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尚未成功“融合”还需努力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有线电视,三网融合,广电总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2-10 16:32
编者按:盘点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更好地迎接机遇和挑战。
从总体上看,三网融合正按照总体方案及试点方案的部署前行。作为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开始落实之年,2012 年注定将成为攻坚之年,值得期待的一年。
在此,本报特约行业内专家,就三网融合大背景下、2011 年有线电视网络行业的整体情况做出总结,并对未来一年的发展进行展望。
2011 年,“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线电视网络行业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稳步推进,加速演变。在用户发展、数字化转换、双向改造、网络整合、业务开发等方面,有线电视网络行业在过去一年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改革压力以及更多的竞争威胁。
资本市场频抛橄榄枝,统计数据再创新高
在双向改造方面,据格兰研究的数据,截至2011 年6 月,有线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5700 万户,渗透用户超过1200 万户,双向网络改造覆盖率超过30%,渗透率超过6%。
在网络整改之后,推出有利于提升用户ARPU 值的业务是有线运营商的当务之急。为此,有线网络运营商开始从多方面努力。2011 年,这方面的主要亮点包括高清互动、3D 频道、OTT 业务等。
用户数量持续增长
据广电总局统计,到2011 年底,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20152万户,首次突破2 亿户,较2010 年增长6.79%;数字电视用户数11455万户,首次突破1 亿户,较2010 年增长29.15%(见图1)。
“ 十一五” 以来, 有线电视用户数年均复合增长率7.76%,数字电视用户数年均复合增长率75.13%,呈持续增长趋势。
网络改造稳步推进
在数字化方面,据广电总局的统计, 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2011 年净增2585 万户,净增量为历年最多,年底时数字化程度达到56.84%,比上一年提高9.84%。
在双向改造方面,据格兰研究的数据,截至2011 年6 月,有线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5700 万户,渗透用户超过1200 万户,双向网络改造覆盖率超过30%,渗透率超过6%。中广研究数据显示,到2011 年6 月,双向覆盖用户已到达6570 万,占数字用户的74.7%。作为参与三网融合和运营转型的前提,各地正在想方设法加快双向化改造进程,并逐步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扩展,年底双向覆盖用户数预计已超过7000 万。数字化、双向化率的提高,为有线网络参与三网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NGB 方面, 继上海“NGB应用实验室”和杭州“NGB 融合业务创新实验室”之后,“NGB 媒体云业务实验室”于2011 年11 月在重庆设立,NGB 探索实验进一步铺开。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都开展了NGB 示范区建设。上海则在2011 年底宣布完成100 万户NGB覆盖。NGB 建设取得突破,初步具备规模化发展基础。
业务形态更加丰富
在网络整改之后,推出有利于提升用户ARPU 值的业务是有线运营商的当务之急。为此,有线网络运营商开始从多方面努力。2011 年,这方面的主要亮点包括高清互动、3D 频道、OTT 业务等。
高清电视是有线电视网络现阶段最具优势的业务。2011 年,高清业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部分地市还通过免费更换机顶盒或宽带、整转等捆绑实现了高清互动业务的规模化拓展。
2010 年问世的3D 电视机,到2011 年销量接近1000 万台,为3D频道的开播奠定了基础。2011 年10月17 日,广电总局科技司与传媒司联合召开了3D 电视频道筹备工作座谈会。3D 频道由央视和北京、上海、深圳、江苏、天津共6 家电视台合作开办,采用卫星覆盖,通过有线接收后采用高清频道播出。
随着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和在线视频的快速增长,有线电视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应对影响力日益扩大的网络视频,同时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国内部分有线运营商, 如天威、歌华、华数等已在2011 年开始试水OTT 业务。
在宽带及其他三网融合业务方面,各地有不同程度的尝试,但由于受制于互联网出口、互联互通、IDC 等的影响,发展非常缓慢,有线网络的带宽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目前全国的有线宽带用户不足500万,渗透率远远低于双向网络的覆盖率,且分布零散,收益较低,暂时还难以走上规模发展之路。要在整体上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还有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资本市场“渐行渐近”
有线网络运营商的网络改造与整合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上市或引进行业外投资是重要的融资渠道,然而这并不利于全国性网络整合,主管部门对此的态度又不甚明确,因此有线网络行业过去一直与资本市场和业外投资者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但近年来已逐渐有所改观,出现了不少亮点,比如广电网络、深圳天威、楚天数字等案例。2011 年,先后有浙江华数成功借壳上市,广东引入战略投资,电广传媒收购保定百世开利有线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络有限公司49% 股权,天威收购了天明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吉视传媒IPO 获得通过等喜讯传出。此外,据传湖北楚天、广电有线等也在积极谋求上市。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将进一步加快有线网络的改革和发展。有线网络步入资本市场,今年或许会有更大的步伐。
