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VAIO的核心

  日本索尼VAIO事业本部参观记

  在索尼VAIO推出了其品牌的新内涵“Visual Audio Intelligent Organizer(影音智合)”之后,2008年11月17日~21日,《微型计算机》受邀参观索尼VAIO日本东京事业本部,此次出访不仅使我们可以深入索尼VAIO的“核心”采访VAIO新系列的企划师,了解VAIO品牌内涵变更后的具体变化,同时也让我们能够以零距离来审视日本品牌在把握IT脉搏以及工业设计等方面的思路,并进一步反思我们国内品牌所应走的道路。

  在这次采访中,国内消费者最关心的VAIO CS、Z和TT系列的企划师分别详细介绍了这些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历程,而且还首次披露了各自的设计思路如何与“影音智合”相配合。在最后,本刊记者还有幸采访了索尼公司首席设计总监小笠原伸一先生。

  CS视听之美

  C系列中字母“C”原意是Collection。2006年C系列多彩系列它代表着Colour Collection。2007年夏季CR系列讲究的是Style Collection,更强调个人的风格,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理念上来展现风格的Collection。2008年春蜥蜴皮制版的机型推出,被简单地称之为蜥蜴皮Collection。而继CR之后的CS系列,则被设计者称之为视听整合美感的Collection。

  CS系列的研发思路是“See Beauty,Hear Beauty,Touch Beauty”,这是VAIO的新内涵“Visual Audio Intelligent Organizer(影音智合)”在该系列上最为直接的表现。See对应Visual,Hear对应Audio,Touch则等于是一种intelligence,表示智能和智慧的意思,即通过一种互动智能反馈,而得到的一种体验。(下期《微型计算机》Mobile360将对VAIO CS系列进行深入的评测报道)。

  在视觉配色方面,CS系列顶盖的喷漆处理共有三道涂层工序:在基础的面板上先涂上一层珠光,再涂一层颜色,最后才是最终的上色与高亮处理,整个工序通过三层颜色涂染,使得CS系列的颜色质感更好。不过由于白色、黑色自身底色的关系,可以省去其中一层工序。在听觉方面,CS的扬声器支持2.1声道,扬声器的功率是15W+5W+5W,而且它支持杜比环绕认证。

  而相比CR系列,CS在触觉上的设计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之一。相比CR,CS上盖的边缘设计将特别有利于单手打开。而CR上操控界面的金属镶边也被转移到了上盖,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VAIO相关人士透露这主要是避免偶然可能出现的静电情况(虽然对人体无害,但是会影响使用感受)。此外,CS屏幕下的操作面板上设置有一个触觉感应器,用户可以通过手指在上面的滑动来进行各种操作,比如手指轻轻往右边一滑就是选下一首曲目。这一设计的灵感来源于阿拉丁神灯,CS的设计者希望能通过它为用户创造一个通往娱乐视界的入口。

  更有趣的在于CS所展现出的互动之“智”!配合索尼研发的MusicBox软件,CS触控板前端的棱角处所隐藏的LED灯将能随着音乐的飘扬而明暗变换,而且其灯光色彩和变换的频率也能智能地自动根据音乐节奏的不同而变化。此外,在CS的CTO(个性化定制)机型中还设计有一个好玩的功能—电脑应对触碰时的反馈!在CTO机型的上盖、手经常触摸的位置内置有一个感应器,当用户触碰到它,LED灯就会亮起。这一设计的思路是,由于CS上盖的高亮表面容易留下指纹,如果用户特别爱惜它势必会经常去擦拭,那么这时正在“睡觉”的CS就能感受到主人对它的爱惜而表示愉悦的心情。这种互动性就是“影音智合”的最佳体现,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索尼VAIO对于CTO的重视。CS系列中的棕色版本也仅出现在CTO之中,而且其金属镶边为黄金色,不同于其它机型的银色镶边。

