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诗人谢灵运才华出众,和才华齐名的,还有他的胡子,号称“美髯”。谢灵运因遭嫉恨,被人诬告,处以极刑之时,监斩官问他临死有何托付,他说:“死就死了吧,有什么牵挂呢。只可惜了我这一把好胡子!如果你能在我死后,把我的胡子割下来给维摩诘菩萨像做胡子,我就满足了!”南海祗洹寺接受了这位天才诗人的名须后,不敢怠慢,马上塑了一尊维摩诘像,将他的美须粘在上面。
谢灵运大概是史上最早进行“遗体捐献”的人,他捐献的虽然是一把胡子,但胡子也算是身上的“器官”之一了。只是没想到两百多年后,唐中宗的安乐公主为玩“斗百草”,竞把谢灵运当年名满天下的美须从菩萨塑像上拔下,做了她手中的玩物。当对方拿出各种名花异草时,她冷不丁就把谢灵运的胡子拿出来,吹嘘道:“地上的草,怎么比得上人身上的草呢,瞧我这‘草’——谢灵运的胡子,你有吗?”
比起宋代的文学家、科学家沈括,谢灵运的胡子还不算悲惨。毕竟是死后被人从菩萨身上拔下来,如果是活生生地从脸上扯下来,那又是什么滋味?而沈括就“有幸”领教过。晚年沈括丧妻后,又娶了一位母老虎为妻。此女姓张。泼辣暴悍之至,对沈括非打即骂,而且常常瞄准沈括的胡子进攻,一根根连皮带肉揪到地上。
张氏死后,她对沈括的非人折磨宣告结束,本该放鞭炮庆贺才是。哪里知道沈括不但哭得呼天抢地,甚至还投水自杀未遂,从此一直面带悲色,郁郁寡欢,第二年就过世了。
宋朝的时候还有一个蔡襄,胡子长得好,都惊动了仁宗皇帝。有一次皇帝设宴时问他:“你这么漂亮的大胡子,夜间睡觉是放在被子里面还是被子外面呢?”皇上这一问不打紧,当天蔡襄失眠了一夜,不知道把他这胡子如何安放。蔡襄睡不着的原因,关键是这是皇帝问的,如果是个普通百姓问他胡子晚上放哪,他才懒得理呢!
张友鸾在《胡子的灾难历程》一文中,说“这是没有养胡子的人瞎诌的,不可能有这样的事”,并引用“我舅舅”的话加以佐证:“养胡子的总是十分爱惜自己的胡子,如果把胡子放在被里,太容易折断了,那是不肯的。古人胡子长的,常用一个沙袋套着睡觉。有个沙袋,放在被里,辗转反侧都不方便,只能放在被外。”
睡觉时将胡子用沙袋套起来,这种说法很新鲜,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但是如果读了曾国藩给父亲的信,就会发现古人确实重视对胡子的保养。
曾国藩在给父亲的信中专门说到养胡须的事:“前父亲教儿子养须的方法,儿子只留上唇须,不能用水浸透,黄色的多。黑色的少。下唇准备等三十六岁开始留。儿子多次接到家信,都嫌写得不详细,以后希望详细训示。儿子谨禀。”
曾国藩的胡子凝聚着他父亲的心血教诲,不是随便长出来的胡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