三网融合进度不给力,跨业竞争蓄势待发
广电方面开展的宽带业务发展缓慢,其他电信及互联网业务几乎没有进展,省网整合还在推进中,国家级公司一再推迟挂牌。电信方面的IPTV 发展较往年快,但推进过程仍不太顺畅。总体上,三网融合试点进展低于预期,目前仍落后于国家三网融合方案预定计划。
网络整合再次推迟
省级网络整合步伐2011 年明显加快,到年底时已有26 个省基本完成了整合。然而,各省情况不同,整合难度、整合方式和整合进度都有较大差异,部分省份目前只完成了形式上的整合,实质整合及县级以下网络的整合还需要一段时间。原本预期2010 年完成的全国省网整合目标再次推迟,“一省一网”的格局可能在2012 年才能最终形成。
达成全国一张网是有线网络行业多年来的一个夙愿,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是国家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广电总局在2010 年8 月成立了筹备组,研究制定了组建方案。然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至今仍未能正式成立。作为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国家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组建面临企业定位、注册资金、管理权属、网络整合、网络互联、业务运营等众多难以在短时间内理清和解决的问题,组建任务相当艰巨,延迟挂牌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对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组建有着明确要求,十七届六中全会也再次进行了明确。随着试点时限的临近及各地省网整合的完成,国家级有线网络公司有望在2012 年挂牌成立,然而要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三网融合低于预期
按照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安排,2011 年8 月应该完成第一阶段试点及其总结,9 月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试点,但期间一直没有动静,直到年底才公布了第二批试点地区的名单。纵观第一阶段试点,在首批12个试点地区中,各地市都制定了试点方案,融合双方(广电与电信)都加快了网络建设和改造,尝试了部分融合业务和业务合作,创造了“武汉模式”、“上海模式”等融合方式。
客观地说,在第一阶段试点期间,融合双方在广电、网络以及电信方面都向前迈进了一步,但双方都各有侧重,各自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弥补自身不足和巩固自身领地上。因此,在业务双向进入三网融合试点方面,实质性进展不多。广电方面开展的宽带业务发展缓慢,其他电信及互联网业务几乎没有进展,省网整合还在推进中,国家级公司一再推迟挂牌。电信方面的IPTV发展较往年快,但推进过程仍不太顺畅。总体上,三网融合试点进展低于预期,目前仍落后于国家三网融合方案预定计划。
产业竞争山雨欲来
近几年来,IPTV、互联网电视和网络视频等视听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影响着视频内容的传播方式,改变着用户收看视频的习惯。随着带宽的迅速提高,大视频竞争格局初步显现,多种视频新媒体逐渐兵临城下,对电视屏幕虎视眈眈,有线电视网络核心业务面临的威胁正与日俱增。
2011 年, 全国IPTV 用户规模预计超过1300 万,比2010 年增加约500 万,是历年来用户数增加最多的一年( 见图2)。IPTV 用户在2011 年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三网融合的推进。随着第二批试点地区的启动、电信带宽提速、以及CNTV 与百视通的言和,IPTV 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传输内容与质量也会有进一步提升。
电视一旦接入互联网,栖身互联网的电视节目、网站视频等就可由用户选择收看,对有线电视的冲击不言而喻。主要由家电厂商推动的互联网电视及智能电视,尽管在严格的监管下历经波折,依然披荆前行,2011 年的互联网电视机销量预计超过千万台。由视频网站和机顶盒厂商等推动的互联网电视机顶盒,也在2011 年浮出水面,拟将互联网上的视频推向电视屏幕,同时各种山寨盒子也趁机充斥市场。
为应对互联网对接电视的新形势,广电部门在2011 年先后发布了《关于严禁擅自设立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和非法生产销售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的通知》、《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的通知》(181 号文件),同时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七家颁发了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这些措施初步规范了电视的互联网之路,互联网机顶盒已成合法化。尽管目前“门窄路不宽”,但蓄势待发之势已然形成。
中信网络有限公司 张洪斌
展望
2012,三网融合攻坚之年
盘点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更好地迎接机遇和挑战。鉴于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已经明确提出“整合有线电视网络,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创新业务形态,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实现互联互通、有序运行”,并且,第二批试点名单已经出炉,因此,从总体上看,三网融合正按照总体方案及试点方案的部署前行。作为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开始落实之年,2012 年注定将成为攻坚之年,值得期待的一年。
对于2012 年,可以预期的是: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将进一步加快;省网整合基本完成,全国“一省一网”格局形成;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挂牌,开启全国有线网络整合之旅;业务转型加快,高清互动、视频点播、宽带接入等业务向纵深推进,三网融合新业务起步;IPTV 爆发性增长,用户有望翻番;互联网视听新媒体加快发展,互联网机顶盒市场启动,传输渠道多元融合;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加深,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合作模式更加多样化;更多有线运营商走向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文/张洪斌)
