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需要更安全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云存储,云计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2-06 14:19
毫无疑问,2013年,云服务仍将是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腾讯、百度、阿里、亚马逊等行业龙头企业的纷纷加入更使得这一市场进入全面战争状态。
然而有一句话说的没错,面对竞争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
就在不久前,万网公司由于管理疏漏,将采用其云平台服务的某电子商务网站数据误删除,导致该网站注册会员信息丢失,被迫暂停数日业务,也影响了其融资计划。尽管事后万网方面表示数据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找回,但这一事件无疑给一直宣x称安全系数高、投资成本低的云服务蒙上一层阴影。
一场圈地运动
根据Gartner调查显示,目前约有19%的组织正在生产计算中使用云服务,有约20%的组织在使用公有云存储服务。这意味着云计算市场,尤其是云存储市场有着相当大的规模。此外,IDC也认为,2013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将进一步发展,云计算开始成为主流的业务模式之一,并与大数据、移动、社会化等概念不断融合。IDC预测,2013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将达到18.3亿美元的规模,同比增长52.2%。
面对这块巨大的蛋糕,当下的云服务市场用“你未唱罢,我便登场”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2012年3月百度在京发布百度云战略,推出自己的应用商店,5月29日,这朵“百度云”与成都高新区达成合作,共同成立国内首个“百度云应用开发区”。
而被称作中国亚马逊的阿里云,是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服务公司,目标是打造互联网数据分享第一平台,目前已成功向云计算服务商转变。
有了上面两家,当然也不会少了那只胖胖的企鹅。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不久前透露,云计算将是腾讯的重要战略,也是腾讯未来投资的重要领域,并直接服务于公司的数亿用户。目前,腾讯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和西安搭建了全国性的云网络架构,也将落地惠州仲恺高新区。
除了互联网巨擎,运营商对云也从不缺乏兴致,早在2011年,中国电信便发布了其云计算战略及解决方案,并在2012年11月与VMware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宣布将在云计算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展开密切合作,以进一步推动云计算技术在中国的落地实施。此外,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也分别推出了智慧城市云平台和“大云”云计算平台。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云服务市场正以70%的速度增长,面对发展潜力如此巨大的市场,不动心是不可能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早已瞄准中国市场的国外IT巨头。
微软、IBM、亚马逊、惠普,就连戴尔也在不久前宣布,其与合作伙伴在成都打造的云计算中心已正式上线投入使用。
总之,不管是国内龙头企业还是国外IT巨头,蛟龙混战的格局已然在2013年初便呈现出来,同时我们也看到,为了将自己的云服务真正落地,服务商们纷纷开始圈地运动,不管是借助分支机构还是合作伙伴,画圈圈插小旗,已经成为这场战役的主旋律。
感觉总是不安全
尽管云服务以其低价及灵活诱惑着用户,但据Burton集团分析师GeneRuth介绍,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财富100强用户在实时数据存储方面使用云服务。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不想数据有一天被别人操控。这种对云的不信任,从目前情况看似乎是普遍蔓延的情绪。Forrester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就对云存储的应用提出了质疑,因为其对北美和欧洲1200多名IT决策者的调查,显示出只有3%的企业采用了云存储,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做出实施云存储的计划。
许多对于安全问题的担心并非出于技术层面的考虑,而害怕自己的数据流失或者外传。既然放在云端,那么是否除了自己之外还会有其他可以去访问?数据不在自己的手里拿着,被别人损害了又怎么办?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果将企业核心业务应用托管在云平台,数据一旦丢失或者发生外漏,其带来的损害很可能是致命的。
当然,一般而言,有品牌知名度的大型云服务企业,其安全性能基本是有保证的,极少发生数据误删时间,同时也有备份系统作为确保。但是云服务仍然需要为让用户感到百分之百的安全继续努力。
不可因噎废食
尽管从市场环境来看,有好处,但不成熟,云存储的现状大致如此,以致有人建议,企业迁移进入“云”中需慎重考虑,甚至认为不应急于进入这个领域。但是随着云计算的推广应用,云存储不可或缺,它是社会发展、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云环境灾难恢复及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提供商Acronis便预测,2013年云存储将成为IT战略中不能忽视的角色,云计算将通过其存储能力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影响。该公司一位高层表示,通过云存储,企业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可用性需求,缺乏混合云存储战略的企业将寸步难行。惠普存储高级副总裁及主管David Scott也认为,在这个数据爆炸的年代,存储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在2013年,面对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应用,云存储服务会迎来强劲发展的态势。
尽管云存储服务当前的确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安全因素,但是仍然不可否认它的革命性,满足了许多公司的发展需求。云存储用户在呼吁云服务提供商努力保证高可用性的同时,也不应因此而质疑或反对云计算。从国内的情况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在进入或者加强云服务,这种竞争的强化对产业发展而言很有益处,各家企业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会因此提高,云服务也能获取更广泛的用户认知和用户接受度。
当然,数据共享对安全与隐私提出了更高要求,云存储厂商有必要为用户提供加密管理、安全报告等在内的安全保护措施,同时网络通信行业还需继续升级,以满足云环境下用户们对于传输速度的要求。而在管理上,做稳求全对厂商和用户双方来说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双方都要做好自己的系统,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由于云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平台,需要有大规模的使用场景来打磨和推动平台的完善,耐心也是云存储厂商必备的素质。
本报记者 陈巍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