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第一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帝豪,吉利,汽车
  • 发布时间:2012-04-23 13:24

  那是帝豪上市的第一年,结束了对吉利杭州工厂的参观后,我匆忙地准备乘帝豪返回住处,却错拉开了另一辆帝豪的后门,看到的是李书福诧异的表情。

  吉利负责媒体的女孩儿告诉我:“董事长说过,如果自己造的车自己都不愿意坐,怎么卖给别人?更何况,他希望能够以第一乘客的身份了解车的性能,以便于发现问题。”至今记得自己当时的感慨:“平时住宿舍,开帝豪车。支撑民营企业家造车的动力,果真是梦想。”

  造红旗,坐红旗,把红旗插遍世界,未尝不是中国汽车人的梦想,但在物欲横流、豪车泛滥的今天,中国官坐中国车,反倒缺了些勇气。

  一些人在讲韩国车的崛起,另一些人在讲中国车“自强”。现在的结果显然是太“公平”的市场竞争成就了奥迪和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当然这事怨不得别人,如果没有当初敏锐的眼光和对中国的先行付出,奥迪也不会是今天的奥迪。但不论奥迪如何强调官车已不是其主要市场,也绝不能否认正是官车的形象和中国“官本位”的思想贯穿了其在中国的发家史。

  当然也怨不得中国消费者。尽管在调查中,超过93%的消费者一边倒地支持公车采购自主品牌,但具体到自己是否会购买自主品牌显然缺少了底气。或许人家会想:官员不用花自己的钱买自主品牌尚需勇气,更何况消费者咬着牙抽着号买这么大个物件儿呢?也不排除有人想:难道外国车只有官员和有钱人坐的份儿不成?

  有人说官车是形象工程,可该做的形象就得做。按企业家的逻辑就是:“自己国家的车自己的官都不愿意坐,怎么让别人坐?”这话真地道。想想每逢大庆的时候国家主席站在中国车上的庄严与自豪,想想再开国际论坛的时候要是会场门口一水儿的中国豪车迎宾,再想想两会期间人民大会堂前面如果整的跟中国车展览似的……该多带劲!

  3月初长春下了第二场大雪,我有幸参观了红旗文化展馆。看到历代长睫毛、大眼睛的红旗轿车心里自然压抑不住的激动。当讲解员告诉我,那辆备受我推崇的红旗概念车由于价格、排量“超标”,公司已经开发了符合公务车标准的车型时,我着实地有些不以为然。中国车向来以低端形象示人,改变是否也可以从官车做起?我这么说,但愿没有违反WTO。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