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与资产的变换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10-23 15:48
贡献中国高峰论坛之一
直接投资拉动产业发展
未来一段时间将成为直接投资历史上最蓬勃发展的时期。
有人说,直接投资是生产力的“解放军”,代表了某种新型生产力,因为它是用专业人士的投资经验来打理资金,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安全性、收益率达到了最高。
在2009贡献中国高峰会上,嘉宾们达成的基本共识是,中国一直是一个权益资本短缺的国家,直接投资这样一种体制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需求,直接投资对于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特别是提升中国企业的发展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与会嘉宾的发言无不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直接投资是一个“今天不差钱,明天更美好”的朝阳事业,随着IPO重启和创业板的开启,发现并投资中国下一批明星企业,将令未来一段时间成为直接投资历史上最蓬勃发展的时期。
股权投资把中小企业“扶上马”
股权投资基金近几年风起云涌,已成为面向创业企业、中等规模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和寻求收购融资的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资手段。
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曹文炼副司长认为,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比较高,其治理结构也不完善,通过引入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等独立的第三方投融资机构,能够使民营经济发展更稳健、更健康;同时,这些VC和PE通过他们的一套筛选机制来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不仅能够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还能为资本市场起到比监管部门更前端的作用。另外,通过发展PE和VC,使他们和民营企业对接,也能够培育一批独立的市场投融资主体,取代或者减少政府投融资平台在整个经济发展当中的支配作用,也能够使银行资金、保险资金通过这种专业的管理者进入民营经济,进入市场经济的微观细胞。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综合企业之一,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以自己的实践为例做了介绍。复星国际的经营理念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间,复星处于中间状态,要做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复星立足于打开各种渠道,我们有A股、有H股、有红筹,把各种融资渠道都打通了。今年以来,发改委和证监会都做了非常积极有益的工作,企业债和公司债相继建立起来在发行,这对中国未来的投资具有积极的作用,今年我们已经发了一家公司债,现在正在发第二家。”
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让直接投资者队伍逐渐变得庞大和成熟。2005年以前,直接投资者之间的竞争基本都是在国际巨头之间展开。如今,众多的大腕级跨国PE已开始与本土PE展开了抢夺,而且后者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已日渐增大。
清科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有VC/PE背景的中小板上市企业整体运营良好。清科选择其中60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根据这60家企业2008年的年报数据显示:VC/PE背景上市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为8.24亿元,平均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8105.54万元,分别较2007年增长32.8%和10.9%;平均每股收益为0.47元,较2007年下降21.8%,但与中小企业板所有上市企业0.42元的平均每股收益相比,高出近12个百分点。
这是因为,直接投资者不仅仅把中小企业“扶上马”,他们还要担当保驾护航的角色送企业“走一程”。
价值链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俗语有言,企业家是一群头顶天线的人,哪里有商机,哪里利润高,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直接投资市场的发展也让很多企业经营者开始了“实业加股权投资”的发展之路。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沈南鹏在一开场就点出了这一现象,“很多企业的代表,其实企业本身就是基金投资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他们的投资不仅仅投资在一些他们原来所谓的传统行业里面,他们也进入一些新的周边行业,这是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之路。”
实施这一战略的企业家群体有一种特质,一方面,他们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已经相当成功,有着成熟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对市场又有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知,能够发现一些有价值、有潜力的企业进行投资。因此,在坚守主业经营的同时,他们也积极在资本市场上加速“动作”。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锡培、汉能集团董事长陈宏、中国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等企业家或者资本家就是这个群体的代表。