……
从总体上看,三网融合正按照总体方案及试点方案的部署前行。作为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开始落实之年,2012 年注定将成为攻坚之年,值得期待的一年。
在此,本报特约行业内专家,就三网融合大背景下、2011 年有线电视网络行业的整体情况做出总结,并对未来一年的发展进行展望。
2011 年,“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线电视网络行业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稳步推进,加速演变。在用户发展、数字化转换、双向改造、网络整合、业务开发等方面,有线电视网络行业在过去一年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改革压力以及更多的竞争威胁。
资本市场频抛橄榄枝,统计数据再创新高
在双向改造方面,据格兰研究的数据,截至2011 年6 月,有线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5700 万户,渗透用户超过1200 万户,双向网络改造覆盖率超过30%,渗透率超过6%。
在网络整改之后,推出有利于提升用户ARPU 值的业务是有线运营商的当务之急。为此,有线网络运营商开始从多方面努力。2011 年,这方面的主要亮点包括高清互动、3D 频道、OTT 业务等。
用户数量持续增长
据广电总局统计,到2011 年底,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20152万户,首次突破2 亿户,较2010 年增长6.79%;数字电视用户数11455万户,首次突破1 亿户,较2010 年增长29.15%(见图1)。
“ 十一五” 以来, 有线电视用户数年均复合增长率7.76%,数字电视用户数年均复合增长率75.13%,呈持续增长趋势。
网络改造稳步推进
在数字化方面,据广电总局的统计, 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2011 年净增2585 万户,净增量为历年最多,年底时数字化程度达到56.84%,比上一年提高9.84%。
在双向改造方面,据格兰研究的数据,截至2011 年6 月,有线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5700 万户,渗透用户超过1200 万户,双向网络改造覆盖率超过30%,渗透率超过6%。中广研究数据显示,到2011 年6 月,双向覆盖用户已到达6570 万,占数字用户的74.7%。作为参与三网融合和运营转型的前提,各地正在想方设法加快双向化改造进程,并逐步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扩展,年底双向覆盖用户数预计已超过7000 万。数字化、双向化率的提高,为有线网络参与三网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NGB 方面, 继上海“NGB应用实验室”和杭州“NGB 融合业务创新实验室”之后,“NGB 媒体云业务实验室”于2011 年11 月在重庆设立,NGB 探索实验进一步铺开。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都开展了NGB 示范区建设。上海则在2011 年底宣布完成100 万户NGB覆盖。NGB 建设取得突破,初步具备规模化发展基础。
业务形态更加丰富
在网络整改之后,推出有利于提升用户ARPU 值的业务是有线运营商的当务之急。为此,有线网络运营商开始从多方面努力。2011 年,这方面的主要亮点包括高清互动、3D 频道、OTT 业务等。
高清电视是有线电视网络现阶段最具优势的业务。2011 年,高清业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部分地市还通过免费更换机顶盒或宽带、整转等捆绑实现了高清互动业务的规模化拓展。
2010 年问世的3D 电视机,到2011 年销量接近1000 万台,为3D频道的开播奠定了基础。2011 年10月17 日,广电总局科技司与传媒司联合召开了3D 电视频道筹备工作座谈会。3D 频道由央视和北京、上海、深圳、江苏、天津共6 家电视台合作开办,采用卫星覆盖,通过有线接收后采用高清频道播出。
随着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和在线视频的快速增长,有线电视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应对影响力日益扩大的网络视频,同时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国内部分有线运营商, 如天威、歌华、华数等已在2011 年开始试水OTT 业务。
在宽带及其他三网融合业务方面,各地有不同程度的尝试,但由于受制于互联网出口、互联互通、IDC 等的影响,发展非常缓慢,有线网络的带宽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目前全国的有线宽带用户不足500万,渗透率远远低于双向网络的覆盖率,且分布零散,收益较低,暂时还难以走上规模发展之路。要在整体上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还有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资本市场“渐行渐近”
有线网络运营商的网络改造与整合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上市或引进行业外投资是重要的融资渠道,然而这并不利于全国性网络整合,主管部门对此的态度又不甚明确,因此有线网络行业过去一直与资本市场和业外投资者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但近年来已逐渐有所改观,出现了不少亮点,比如广电网络、深圳天威、楚天数字等案例。2011 年,先后有浙江华数成功借壳上市,广东引入战略投资,电广传媒收购保定百世开利有线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络有限公司49% 股权,天威收购了天明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吉视传媒IPO 获得通过等喜讯传出。此外,据传湖北楚天、广电有线等也在积极谋求上市。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将进一步加快有线网络的改革和发展。有线网络步入资本市场,今年或许会有更大的步伐。
三网融合进度不给力,跨业竞争蓄势待发
广电方面开展的宽带业务发展缓慢,其他电信及互联网业务几乎没有进展,省网整合还在推进中,国家级公司一再推迟挂牌。电信方面的IPTV 发展较往年快,但推进过程仍不太顺畅。总体上,三网融合试点进展低于预期,目前仍落后于国家三网融合方案预定计划。
