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无际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9-18 09:40
  在数码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太多的自动化充斥着生活,摄影也似乎逐渐转变为一种普罗大众表述生活态度的方式。当许多架着长枪短炮的传统影友唏嘘着多如牛毛的摄影作品,惊叹着千变万化的电脑后期处理、迷茫于摄影前途之际,王振强先生坚持自我又心静如水,执着于多重曝光摄影技艺带给人的无尽思考,本期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他,并与大家分享他的一些摄影作品。

  王振强,抚宁县人,1966年3月出生在昌黎,大本文化,秦皇岛市摄影家协会会员,2006年在河北省抚宁县城和南戴河文化中心举办个人影展——“莲之韵”。先后做过民兵连长、独唱演员、小号演奏员、灯光音响师、舞美队长、机关职员、团总支书记,现任南戴河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旅游文化市场开发部经理、槐花湖大剧院总经理。

  曾经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 摄影艺术的关键,不单单在于相机前面的那个“头”,更在于相机后面的那个“头”。关键还是靠自己,不是么?这次我有幸采访到多重曝光、慢速快门、静物写真的摄影高手王振强先生,与王先生的谈话让我第一时间想起了这个关于前后“头”的说法,王振强先生的作品韵味独特,虚实结合,光与影在他的镜头中变幻无穷,我想更多的得益于他对独特视角的执著追寻。

  艺术来自灵魂,艺术本身尊重的是个性。技术是根基,练习是途径,头脑是发展,只有三者融会贯通,灵活掌握,才能为摄影作品注入灵魂。

  现将采访内容略摘,以飧广大读者(L=旅游纵览,W=王振强):

  L:王老师您好!欢迎您来到旅游纵览杂志社。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摄影的?

  W:您好!我开始接触摄影已有十多年了,1995年的时候,我开始自学摄影技术。那时我还没有自己的相机呢,朋友买了相机,我就趁人家不用的时候老是抱着研究,也没有过上专业的摄影课程,就是自己借阅或买各种摄影书籍、杂志来学习,然后一点点实践、比较、深入、提高,一点点圆我的摄影梦。到后来我有了自己的摄影器材,有了自己的影楼、影展,我都一直不能忘怀最初自学摄影时的那种快乐和满足感。

  L:欣赏过您的部分作品,发现题材主要是一些静物花卉,这是您的主要拍摄题材吗?

  W:就算是吧!其实我拍摄的范围较为广泛,风光人像也时常涉及,但由于工作比较繁忙,静物花卉拍摄的比较多一些。大都是常被人漠视的小花、小草、小树、小虫儿。有我家门前的,有上下班途中的,有工作单位的,有出差时候宾馆小院儿里的,我觉得那些也都是风景。总而言之,我喜欢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在细微的变数中寻找摄影艺术的精彩。

  L:说得没错,最美的风景在心里。可以聊聊您擅长运用的拍摄手法吗?

  W:我近几年来都在摸索多重曝光在摄影创作中的运用。我这里所说的多重曝光,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摄影技法,是指在同一底片上对相同或不同的取景画面进行多次相应的曝光,用来烘托画面气氛,表现一次曝光难以表现的思想内容,这也可以叫分层曝光。事实上,摄影所获得的影像其实是摄影者个人对事物的一种看法,而非纯粹的真实。在许多时候,我们发现将两个原本不可能同时拍摄到一起,或根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放到一起时,却会获得一般摄影所无法获得的特殊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摄影者的一种艺术创造。

  L:您是怎样走上拍摄多重曝光摄影作品的道路的呢?

  W:前些年,我与香港老资格的沙龙摄影家黄贵权先生有幸相识,他曾赠给我一本书,书名是《诗影澄怀》,其中就有一些多重曝光的摄影作品,当我第一次看到这种如诗如画的摄影艺术时,整个人被深深地触动了。我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曾经在电影院工作过,这种经过多重曝光的摄影作品,一下就让我回到了当初在放映厅里的那种感觉。睁眼,眼前是五光十色的流动的画面;闭眼,它们就在我脑海里印成多个影像重叠的幻影。从那时开始,我就迷上了这种多重曝光的摄影技艺。

  L:在拍摄过程中怎样实现多重曝光呢?

  W:就我个人所了解,富士的S5 pro,尼康的D200、D300、D2X、D3X、D3等专业或准专业相机和许多专业的数码后背则都具有这样的功能。这些具有多重曝光功能的数码相机,允许操作者像使用传统相机一样,使用多重曝光功能多次拍摄不同或相同的景物,比如吧,你想拍摄花朵在风中摇摆的多重画面,或是想拍摄流动的水中不同的闪光。不同的品牌型号操作方法不同,一般是在快门拍摄模式控制中有一档,或者是在菜单里设置,具体需要看相机说明书。这些影像会作为一个图片文件存储到存储卡上,从而在影像效果上得到与传统相机类似的多重曝光效果。

  L:您近期有什么新的创作吗?

  W:这幅名叫《浴后》的荷花摄影作品(本期P78插图)就是我前几天刚刚拍摄的。当时刚下过雨,我端着相机扛起三脚架就奔到工作单位里的“中华荷园”了。当时看到满塘荷花娇艳动人,荷叶上还滚动着水珠,水面上弥漫着一种颜色很淡的薄雾,我就想到,如果单纯地用纪实手法拍摄这幅荷花作品,恐怕那种氤氲的水汽不好表现,于是我采用了多重曝光的手法,第一次曝光虚化拍摄荷叶上的水珠,艺术夸张地表现水珠的晶莹和光线折射的美丽光环,再拍摄一幅正常的阳光照耀下的荷花的姿态,两个影像通过多重曝光的设置合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我想表达的意境。

  L:确实很美好。请您谈谈您认为摄影人在艺术创作中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好吗?

  W:我谈谈我个人的经验吧。我不是专业摄影师,但摄影是我业余生活的第一爱好,我自己积累的经验就是:多学、多看、多练、多思考。多学,首先是学各种各样的摄影知识。看书,通读摄影专业教材、认真阅读设备说明书;向他人学习,书本里弄不明白的东西,跟身旁的影友多交流,别人的几句话也许就能让你茅塞顿开。其次,多学生活中的其他知识。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万象,多学习才能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认知和思考。我们的所学所知、我们的文化素养、我们的眼光,是真正决定是否能拍出好照片的最关键问题。多看,就是多看影展,多看风格迥异的图片,探索研究其中的奥秘,使之为我所用,有所创新。数码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杂志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多练,勤练,是摄影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没有足够的摄影水平,在创作过程中就会局限一个人的发挥,即使再多的好想法也很难达成现实。我听过一个故事,有三个人,分别是学绘画的、学书法的、学摄影的。他们被关在同一个屋子里十年,出来后,学绘画和书法的成了大家,而学摄影的,成了白痴。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学习绘画和书法必须心静,而学习摄影,必须走到现实中去捕捉,去练习。还要多思考,拍片子前心中要有创意,不要盲目跟风,人摄我拍。拍完片子后要仔细观察,挖掘片子深处的内涵,赋静态的片子予动态的灵魂。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每一名摄影者用相机获得的世界其实都是他自己的世界,每一名摄影者都应充分了解所用相机的功能特点,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有所创新。我的这些摄影作品不是为了获奖成名,我只想纪实地或艺术地记录一切值得我们珍藏的印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