投资之后,如何去保证所投企业价值得以最大地被挖掘出来呢?郭广昌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三个价值链:“一个价值链是投资,其实就是把钱变成资产,这个过程当中可以产生价值;第二个价值链是运营或者管理,也就是说你这个资产的运营和管理过程当中,你能不能提升它的价值;第三个价值链其实是融资或者退出,再把资产变成资金。”
这样的思路带给企业的除了资金,还有更多的附加价值。然而,在曹文炼看来,民营企业这几年不断发展自己附属的PE和VC机构,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是难以避免的,但不应该是成为公司附属型的VC和PE,“应该培育第三方独立的管理机构,因为公司附属型的这种机构从国际经验来看,它在利益平衡机制上,在委托代理机制上,都是不具有成功的普遍性的。”或许,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蒋锡培的思路值得大家参考:“我们现在一直坚持在做实业。做投资机会很多,诱惑也很多,但不可能一有机会就去实际控股,资源和精力是不允许的,最后我们确定了‘主业加股权投资’的发展战略。”
如何做好实业与投资的取舍与平衡,将是这些企业家兼投资家们未来需要突破的重点课题之一。
遴选走向价值链的高端
战略一定,就该是如何去战斗的事情了。中国直接投资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和产业转型的方向密切相关。
奥巴马将新能源作为美国经济复苏的强大支撑。朱新礼认为,未来20到30年,中国在新能源方面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网络世界、数字地球、生物产品、金融帝国等产业也将面临很大的发展机会。
在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看来,大部分投资基金认为航空业没有投资价值,而航空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大的,不同的定位和看法显示的是投资者本身对整个行业的把控能力在不断提高。
郭广昌则认为,未来转型主要会靠品牌和网络,从价值链的低端往高端走。“像美特斯邦威,它完全按照国外一个虚拟的结构来发展,生产环节因为价值链最低,它就将其完全放弃了,而将重点放在开网络、做品牌上面。我觉得像这样的企业未来会有一大批涌现出来。从盲目跟风投资到严格的遴选企业和项目,从投资传统产业到高科技行业,直接投资的发展呈现出日益成熟的势头。
信中利集团董事长汪潮涌在论坛上表示,“最近我发现哪里出现危机,哪里就有PE的身影,比如说蒙牛和中粮集团,国美和贝恩资本等等,最近很多案子都是和挽救危机中的企业有关的。贝恩投资国美,账面上已经升值了60%,这个领域我觉得值得大家关注。”
随着政府并购贷款鼓励政策出台、投资PE化的进程加快和国外PE巨头纷纷关注中国产业并购市场,多位业内投资人士预测:未来几年,产业并购基金有望成为下一个PE投资的热点区域。
主持人|沈南鹏/文|本刊记者何春梅
……
直接投资拉动产业发展
未来一段时间将成为直接投资历史上最蓬勃发展的时期。
有人说,直接投资是生产力的“解放军”,代表了某种新型生产力,因为它是用专业人士的投资经验来打理资金,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安全性、收益率达到了最高。
在2009贡献中国高峰会上,嘉宾们达成的基本共识是,中国一直是一个权益资本短缺的国家,直接投资这样一种体制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需求,直接投资对于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特别是提升中国企业的发展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与会嘉宾的发言无不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直接投资是一个“今天不差钱,明天更美好”的朝阳事业,随着IPO重启和创业板的开启,发现并投资中国下一批明星企业,将令未来一段时间成为直接投资历史上最蓬勃发展的时期。
股权投资把中小企业“扶上马”
股权投资基金近几年风起云涌,已成为面向创业企业、中等规模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和寻求收购融资的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资手段。
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曹文炼副司长认为,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比较高,其治理结构也不完善,通过引入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等独立的第三方投融资机构,能够使民营经济发展更稳健、更健康;同时,这些VC和PE通过他们的一套筛选机制来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不仅能够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还能为资本市场起到比监管部门更前端的作用。另外,通过发展PE和VC,使他们和民营企业对接,也能够培育一批独立的市场投融资主体,取代或者减少政府投融资平台在整个经济发展当中的支配作用,也能够使银行资金、保险资金通过这种专业的管理者进入民营经济,进入市场经济的微观细胞。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综合企业之一,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以自己的实践为例做了介绍。复星国际的经营理念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间,复星处于中间状态,要做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复星立足于打开各种渠道,我们有A股、有H股、有红筹,把各种融资渠道都打通了。今年以来,发改委和证监会都做了非常积极有益的工作,企业债和公司债相继建立起来在发行,这对中国未来的投资具有积极的作用,今年我们已经发了一家公司债,现在正在发第二家。”