网络整合再次推迟
省级网络整合步伐2011 年明显加快,到年底时已有26 个省基本完成了整合。然而,各省情况不同,整合难度、整合方式和整合进度都有较大差异,部分省份目前只完成了形式上的整合,实质整合及县级以下网络的整合还需要一段时间。原本预期2010 年完成的全国省网整合目标再次推迟,“一省一网”的格局可能在2012 年才能最终形成。
达成全国一张网是有线网络行业多年来的一个夙愿,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是国家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广电总局在2010 年8 月成立了筹备组,研究制定了组建方案。然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至今仍未能正式成立。作为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国家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组建面临企业定位、注册资金、管理权属、网络整合、网络互联、业务运营等众多难以在短时间内理清和解决的问题,组建任务相当艰巨,延迟挂牌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对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组建有着明确要求,十七届六中全会也再次进行了明确。随着试点时限的临近及各地省网整合的完成,国家级有线网络公司有望在2012 年挂牌成立,然而要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三网融合低于预期
按照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安排,2011 年8 月应该完成第一阶段试点及其总结,9 月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试点,但期间一直没有动静,直到年底才公布了第二批试点地区的名单。纵观第一阶段试点,在首批12个试点地区中,各地市都制定了试点方案,融合双方(广电与电信)都加快了网络建设和改造,尝试了部分融合业务和业务合作,创造了“武汉模式”、“上海模式”等融合方式。
客观地说,在第一阶段试点期间,融合双方在广电、网络以及电信方面都向前迈进了一步,但双方都各有侧重,各自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弥补自身不足和巩固自身领地上。因此,在业务双向进入三网融合试点方面,实质性进展不多。广电方面开展的宽带业务发展缓慢,其他电信及互联网业务几乎没有进展,省网整合还在推进中,国家级公司一再推迟挂牌。电信方面的IPTV发展较往年快,但推进过程仍不太顺畅。总体上,三网融合试点进展低于预期,目前仍落后于国家三网融合方案预定计划。
产业竞争山雨欲来
近几年来,IPTV、互联网电视和网络视频等视听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影响着视频内容的传播方式,改变着用户收看视频的习惯。随着带宽的迅速提高,大视频竞争格局初步显现,多种视频新媒体逐渐兵临城下,对电视屏幕虎视眈眈,有线电视网络核心业务面临的威胁正与日俱增。
2011 年, 全国IPTV 用户规模预计超过1300 万,比2010 年增加约500 万,是历年来用户数增加最多的一年( 见图2)。IPTV 用户在2011 年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三网融合的推进。随着第二批试点地区的启动、电信带宽提速、以及CNTV 与百视通的言和,IPTV 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传输内容与质量也会有进一步提升。
电视一旦接入互联网,栖身互联网的电视节目、网站视频等就可由用户选择收看,对有线电视的冲击不言而喻。主要由家电厂商推动的互联网电视及智能电视,尽管在严格的监管下历经波折,依然披荆前行,2011 年的互联网电视机销量预计超过千万台。由视频网站和机顶盒厂商等推动的互联网电视机顶盒,也在2011 年浮出水面,拟将互联网上的视频推向电视屏幕,同时各种山寨盒子也趁机充斥市场。
为应对互联网对接电视的新形势,广电部门在2011 年先后发布了《关于严禁擅自设立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和非法生产销售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的通知》、《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的通知》(181 号文件),同时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七家颁发了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这些措施初步规范了电视的互联网之路,互联网机顶盒已成合法化。尽管目前“门窄路不宽”,但蓄势待发之势已然形成。
中信网络有限公司 张洪斌
展望
2012,三网融合攻坚之年
盘点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更好地迎接机遇和挑战。鉴于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已经明确提出“整合有线电视网络,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创新业务形态,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实现互联互通、有序运行”,并且,第二批试点名单已经出炉,因此,从总体上看,三网融合正按照总体方案及试点方案的部署前行。作为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开始落实之年,2012 年注定将成为攻坚之年,值得期待的一年。
对于2012 年,可以预期的是: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将进一步加快;省网整合基本完成,全国“一省一网”格局形成;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挂牌,开启全国有线网络整合之旅;业务转型加快,高清互动、视频点播、宽带接入等业务向纵深推进,三网融合新业务起步;IPTV 爆发性增长,用户有望翻番;互联网视听新媒体加快发展,互联网机顶盒市场启动,传输渠道多元融合;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加深,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合作模式更加多样化;更多有线运营商走向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文/张洪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