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佩服的古人中徐霞客算其一,中学课本里就背诵过他对宁海梁皇山的赞美:峰荣水映,木秀石奇。此后因喜欢东游西玩,捧读过其许多地志图经。多次想,这位游圣的脚无力穿越时空来到现世,如若此,不知他对今人为其曾涉足过的山山水水浓妆艳抹、雕凿修整、势力与金钱争霸作何感想。
万历三十五年徐21岁时,辞别母亲和新婚的妻子开始出游。一生足迹遍及今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地区计16个省的无数山川。在旅途中,总要把当天的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有时日行百里,露宿残垣,寄身草莽,仍坚持燃枯草照明,走笔为记。这些游记涉及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文笔优美。经后人编辑成约60余万字,被誉为“千古奇书”的《徐霞客游记》。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行行出状元”这样的话八成是冲徐霞客说的。当年他携一杖,一仆,登山捷如猿时,那些同龄、同窗大都天天苦读孔孟遗书,决意应科举入仕途呢。虽然知道未必能最终修成正果,但就是不知离了书斋干点什么好。人家徐霞客就独行天下寄情山水,年纪轻轻就确定了前无先例的伟大事业,结果,硬是走出个成就斐然的地理学家来,不禁赢得满堂喝彩,还让读书人饮恨。
以现在的眼光看,旅游当是一件奢侈品,不仅有闲还得有钱,像徐霞客那样“能忍数日饥,衣衫褴褛,旅泊岩栖,心无所碍”的轻装简行似乎都不敢出门。访幽寻仙已如童话般缥缈,哪人多往哪扎。没家吃得好,没家睡得香,不依不饶地索赔上告。很多人像徐霞客学习,不叫旅游,叫考察探险,但临出行前肯定拉到了赞助,车轮滚滚时入眼的都是商品名称,好不容易走几步路,身上还披着一件广告衫。
更有那样的,弄辆自行车骑着,每到一地儿就征集签名,以低碳环保的名义在地方报纸上亮一小相。末了小心翼翼地说,已三顿绝粮,尚无处投宿。有热心编辑约隔三岔五寄篇文稿来,猜怎么回答?“不会写文章。”真是的,连徐霞客一手指尖都赶不上,还不如说以精力过剩的名义,走几步、走几步看看呢。好在他们这样的自知知明是有的:“到此一游”写得再工整、逸秀,也不可能像徐霞客那样,哪怕是信手涂鸦,就会让此地有理有据地垂史扬名,不以破坏名胜或市容给逮着就算他万幸。
在北戴河请一同学吃饭,多年未见他已发展成中年胖子。说很想休工一年专事游山玩水,既减肥还能写出本游记类的书来。呵呵,我建议他倒不如学一学安东尼·伯尔顿,坦露自己逢食全收的好胃口都品尝过什么东西。安顿尼就不像徐霞客那样专问绝壁涉洪流,而是到葡萄牙参加中世纪杀猪仪式后品尝最新鲜的猪下水;到俄罗斯与黑帮一起吃鲟鱼和鲑鱼子;在撒哈拉沙漠与土人一块手抓烤全羊;到日本吃河豚,墨西哥吃蜥蜴,在越南吃眼镜蛇……谁出去游逛不找好吃好喝呀,伯尔顿把所谓探险和味觉享受搭在一起形成卖点,就跟徐霞客一样成名成了家。
胖同学说,那样肯定减不成肥了。
毛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