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让直接投资者队伍逐渐变得庞大和成熟。2005年以前,直接投资者之间的竞争基本都是在国际巨头之间展开。如今,众多的大腕级跨国PE已开始与本土PE展开了抢夺,而且后者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已日渐增大。
清科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有VC/PE背景的中小板上市企业整体运营良好。清科选择其中60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根据这60家企业2008年的年报数据显示:VC/PE背景上市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为8.24亿元,平均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8105.54万元,分别较2007年增长32.8%和10.9%;平均每股收益为0.47元,较2007年下降21.8%,但与中小企业板所有上市企业0.42元的平均每股收益相比,高出近12个百分点。
这是因为,直接投资者不仅仅把中小企业“扶上马”,他们还要担当保驾护航的角色送企业“走一程”。
价值链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俗语有言,企业家是一群头顶天线的人,哪里有商机,哪里利润高,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直接投资市场的发展也让很多企业经营者开始了“实业加股权投资”的发展之路。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沈南鹏在一开场就点出了这一现象,“很多企业的代表,其实企业本身就是基金投资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他们的投资不仅仅投资在一些他们原来所谓的传统行业里面,他们也进入一些新的周边行业,这是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之路。”
实施这一战略的企业家群体有一种特质,一方面,他们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已经相当成功,有着成熟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对市场又有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知,能够发现一些有价值、有潜力的企业进行投资。因此,在坚守主业经营的同时,他们也积极在资本市场上加速“动作”。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锡培、汉能集团董事长陈宏、中国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等企业家或者资本家就是这个群体的代表。
投资之后,如何去保证所投企业价值得以最大地被挖掘出来呢?郭广昌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三个价值链:“一个价值链是投资,其实就是把钱变成资产,这个过程当中可以产生价值;第二个价值链是运营或者管理,也就是说你这个资产的运营和管理过程当中,你能不能提升它的价值;第三个价值链其实是融资或者退出,再把资产变成资金。”
这样的思路带给企业的除了资金,还有更多的附加价值。然而,在曹文炼看来,民营企业这几年不断发展自己附属的PE和VC机构,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是难以避免的,但不应该是成为公司附属型的VC和PE,“应该培育第三方独立的管理机构,因为公司附属型的这种机构从国际经验来看,它在利益平衡机制上,在委托代理机制上,都是不具有成功的普遍性的。”或许,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蒋锡培的思路值得大家参考:“我们现在一直坚持在做实业。做投资机会很多,诱惑也很多,但不可能一有机会就去实际控股,资源和精力是不允许的,最后我们确定了‘主业加股权投资’的发展战略。”
如何做好实业与投资的取舍与平衡,将是这些企业家兼投资家们未来需要突破的重点课题之一。
遴选走向价值链的高端
战略一定,就该是如何去战斗的事情了。中国直接投资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和产业转型的方向密切相关。
奥巴马将新能源作为美国经济复苏的强大支撑。朱新礼认为,未来20到30年,中国在新能源方面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网络世界、数字地球、生物产品、金融帝国等产业也将面临很大的发展机会。
在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看来,大部分投资基金认为航空业没有投资价值,而航空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大的,不同的定位和看法显示的是投资者本身对整个行业的把控能力在不断提高。
郭广昌则认为,未来转型主要会靠品牌和网络,从价值链的低端往高端走。“像美特斯邦威,它完全按照国外一个虚拟的结构来发展,生产环节因为价值链最低,它就将其完全放弃了,而将重点放在开网络、做品牌上面。我觉得像这样的企业未来会有一大批涌现出来。从盲目跟风投资到严格的遴选企业和项目,从投资传统产业到高科技行业,直接投资的发展呈现出日益成熟的势头。
信中利集团董事长汪潮涌在论坛上表示,“最近我发现哪里出现危机,哪里就有PE的身影,比如说蒙牛和中粮集团,国美和贝恩资本等等,最近很多案子都是和挽救危机中的企业有关的。贝恩投资国美,账面上已经升值了60%,这个领域我觉得值得大家关注。”
随着政府并购贷款鼓励政策出台、投资PE化的进程加快和国外PE巨头纷纷关注中国产业并购市场,多位业内投资人士预测:未来几年,产业并购基金有望成为下一个PE投资的热点区域。
主持人|沈南鹏/文|本刊记者何春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