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找死”和“等死”之间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10-23 15:49
  贡献中国高峰论坛之二

  寻找增长新引擎

  除了投资之外,什么才能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新的引擎?几位企业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出计献策。

  自4万亿投资计划公布以来,人们对以投资为主要引擎拉动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复苏表示了质疑。如果货币政策从宽松变为明宽暗紧,那么中国经济还能继续复苏吗?一次货币政策的微小调整,就导演了自8月A股的重挫,似乎人们的信心很脆弱。

  然而在不久之后,中国政府各个部门都相继表态,要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股市也在9月开始了反弹。

  难道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目前只能依靠投资来拉动吗?但是事实似乎并不乐观。一位从事投行债券业务的资深经理告诉《英才》记者:“如果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是找死,如果一直宽松下去就是等死。目前全国各地大规模兴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依靠银行贷款来拉动,一旦货币政策从紧,难免重蹈烂尾工程的覆辙。”

  这似乎给中国经济提出一个问题,在“找死”和“等死”之间,能否如金庸小说中段誉破解珍珑棋局一般,一子而解全局呢?除了投资之外,什么才能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新的引擎?在2009贡献中国高峰会中,各位与会嘉宾各抒己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出计献策。危机是否见底?一次因过度消费造成的经济危机,却要靠全球联手进一步刺激消费来克服危机,听起来真的让人苦笑。而这就能度过危机吗?经济危机是否已经见底呢?未来的复苏是V型、W型、抑或是L型呢?

  亿阳集团董事长邓伟对于危机的认识很明确——“经济还没有见底”,在他看来,“美国尚未见底,欧洲还在下滑,中国不容忽视。”

  站在经济难以持续复苏一派的还有诺华中国区总裁李振福,他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和整个全球经济大的危机,大家认可是过度的放贷和过度的消费造成的。现在救危机采取的措施还得继续增加放贷、继续刺激消费。经历了此次危机,各国经济就如同病人一样,本应该好好休养,但是我们现在实际上有很强的刺激,经济很快地复苏起来。这种持续性存在着很大的潜在风险。”

  或许真实的情况没有人们估计的那么坏,也有人认为经济已经在部分行业或者部分国家开始见底。

  对于经济是否见底,美铝(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锦亚认为现在言全球经济见底并不明确,但是在美铝看来:“至少在铝这个行业中,美国和欧洲见底了。”

  全世界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之一,任仕达每年有超过200亿欧元的营业额,而在任仕达中国区总经理王桂生看来:“第三季度,全球有的国家人才需求呈现正增长,慢慢有回暖的迹象。”

  中国的药方是否正确?

  作为全球复苏的旗手,中国经济可能已经步入复苏之旅,但究竟这种复苏是否是一种良性的复苏呢?

  在陈锦亚看来:“如果中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不尽快地用最好的方法把多余的产能处理掉、消化掉,可能会很危险。”

  而对于中国以投资为主的刺激药方,邓伟认为应该把着眼点从投资铁路、公路转变为调整产业结构,不要再大搞发达地区的基本建设。

  四维图新总裁孙玉国也持有相似的看法:“为什么没有刺激起消费?还是因为中国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广大的农民兄弟得不到解决。我认为财政政策有问题,我们这么高的税负、这么多的税收,几十个人决定怎么把钱花出去,不是很科学。”

  除了对目前国内投资策略有所质疑外,也有人认为,中国资本大肆抄底海外,其实也不稳妥。特雷克斯中国区总裁郎华认为还是有点“冲动”,“现在大部分的企业到国外抄底,从资产的价格来讲,这个机会是好的,但是还要知道买了之后要怎么管。”在国外,没有政府的扶持,没有各种潜规则,所以“要考虑周全才花这个钱”。“跨国并购,好像是一个增长的引擎,但是引擎下面有很多的陷阱。”

  而对此,BlackBerry中国区总经理刘征宇同意郎华的观点,“中国的血型在国外,还是被人家有点排斥。而除了资金的抄底,怎么样融入别人的文化,才是比较长久的发展之计。”

  对于走出去,除了抄底难道我们就没有更好的路径了吗?对此,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关志华认为除了购买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拥有行业话语权。他举例说明,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化工市场,但是中国企业没有一家能够参与世界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我们不知道人家在这个领域里面探索的未来是怎么样的。”而在他看来,作为中国的跨国公司负责人,“我们不只是要把外面的东西带进来,也要考虑怎么样把中国的带出去,其中我们自己也有可以想象的空间。”

  拉动经济新引擎

  在奥巴马的手中除了有依然是世界货币的美元之外,还有一个未来发展的重点,就是新能源。而新能源能否像上一次互联网大潮一样,带动美国经济继续复苏呢?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是否也要跟进新能源?

  关志华认为目前全球化的生存必将形成全球化的环保共识,因此,“环保市场本身已经存在,我们基本上不需要做市场开发。但是,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行业,把一些共同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跨行业共同地探索过去一个企业没有办法跨越的领域。”

  而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张新民也同意这种看法:“当生态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这是不是一种危机出现了,然而危机是和商机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把危机转化为一种商机,这就是企业家商业智慧的体现。”

  中国制造能否有更高的利润,黑莓的成功实践让刘征宇颇多反思:“黑莓不仅在做手机,而是做一个赚钱的平台,形成一个商业的生态系统,涵盖整个产业链,这种思维我们应该学习。”

  而对于普遍认为是中国未来的发展重点的消费,李振福认为:“要进行细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他自己最看好娱乐行业和家居行业。

  对于未来的经济增长点,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程学认为教育产业是一个很好的行业,特别是高端的教育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张新民也认为: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应该适用于新的经济增长结构。

主持人|张新民/文|本刊记者朱雪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