而兰世立则一直以“最大的个体户”自居,鄙视股份制改造,在他的成功学专著里,对于股权,有着这样的论述:一人独有效率高、一个人独有股权的原因、一个人独有股权的好处、独裁照样能成功。这样的管理思维造成了兰世立的孤独,始终没有形成高效的管理团队,于是,元老们和广大跟随者纷纷离去。
最后是赌性。对于兰世立,大多数接触过他的媒体记者都会提到他的赌性。从创业至今,兰世立被监禁的次数就不下三次,即便是在东星航空无奈出售的当口,兰世立也会抓住一点点的优势抬高价码,他并不惧怕破产,而且至今也不承认自己破产,这一点在他那封广为流传的遗书中有着生动的体现。
李途纯当年的央视标王既可以说是一次漂亮的杠杆运用,也可以说是一次惊心动魄地赌博,而这样的赌性深入在李途纯的骨髓之中。在资本激素的催发之下,这种结果导向型的赌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自2003年蒙牛与摩根士丹利、鼎晖、英联投资签订了“对赌协议”后,国内企业与资本的对赌局面开始高调面对公众。蒙牛的豪赌赢了,获得了巨额的利润。而李途纯与这群猎食者签订的对赌协议约定:在注资后的前3个年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年增长超过50%,就可降低对方股权,否则,李途纯将失去控股权。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对此画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李途纯会不会赢,太子奶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蒙牛?
遗憾的是,跟蒙牛的命运不一样,李途纯输了。一纸急功近利的赌约使李途纯失去了对太子奶的控制权。这种赌命式的资本对赌加速了太子奶的厄运来临。
(作者系盛世原道咨询机构总裁,合伙人,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