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8-12-16 15:21
  方平/图、文

  欣赏黄山巧石如同听一场音乐会,只有将自己融入到乐曲中,你才能听懂它,不再把它看作是冰冷的石头,而是良师益友。“登山则情满于山”,当我们赞叹美好事物的时候,已经寄托了自己对幸福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悟。正如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山高路远也能获得。”

  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黄山,想起那些活灵活现、益智益趣的石头。

  记得初上黄山时,山上还没有缆车,上山全靠两条腿,还要背上干粮,夜晚就住在寺庙里。一路上穿溪越涧,钻洞攀岩,虽然走得辛苦,但也看到不少巧石,可以说是未识黄山面,先见巧石容了。不过真正认识黄山巧石,还是在上山之后。

  穿过一段80多级台阶,最窄处仅半米的石缝,我终于攀上了玉屏峰。只见左有石狮子,右有象鼻石,前有迎客松,后有送客松,山顶有一扇状若屏风的巨石,细细端详,竟然是一尊眉清目秀的、神态安详的卧佛。环顾四周,奇峰错列,沟壑纵横,巧石林立,有名的就有“松鼠跳天都”“仙人漂海”“金龟望月”“孔雀戏金莲”等,难怪人称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奇。大概是因为有了奇峰云海的映衬,巧石才显得小巧玲珑;也正是因为有巧石的对比,奇峰才显得愈发嵯峨。所以黄山的美是一种峰、石、松、云、雾组合的美,是整体美,大气的美。

  说是巧石,其实也并非都是小巧,也有大巧的。从莲花峰往光明顶,必须要经过一个叫鳌鱼洞的地方,在洞内拾级而上,你能感到山体的巨大,仿佛泰山压顶。爬出来我才发现眼前竟是一个巨大的鳌鱼头,刚才穿行的洞是它的肚子。更奇的是,鳌鱼的背上还驮着一只乌龟。峰壁上刻有四字“大块文章”,一语双关,看这种大“块”石头,岂不“大快”!

  还有比这更大更巧的石头——石笋矼。在始信峰和仙人峰之间,有一排高低错落的巧石,因酷似雨后春笋,所以取名“石笋矼”。不过天气不同,景致也会不同。有时在霞光里看它,好像山上站了许多人,而且都是朝南肃立,所以又叫“十八罗汉朝南海”。等到有云有雾的时候就更奇了,矼上石人仿佛是一群神仙,腾云驾雾,有携杖的、打伞的、举旗的、持幡的、匆匆前行的、坐着歇脚的,好似瑶池赴会、古人称,黄山胜景,处处奇妙,唯石笋矼“益奇益妙”。别处是“一步一叫绝”,此处是“一步十叫绝”。

  在黄山巧石中,有一只石猴非常可爱,它不但形神兼备,而且富有寓意。在狮子峰北面有一处平坦的山峰,上面蹲着一只石猴子,它静静地望着波涛起伏的云海,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看着机灵顽皮的猴子,这时却如此憨态可掬,叫人忍俊不禁。有一首诗这样写道;“灵猴观海不知年,晚清红云镶碧天。坐看人间兴废事,几经沧海变桑田。”面对纷繁的世界,保持一种豁达的平静,这不仅是超脱,也是一种智慧。

  还有“飞来石”。有人说它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石头,也有人说它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用扇子扇来的,原想用来修桥,后来石料够了,就把它丢在山上,总之是块儿“多余”的东西。但它在黄山巧石中是最奇的,最有灵性的,《红楼梦》的“通灵宝玉”拍的就是它的形象。你看它12米高的巨石立在崖边,根部和地面接触很少,且有裂缝,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但它却千年不倒。它微倾的身姿引人遐想,好像是刚刚从天外飞来,又好像是意欲飞去。

  欣赏巧石是件非常个人的事情,不但因时而异,也因人而异,因心情而异,所以完全不必拘泥于已有的看法,重要的是从中发现和感悟美好的东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