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搬进巴斯德研究所后的第七年,也就是1895年,巴斯德去世了,这位在病床上还在关心科研事业的前辈享年73岁。巴黎有一个先贤祠,雨果、居里夫妇都安葬在那里。但巴斯德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求死后仍与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与自己的同事们在一起。人们尊重他的意愿,把他葬在故居的地下室里。

  回顾巴斯德同志的一生,看到的全是繁盛:25岁获得博士学位,26岁成为第戎大学教授,他发明的巴氏灭菌法、疫苗研制法所获利润富可敌国,而他只接受了一栋国家赠送的研究所,并用它开展科研。他不是卫生系统中的人,却拯救了和延长了无数人的生命。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世界人民的

  人。

  巴斯德同志简历

  1822年,生于法国多勒

  1839年-1842年在贝桑松皇家学院学习

  1843年-1846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

  1845年获硕士学位,1847年获博士学位

  1848年-1849年任第戎大学物理学教授

  1849年-1854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理学院化学教授

  1854年-1857年任里尔大学理学院院长和化学教授

  1857年-1867年任巴黎高师主管行政管理和科学研究的主任

  1862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863年-1867年兼任巴黎美术学校教授

  1867年-1874年任巴黎大学化学教授

  1869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867年-1888年任高等师范学校生理化学实验室主任

  1882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1887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永久秘书

  1888年-1895年任巴斯德研究所所长

  1892年巴黎大学为庆祝巴斯德70寿辰举行了盛大的国际性庆典

  1895年逝世于巴黎附近的圣克洛德

  巴斯德语录

  “意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意志将为你打开事业的大门;工作是入室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尽头,有个成功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努力的工作,必定有成功的那一天。”

  —l839年,年仅l6岁的巴斯德只身来到巴黎,进人高师预备班听课。第二年,他按照自己的愿望,到贝桑松公学学习,预备投考高师的功课。他在贝桑松一边读书,一边当助理教员,用大量的时间孜孜不倦地读书。这是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勉励妹妹的一段话,也成为其关于成功的一段至理名言。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1847年,巴斯德毕业于巴黎师范学院,毕业后,他从事化学研究,发现酒石酸盐晶体并不完全相同,它们有隐蔽的不对称性,一些结晶是另一些结晶的镜像,正如左手和右手的关系。他的研究对立体化学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后来,人们发现,必须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才能得到分离的这两种结晶,而巴斯德完全出于偶然就取得了成功,在他之后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制备出大的不对称结晶来。在获悉此种言论后,巴斯德说出了上述名言。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巴斯德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他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的波恩大学郑重地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并说出了上述话,也因此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