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基建 应对调控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地产,基建,调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3-31 13:57
面对今年中央号召的“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促使房价合理回归”,对比之前的“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对《英才》记者称,这两句话没有实质性改变,意味着今年房地产态势依然从紧,上半年比较难过,下半年适当放松。
从业25年,让王健林有一个深刻体会:房地产“好日子”不会连续超过5年,同时“调控期”也从没超过3年。这与经济发展的规律相关,调控一旦超过3年,对实体经济和关联产业的影响就会比较大。
依此推算,本轮调控从2010年开始,2012年正是第三年。
“GDP增幅目标压低到7.5%也说明经济走势逐步放缓大局已定,今年外部形势发生了变化,欧洲、美国目前都不乐观,外需受影响,内需又缺乏动力。在第三、四季度,经济增速跌到8%以下,意味着房地产的好日子又将到来,那时候至少就不会再‘打你了’。”王健林称。
从数据看,万达并没有放缓扩张的迹象。2012年前两个月,十大房企中只有万达在继续拿地,累积投资50亿元以上。同时,万达每年开业20个广场、10个以上酒店的步伐依然如故。
由于商业地产比普通住房开发周期长,当年经济指标的下调与上升,并不是万达的“晴雨表”。用以抗击政策风险的,是一种类似工业企业的特殊计划:每年9月1日做第二年投资规划,根据当年现金流、以及持有物业、不动产抵押能拿到的贷款,来测算次年土地投资额度等,并在11月底签发开业计划。
“今年取一个低线,各项计划指标与去年相比不增加”,王健林对《英才》记者直言,这是“做计划”23年来第一次“不增长”,也是对宏观调控的一种应对。
如今,房企转行拍电影、搞文化公司、挖矿、开采石油,已经屡见不鲜。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在商业模式上几乎没有创新,只能是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
房地产企业可以立马转型去做各种投资,但其上游的建材企业就不那么好转身了。
去年7月推出的淘汰的水泥企业名单和水泥淘汰数量,一些地区的淘汰量和实际落后产能已几乎接近,一定程度上缓解水泥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但业内有人士预计,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状况依旧艰难。
不过,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文叁却告诉《英才》记者,水泥行业是一个技术性原材料行业,实际情况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没有水泥,就不会有高楼大厦、高速公路、房地产等行业,在国家提倡产业升级转型的时候,不可能把传统的产业完全放弃。
面对经济的不明朗,海螺水泥并没有想过要转型。在郭文叁看来,做传统行业就要持之以恒,不能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转到并不熟悉的行业。即使是技术创新,企业也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不能盲目听从有些部门提出的观点。企业是主角,只有企业才知道哪些是新技术,哪些项目值得投入。
对于虚拟经济兴起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郭文叁也呼吁社会应该关心实体经济,关注加工制造业,给一些大型的传统企业政策或人才方面的支持。加工制造业的强大,也是增加国力,真正创造财富的根本。
高端访谈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
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文叁
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