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搭地铁 京东推自取快递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电商,京东,地铁,快递
  • 发布时间:2012-03-02 15:24
  经过融资寒冬,2012年电商们整装待发。然而无论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以下简称京东)、亚马逊还是当当,都无法摆脱仓储容量跟不上订单增长速度的物流软肋。而雄心博博的电商们难以实现的服务承诺,也让消费者苦不堪言,投诉不断。

  春节前夕,为了解决快递短板问题,京东推出新的物流模式“地铁快递”。它以北京地铁5号线、10号线的20个地铁站为试点,送货员利用地铁送货至地铁便利店,用户则可直接到便利店自行提取货物。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京东地铁快递推广至今的现状如何?它能否缓解屡遭诟病的电商物流“不给力”现象?地铁快递大范围推广是否成为可能?伴着业界热议,京东再次引来关注。

  地铁快递一箭双雕

  在物流速度广受诟病,物流成本逐渐升高的今天,京东推出地铁快递可谓一箭双雕。

  据悉,京东在开展地铁自提服务后,月发货量已经达到一万余件。自提站点的货物配送并不是单一利用地铁,还会使用传统的货车。当记者走访位于地铁10号线的海淀黄庄自提站点时,便利店工作人员表示,春节前夕每天会接收70余单货物,节后每天也有20余单。可见,地铁快递在电商促销时期效果更为明显。

  “很方便”、“很快”。这是记者采访站点的自提用户时,他们的普遍反映。按照京东的承诺,上午下订单下午到货,下午下订单第二天早上到货,大大提升了送货速度。

  而在提货方面,传统的送货模式在最后一公里对接时,往往出现用户不在送货点不能接收货物的现象。无法送达的货物,不仅影响快递人员派件效率,更耽误用户使用时间,无形中削弱了用户体验。

  因此,如果将购买货物“寄存”在第三方,也就是地铁便利店,用户的取货时间就相对自由了。而京东也声明,地铁快递原则上是免运费的,这便节省了用户的购买成本。

  不仅如此,地铁快递的新模式也使京东的物流体系更加健全。“地铁快递推出的背景是物流成本不断攀升、民营快递普遍涨价,而京东的最大目的是控制成本。”派代网分析师李成东认为。

  据京东内部人士介绍,京东地铁自提服务从去年12月开始试运营,是京东与京投资产公司合作的产物。由京投资产公司提供自提点场地、配送队伍等,京东就不必为地铁自提点承担房租、人员薪酬和日常费用,大大节约了运营成本。

  事实上,如果用户能形成地铁站点自提的习惯,不仅强化了用户体验,也增强了用户粘性,提高用户的重复购买率。记者在走访中也看到,有消费者主动向工作人员询问,挂在显著位置的京东标志是什么业务,显然,地铁快递也成为京东广告营销的新方式。

  快递有限制

  硬件存缺憾

  对于京东的新尝试,也有部分用户和业内专家提出新的问题与担忧。

  首先体现在对配送环节中的便利店空间上。便利店本身空间就已经相对狭小,在经营日常用品、报刊杂志等业务之后,能留给地铁快递的空间可想而知。当地铁快递渐渐普及或遇到京东搞大型促销活动时,场地空间狭小问题就会更加突出。

  当自提货物达到一定数量后,也可能会造成自提排队现象,反而削弱了用户体验。而在进行自提的过程中,需要核对用户的姓名、手机号等信息,有网友也表示了对自己用户隐私泄漏问题的担忧。

  其次,经营便利店的员工面临物流操作流程专业性和规范性的挑战。毕竟他们在兼顾多项业务的同时,还要准确无误地完成货物交送。

  此外,并不是所有的物品都可以接受地铁配送。“京东对自提点货物的体积、重量和金额都有限制。目前适用于地铁自提服务的商品体积限定在0.5立方米以内,重量不超过5公斤,总价值低于两万元。”京东方面表示。

  而据调查,京投资产公司的货车没有专门周转箱,有可能导致一些易碎货品在运送过程中因颠簸破碎。而在交付接收时,由于外包装并未破损,所以不影响消费者签收,这将给后续责任认定和赔偿带来困难。正如记者所了解的,绝大多数自提货物都是图书、小型家电等,金额大多在1000元以下。对于京东来说,这仅是其所售物品中很少的一部分。

  对于地铁快递的广泛推广,李成东指出,地铁快递是一种“排他性”的尝试,其推广存在着天然限制。他认为,目前已有地铁和在建地铁的城市毕竟不多,对于京东自建物流尚未覆盖的三四级城市更是无从谈起;即使在拥有地铁的城市,自提站点所能覆盖的用户也很有限,况且不是所有的地铁站都能设立自提站点。因此,有业内人士建议京东将一些非地铁便利店、社区物业等扩展成为自提站点。

  虽然存在以上不足,但不可否认京东的地铁快递是解决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有益尝试,它的确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快递上门配送的压力。据悉,京东还将在北京进一步扩大自提站点至50个,以覆盖更多的网购用户。同时,也将在其他城市推广地铁快递新模式。

  本报记者 王博 实习记者 赵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