  挑战极限

  在2008年9月上刊《品味尊贵,传承经典—索尼VAIO Z全国首测》一文中我们已经对VAIOZ的方方面面做了深入的分析和评测。不过通过Z系列电子设计师、结构设计师和软件设计师的描述,我们仍了解到了关于Z系列一些从未向外界透露的东西。

  Z系列的设计目标是做一款“Premium Performance Mobile”的机型,其体现方式或者说是卖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它是一款兼顾移动性和性能的主要电脑(“Main Machine”,意为可以成为用户完成绝大多数工作和娱乐的电脑);2.大大改善了液晶屏的显示效果(Z的色彩还原度是S系列的2倍,是T系列的1.38倍),形象来说是“把Bravia搬到了VAIO上”;3.终极的设计与材质,例如顶盖和底部都采用了碳纤维材质,以及顶盖外观引入了奢华的花纹设计;4.各种针对舒适性的改进,例如隔离式键盘与按键噪音控制等。

  那么究竟Z为何能被誉为是VAIO最新的集大成之作,被索尼首席设计总监小笠原伸一评为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机型呢?

  首先Z系列首次挑战12层PCB板,而通常其它笔记本电脑主板层数只有6层或8层,很少有厂商能做到10层。更先进的主板层数使得Z系列的电路板能做到更小的尺寸,相比Z系列的前辈SZ其电路板面积仅为后者的43.5%,重量比后者轻50g。而且在主板上的配置并没有因此而缩水,比如在如此小的空间里还安排了两个DDR3内存插槽。最为夸张的是,这块PCB板上的信号线竟然多达7500根!我们知道,如何避免电磁干扰的同时兼顾主板各零配件安置的合理性是小型化主板的难点所在。通常主板的配线工作都是由自动化的机器来完成,但这次因为需要确认信号线的稳定性,7500根信号线中不少都需要工程师一根一根地做微调。在记者的追问下,Z的电子设计师还透露了更为具体的细节——Z主板信号线线宽、线与线的间距均为100微米,相比传统主板两个参数均为125微米的规格都有削减,这也是保证在如此之小的空间中放置这7500根信号线的原因之一。

  Z系列企划师说:“要做小、做轻、做薄不是光靠电路板就可以的,还有很多的部件都要做轻薄化,再把它们系统地整合在一起。比如说Z的光驱是跟工厂里合作制造的,只有普通覆盖式光驱的一半大小……VAIO能够不断缩小的地方是电路板和风扇等部件之间的空间,并使主板尽量不与硬盘等部件叠加,否则就无法控制产品厚度,最后的办法是利用各种空隙——这是VAIO的思路。”

  的确,相比起SZ,Z在体积上缩小了10%,而且重量仅为1.36kg(SSD版本)。而这并不是单单依靠电路板的缩减就能实现的,Z还采用了厚度仅为2.3mm的薄型液晶面板,其重量比原来降低了60g;同时大幅缩减了散热系统尤其是散热风扇的尺寸,而为了保证其散热性能,VAIOZ的设计者在风扇的切风位增加了一个蹼状的装置,而且还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风扇噪音。

  最后,Z机身掌托的铝板设计者的一番重点介绍更是引人入胜,从小小的铝板设计中反映了VAIO设计师的执着与不妥协。原来在普通情况下,做铝材料的时候很难压出和Z掌托铝板一样这么锋利、这么尖锐的边。普通压制过程中,铝板弯曲后还需要保持高度的平整的难度甚至让VAIO工厂方面直接定义为天方夜谭。后来设计者为了能将其设计理念付诸现实,特地做出了小型铝板来反复进行试验,以此来改进压制的工序。在铝板设计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在挖掉键位孔之后,获得完美的拉丝效果。当记者问及为何不先在整块铝板上做拉丝处理再挖键位孔时,设计者解释:“先拉丝,再挖孔,就会留下一些很小的伤痕,破坏整体的美观”。而最终的解决方法就是人工在每个键位孔之间做细节的拉丝效果。

  TEXT/PHOTO 本刊记者 田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