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冲突中的日本声音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钓鱼岛,中日关系,日本
  • 发布时间:2012-10-08 15:23

  9月26日,安倍晋三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这位出生于1954年的日本政治家,与下任中共领导人几乎同一年龄。这是他第二次当选自民党总裁,也是自民党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当选总裁的人。安倍2006年就任过首相一职,是党内有名的鹰派人物。其对华政策立场,总体偏强硬。若自民党在接下来的日本“大选”中胜出,安倍将出任96任内阁总理大臣。对钓鱼岛问题,或整个中日关系,其基调很可能是两手硬:既硬于“中”(主权归属不容讨论),也硬于“内”(“搁置”争议,谁捣乱收拾谁)。

  于“内”而言,日本民间到底如何看待钓鱼岛冲突的?9月17日下午,我与加藤敬事和龙泽武先生在韩国坡州的一席长谈,或可说明。两位既是日本出版业宿将,也是学有专攻的知识人。对中日冲突,忧心忡忡。他们长我一辈,基本政治立场为中左,看法比较客观。

  中国大陆各地9月16日的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成了开头的话题。两位对此情况,十分关注,了如指掌。他们关心的,是此类活动,除因日本政府购岛引发的民族主义激情,有否其他背景。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只能陈述看到的报道。同时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关切的,还有有关中国千艘渔船在渔政船护航下,竞发钓鱼岛的报道。加藤和龙泽,几乎同时将上述两件事做相关性联想,异口同声问我如何看待其间的关系。我说,后者报道属实的话,无疑将使冲突升级,——中国捕鱼船若越过日本人宣称的“12海里领海线”,日本政府会做何反应?无外乎两种可能:假装没看见,私下与中方协商退出;武力驱赶。后来各种报道,矛盾百出,没有准确消息证实,渔船和渔政船是否进入12海里领海线。我反问加藤和龙泽,日本政府会小规模动武么?俩人沉默不语。

  钓鱼岛今天的危机,焦点在哪儿?加藤和龙泽都认为,焦点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石原虽是作家,但政治立场极右,其思想衣钵,本自二战前的日本军国主义。“他是个麻烦鬼。”龙泽说。他此时出手集资购岛,既有前述思想渊源,更主要与日本国内政治斗争有关。虽然石原早先退出自民党,且带走一批党内干将,但在自民党内部,仍有很大影响力。民主党偏左,对外偏软,缺少政治经验,给了石原“找麻烦”可乘之机。龙泽说,要是自民党执政,石原不会有机会。我问,有没有石原与野田佳彦(日本现任首相)唱双簧,生米做成熟饭的可能。两位断然否定。在他们看来,石原只是想挑起事端,对此引发的后果,并无明确而系统考虑(应对措施),但支持石原的人,大概估计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激烈反应。他大概想借此将民主党赶下台。石原可能还有个小九九,即趁中国执政党政府换届,无暇他顾。

  日本从民间到政府,对钓鱼岛归属的普遍看法是什么?两位说,看法比较一致,即钓鱼岛主权归属日本。我说,冲绳归属,是二战遗留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结束对琉球的托管,交给日本的,只是治权,而非主权啊。中国人完全可以跟日本人重谈琉球的归属(按:钓鱼岛归属是题中之义)。两位说,历史上,这个问题有非常明确的记载,罗斯福跟蒋介石谈过将琉球群岛归还中国,包括共同托管,但蒋不接话茬。日本五十年代初跟台湾政府,七十年代初跟中国大陆政府的友好协议中,都未提到琉球归属问题(我插话:中共领导人邓小平主持中日友好谈判,对钓鱼岛归属提过“搁置争议”之议,你们的领导人也是认同的啊)。

  按照龙泽介绍,当年日本媒体普遍报道了邓小平的意见,说钓鱼岛归属争议,应该“留给下一代”解决,日本人不知道“搁置争议”的提法。我说,留给下一代,不就是暂时将争议“搁置”起来么?加藤插话,“都是美国人搞鬼”,走哪儿,都留下疑难问题。我不赞成加藤的看法,说,当年美国人跟国民政府关系好,自然考虑将好处给中国(罗斯福两次动议蒋介石收回琉球,蒋回话说还是美国人管的好),日后美日结成同盟,很自然把好处让给了日本。美国人后来对琉球(包括钓鱼岛)的处置办法,与当初提议国民政府收回琉球,是一个逻辑,谈不上阴谋,是阳谋。

  谈话比较有启发意义的,还有日本知识界对石原一派做法的反应。两位认为,分三种情况。一是支持石原,人数很少。第二类占大多数,不希望与中国关系搞僵,影响中日关系根本。这批人人数虽众,但基本发不出声音(或不发声)。第三种情况,最值得注意,即持中国威胁论的一批人,比如羽根次郎(按:我认识羽根,很年轻,大学毕业后到三菱重工谋职,曾留学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还在天津外大教过书)。他们人数虽少,却都非常了解中国,是日本学界愈发重要的中坚力量。他们思考中国问题的出发点,是中国经济崛起——倒不是因为这一情况,威胁到日本的利益,而是中国经济力量日益强大,政治局势深不可测,存在太多不确(稳)定因素,没人担保此一局面不对日本未来构成威胁。有意思的是,他们主张中日友好,却发表文章警告日本国民存在“中国威胁”。

  现在,安倍第二次当选自民党总裁。如同当年中美和好,只能由尼克松这类反共老手完成一样,钓鱼岛争端最后回到中日双方可以接受的局面,恐怕还得在安倍手上实现。当年结束小泉任内两国关系僵持格局的,正是安倍——上任出访首站,正是中国。从当选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强调日中关系的重要性看,绝不排除安倍将中日关系调整到2006-2007年状态的可能。

  刘苏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