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k、Eek,我在这儿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8-12-15 17:25
  ——濒绝黑嘴鸥的故事

  范怀良/图 珏子/文

  “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可是,人类没有翅膀,人类用鸟的翅膀给心灵划过一道最富诗意的弧线。

  鸟的生存便如同精灵那般神秘。

  连弧线都难觅的精灵则就更神秘得令人心颤。它从哪来、又到哪去,至今仍是人类的未解之谜。

  你听,什么鸟在叫?

  幽灵般的身影

  它一直是18世纪以来鸟类中扑朔迷离的“幽灵”。

  1871年前,没有人说:我见过黑嘴鸥。

  只有传说。

  传说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花园中饲养了5种珍禽,那黑色在头和喙部戛然而止、其余部位布满银缎亮羽,而眼后也点睛般生出半圆银白的,就是黑嘴鸥。

  这很有可能,李商隐的一首《无题》倾尽鸟类情怀,也许,在他的感情世界里,不止是“青鸟殷勤为探看”。

  那么,黑嘴鸥到哪里去了呢?

  很多中外鸟类学家根据数以百计的图文来到中国,甚至,到李商隐故乡按图索骥。这大概是世界最早的异国旅游观鸟。

  1871年的冬天,黑嘴鸥还真在中国沿海地带虚晃了一枪。

  欧洲探险家罗伯特·斯汶霍说他在厦门看到了黑嘴的鸥和它们的巢,形容这种鸥“eek、eek”地叫,并把它用英文命名为Saunter’s gull——翻译成中文叫“闲步鸥”。

  Saunter’s gull和人类捉起迷藏来果真“胜似闲庭信步”,与斯汶霍一别,就13年不与任何人打照面。1884年,只有一名法国探险家说在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见到了Saunter’s gull。

  可是, 又是一个多世纪的漫长等待,黑嘴鸥再没给人类多少了解它的机会,国内外鸟类专著中难觅它栖息与繁殖的记载。于是, 它以英文Saunter’s gull和拉丁文Larus saundersi及中文黑嘴鸥3个名字,留下一道弧线般的谜,受重视、被研究。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受重视、被研究,它几乎用一则“黑嘴鸥在蒙古出现”的传闻被判为“不解之谜”。当前观者欢喜而去、空手而归,热情遭遇冷却的鸟类学家大卫·梅尔维里正式宣布:黑嘴鸥是世界上最稀有最杳然的鸥禽。

  神话般地出现

  如今,它在叫了:Eek、Eek,我在这儿!

  在哪儿叫?在中国。

  1988年春天,中国江苏省盐城的沿海沼泽地发现了黑嘴鸥和它的蛋、巢,这是20世纪鸟类学研究史上最重要的成果。

  而后,在中国陆续查到黑嘴鸥的踪迹:江苏省大概有200到400只;辽宁省大概有700至1000只;山东省大概有500到800只;河北省大概有300到500只——这里是黑嘴鸥繁殖的故乡。

  诗境般地繁衍

  “Eek、Eek”叫的Saunter’s gull找到了,但数目不容乐观,在地球上不足8000只,作为国际特别保护的濒危鸟类和世界44种鸥类中人类了解最少的鸥种,已被列入世界组织IUCN《濒危物种动物红皮书》和国际保护联盟世界濒危鸟类名录。

  因此,这幽灵的繁殖地很重要;能逮着它生活的气息和繁衍的故事的人,也很不简单。

  爱鸟人怀良,等待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几乎长时间保持着一个姿势,日晒、蚊叮、虫咬,漫长的时间耗不过耐心与毅力,更耗不过这份知音情,黑嘴鸥一边“Eek、Eek——我在这儿”地叫,一边入了等待它的镜头……

  每对黑嘴鸥,会像保护它们的爱情那样保护自己的领地。请看拍摄人记录的镜头吧!

  题图:黑嘴鸥实行一夫一妻制,而且是节育的楷模,一年只繁殖一次。从4月到5月,一对一对的黑嘴鸥在草滩中筑巢孵卵,5米一巢,一巢一家族。雌雄轮流孵蛋,半小时一换。

  图1:这高贵的鸥生子不易。你瞧那粉绿色、间黑褐点儿的卵好像不少,其实,它们平均每巢产蛋只有2.6个,孵化率和成活率很低,一对黑嘴鸥一年只能繁殖0.954只小鸟。大大低于普通鸟类的年繁殖率。

  图2:3月,黑嘴鸥飞到这片有草的滩涂,阵容庞大;4月,它们换上繁殖羽开始择偶恋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