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是人类同源的朋友。展开生命这幅奇妙的画卷,睹而遐思,自命不凡的人类,尤其不能不关注朋友们五彩缤纷的语言,也不能不为诸多朋友超前绝后的语言交际本能所倾倒。
动物的语言在群体间发挥着同人一样的情感信息交流作用,为了生存,为了生命的无限延续,相互勾通,相互依存,在地球上共同结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平衡圈。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动物的语言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蟋蟀在夜色朦胧的花前月下,雌雄相聚时,那语言的本能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时而窃窃私语,时而朗朗高歌;在独处一方时,不甘寂寞的心境尤为炽热奔放,时急时缓,清脆悠雅,企盼异性前来谈情说爱,共渡良辰美景;格斗的时候,个个亮出大将风度,一招一式都和着威武雄壮的鸣叫,颇有视死如归、血洒疆场的壮烈气慨。
动物界的发音方式多种多样,青蛙在鸣叫时,两颊鼓起圆而明亮的大气泡,犹如两个小皮球,随着口腔呼吸气流的缓急而一胀一缩。原来青蛙除了有两条声带之外,还在咽部喉头两侧各生有一个共鸣器官,这就是可伸缩的鸣囊。鸣囊内可装进空气,在由呼吸振动声带而发音时,两边的鸣囊起着共鸣作用。因此,青蛙的声音特别宏亮。
蝉有一套与众不同的发音系统,它的鸣音不是从口腔发出,而是由肚皮代口“说话”。雄蝉腹部两侧有一块圆形似鼓面的发音膜,在肌肉的收缩作用下振动音膜发音,再经腹部的特殊扩音系统而使音量加大。由于音膜振动频率的变化受肌肉收缩松紧度的影响,因而声音也就时高时低。蜜蜂、蚊子等嗡嗡的鸣音由翅膀的摩擦振动所产生。科学研究人员记录下鸣音振动频率,昆虫的膜状翅膀每秒大约振动1.6~2万次,蚊子每秒振动160~500次,蜜蜂一般每秒振动440次。每秒间振动次数越多,声音越尖利;振动次数越少,声音越显得轻微柔和。
动物的语言表达七情六欲也别具一格。雄海豹用大声咆啸来表示它保卫家园的不屈意志;松鼠则以啁啾的声音和颤鸣来宣布它们的领土占有权。至于犬吠马嘶;狼嚎虎啸、狮吼猿啼等,也都有着动物群体间内在情感交流。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不仅异类不能同伍,即使同类也往往难以和平共处。在一类动物群体中,异性发情交配期间,相互产生强烈的倾慕感情,如胶似膝,双方倾吐心声,发出阵阵欢歌笑语。
如果仅以音色、音质的优美而论,在庞大的动物圈中恐怕是唯鸟独尊了。
鸟族能歌善舞,婉转悠扬的鸣叫,历来是音乐家和民间艺人创作的素材。像幽雅深沉的《空山鸟语》,活泼轻快的《云雀》,都是模仿和美化鸟类鸣叫的佳作。中国民间锁呐曲《百鸟朝凤》更是一首生动、形象的百鸟大合唱。在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仍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羽饰鸟舞,如傣族的孔雀舞、白族的白鹤舞、纳西族的云雀舞、藏族的金雀舞等。
鹦鹉是人们喜爱玩赏的一种鸟,鹦鹉的本领就是学舌,嗓音甜润喜笑怒骂皆可模仿得惟妙惟肖。鹦鹉虽缺少思维能力,但素有一种被豢养的奴性,能够不厌其烦地重复主人爱听的话语和歌声,并对主人一往情深,痴情的鹦鹉也是忠贞不二的,主人死了,便不食不啼,直至一命呜呼,甚是可悲。
还有一种鸟,人称动物界的歌王━━反舌鸟。它具有惊人的音乐禀赋,能在短短几个月里学会180多首曲子。在交配季节,雄反舌鸟能唱出400多首不同的情歌来逗引配偶。雌反舌鸟被恭维得芳心大开,情不自禁地投入雄反舌鸟怀抱。反舌鸟记忆力特强,有些曲子过耳不忘,今年唱过了,明年仍唱得丝毫不差。更为神奇的是,反舌鸟发出和模仿声与被模仿声在频率和节拍上不差毫厘,简直吻合得天衣无缝。反舌鸟不仅能录音般模仿其他鸟儿的鸣叫声,而且能够逼真地模仿凄厉的警笛声、深沉的钟鸣声、青蛙的咯咯叫声、蟋蟀轻盈欢快的鸣声、松鼠的吱吱声、闹种的急促铃声、生锈铁门的嗄吱声等。在美国的迈阿密州,反舌鸟常在凌晨三四点钟飞到邻居家窗口,恶作剧般地猛然发出一串清脆急促的闹钟铃声,惊走上班族一场好梦,以为到点该起床了,匆忙穿衣戴帽,不想上了反舌鸟的当,天还大早着呢。
正如人们使用语言一样,动物的鸣叫也是一种信息交际语体。据动物学家研究,动物的语言含义有几种,一是起到警告同类的作用,好像在告诉伙伴们危险的处境;二是用来吓唬强敌,赢得运筹时间,以使自己伺机逃生;三是招引同伴,共同对敌,或觅食,或嬉戏,或谈情说爱。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弄懂了不少鸟类的语言,其中,已把鸫这种鸟在各种情况下使用的26个基本语句完全搞清楚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即使是同类的鸟,由于地域不同,语言也不相通。
动物的语言,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合,如果地球上没有这样一些奇妙的动物语言,只有人类一种声音,那这个世界该是多么没有生机,多么枯燥乏味。鸟语花香、百兽争鸣,给这个世界带来欢乐和友爱,正因为如此,宇航员在进入太空以前,总忘不了带上一盘大自然动物家族的歌唱、鸣叫磁带,以便化解太空中的孤独寂寞。
撰文/欧阳军 摄影/郎晓光、陈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