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被「微调」遮望眼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保障房,货币政策,水利工程,新兴产业
  • 发布时间:2011-12-07 16:05
  本周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明显的货币政策转向信号,居然市场中还夹杂不少的分歧,认为仅为微调之举的大有人在。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在多个场合,从最高层到部级或以下,都在担心经济下行的同时给我们描绘了明年的政策基调:不遗余力地刺激经济!这些定调或说法,早已跳开了“预调微调”的范围,不可不听。

  诸如:

  确保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不确定之中可以确定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将长期化。确保复苏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从明年面临的形势来看,比较确定的是经济的下行、经济的低迷。(明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催生了新的流动性,宽松的资金会加快物价上涨。

  看这些口气,显然不会止步于微调,投资者切莫被阶段性的“预调微调”几个字挡住了视线,以为政策只是小调而不会大动干戈。

  有关的信息显示,明年可能的一些措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障房的建设。保障房在今年开工的基础上明年会进入正式的大规模建设阶段。在如今非常特殊的经济环境下,保障房的建设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惠民生、稳房价、扩内需、促发展。09年拉经济靠铁路、公路、基建,2012年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保障房的建设来拉动,保障房的建设规模会超出预期。刚刚出台的北京保障房的申请条件之宽,令人吃惊:3口及以下家庭年收入10万元(含)以下、4口及以上家庭年收入13万元(含)以下的户籍家庭。这一收入尺度似乎可以将很大部分的家庭纳入保障对象。以此观之,保障房大有与商品房平分秋色之势。

  二是水利工程也会成为重头戏,之前未完工的国家重点项目也会是经济发展的推手。

  三是战略新兴产业。

  现在大家最担心我们又走回09年刺激经济的老路,同时伴以严重的副作用———比方说楼市的反弹,比方说经济转型被迫让位,比方说通胀再度恶化。这些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政策相机而动的特点还会延续,还会在各种调控目标之间游弋。

  对政策的转向,大家最关心的是中国股市会作何反应?笔者以为,应该是非常正面,目前市场的状况与08年底很相似,处于似信非信之中。但中国股市现在正处于新主席的新政之中,市场在呈现新景象之际,也会有结构性变化,甚至是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投资者不可不察。

  首当其冲的是强制分红。如果硬推强制分红政策(笔者对此颇有保留),可能的一个结果是上市公司利润普遍性的下降。为什么这么说?现在大家玩的都是账面利润,很多公司都没有现金的流入,如果哪天说可分配利润(按规定提取后)的20%或10%要现金分红,估计好些公司都拿不出钱来。怎么办呢?只好将利润下调,这样可以少分红,实在不行就只好老老实实报亏。很恐怖或很戏剧的一幕会不会出现?不知道。如果真如此,不知强制分红制度是照妖镜还是哈哈镜。

  新主席上任小露几手,便刀刀见血、直击要害:不支持暂停上市公司借壳上市,不允许暂停上市公司以非经常性利润恢复上市,新增退市条件,缩短退市时间,首次因项目原因撤销保代资格,首次解聘并购重组委员会委员……

  资本市场的巨变正在开始。现在证券界又开始了修改《证券法》的讨论,以新任主席法学博士、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前外汇局局长的背景以及从被监管者到监管者的身份转化,多年的洞悉和积累,如果修法,恐怕是重新构架式的大修。

  监管思路的改变会比较明确。滥立法不如严执法,过多的事前监管不如严厉的事后监管,监管的及时性、有效性的时代或许真的开始到来。当然,按郭主席的说法,好的金融体系不是靠监管出来的,机构内部的机制、市场结构体系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市场化是重要方向,中国资本市场久违的创新也有希望重现。惟有各方面回归正常,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才可能得以实现,市场的活力才能发挥,投资者才可能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定位、获取自己能预见和掌握的回报。

  (作者系大型财经电视节目“交易日”首席评论员)

  吴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