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持中越友好的愿望是真诚的,同时中国维护自己在南海合法权益的决心也是坚定的,外界对中国的这两种立场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在2011年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南沙问题引人关注。在南沙群岛与中国有争端的诸声索国中,越南又是相对表现突出的一个国家。很显然,南沙问题给保持中越关系的稳定出了难题。
在中越关系面临问题的时候,中国党和政府积极探索稳定中越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的邀请,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阮富仲于2011年10月11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次访问的成果集中体现在15日发表的《中越联合声明》中。
声明反映了双方保持中越关系总体稳定的强烈政治意愿,并提出了稳定和促进两国关系的具体办法,其中的第五点专门就海上问题达成了一致。双方强调通过友好协商与谈判解决争议、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政治意愿和决心。两党两国领导人将就中越海上问题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对话,从政治和战略高度及时指导海上问题的妥善处理和解决。双方同意在海上争议最终解决前,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保持冷静和克制,不采取使争端复杂化、扩大化的行动。不让任何敌对势力破坏两党两国关系,并本着建设性的态度处理出现的问题,不使其影响两党两国关系和南海的和平稳定。这里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谈判解决问题,二是避免第三方干预。
中国政府和主流媒体,以及一部分国际舆论对《中越联合声明》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在声明发表的第二天,越南又与印度签署了共同开发南海石油的协定,这一事实告知了人们亚洲国际关系、越南外交政策、中越关系以及南海问题前景的复杂性。
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事实上,在战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中国当时对南沙群岛的主权行使不仅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周边国家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1968年,联合国有关资源机构发表一个报告,称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堪称“第二个波斯湾”。1969年,由美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考察团对此进行了证实。在这之后,南海周边国家纷纷提出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要求,并采取实际行动抢占岛礁、开采资源,从而产生了与中国的领土纷争。因此,南海争端是一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出现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海问题的性质变得更加复杂,成为一个集领土主权、海洋资源、航海自由和对外战略于一体的问题。
面对南海问题的困局,邓小平提出的“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设想,成为了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一贯方针。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和友好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南海地区的领土、海洋争端。在外交实践中,中国近年来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在中国与东盟的对话中,南海事务也成为双方讨论的重要议题。
总体而言,中国的政策主张和外交实践效果不彰,南海问题不是趋于解决而是逐步升级。近来周边国家高调宣示在南海的主权存在,并积极引入美国、日本等国际势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日益陷入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中国应该如何突破在南海问题上的困局呢?笔者认为中国需要重新把握战略大局与具体利益的平衡。中国需要在保持和平发展战略方向的同时更加主动、坚决地维护具体利益。
中国维持中越友好的愿望是真诚的,同时中国维护自己在南海合法权益的决心也是坚定的,外界对中国的这两种立场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文|金灿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