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成绩单:明星效应不再

  2013年投资主题的“无厘头”和事件突发性严重,操作难度很大,风险偏好下降可能导致错失时机。

  在关于业绩的争议声中,王亚伟第一大重仓股三聚环保出现涨停。王亚伟转投私募后,其执掌的“外贸信托-昀沣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曝上半年业绩2.42%。据海通证券统计,同期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平均上涨5.66%,混合型基金平均上涨为3.82%。而纳入国金证券统计的管理型私募(784只)上半年平均收益4.89%。

  这一数据由独立调查机构“Transmedia止观”提供。对现有的王亚伟转做私募后的信息进行梳理,可发现其投资风格并没有太大变化,但私募收入机制带来投资风格转趋保守,以及离开华夏基金平台后持股的明星效应消失,造成了收益率不再像公募时代那般耀眼。

  梳理王亚伟上半年的持仓情况,可以发现,其在阳光私募的投资风格与其任职公募期间的投资偏好并没有太大差异——爱挖掘冷门股、投资较分散、换手率高,仍偏好重组股,甚至重仓曾经的“旧爱”。

  从王亚伟上半年持股来看,大幅的换仓延续了其高换手的操作特征。在大幅建仓和增仓的股票中,和晶科技二季度大涨21.7%,其他股票均表现一般。

  在今年A股遍地开花的重组热潮中,出现王亚伟的身影不足为奇,但其上半年在押重组股方面也遭遇挫折。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推出并购重组预案、并购重组获批或已实施的上市公司分别达到236家和79家。王亚伟押宝的重组股中,和晶科技和英特集团已经宣布重组失败,尤洛卡、北大荒等已经确定,尚在进展中,兰州黄河等市场传闻有潜在重组预期。

  王亚伟从2005年到2012年任职华夏大盘基金期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1198.91%的增长率,6年间超10倍的投资回报成为公募基金内的神话。这一成绩显然获得了华夏基金平台的支持。

  华夏大盘从2007年起因“王亚伟发掘冷门股的投资策略不适合容纳过大规模的资金,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暂停申购,直至王亚伟离开华夏大盘才打开申购。无疑,封闭式的运行为王亚伟提供了更为稳定的投资环境,对其业绩提升有重要作用。

  此外,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混合在停止申购的限制下,份额分别仅为6.32亿份和12.80亿份,也为其创造出“船小好调头”的优势。

  此外,在王亚伟管理华夏大盘的中后期,其“明星效应”在市场内已无对手,甚至让人感慨公募基金经理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华夏大盘的持股信息一旦逐步扩散,就会引来跟风盘买入。

  更有甚者,有人猜疑华夏基金为了捧王亚伟,其他基金也要做“贡献”。

  转做私募后,上述强势平台带来的好处几乎消失,这应是成绩单一般的最主要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私募的激励机制与公募不同,收入主要来自于业绩提成,而非像公募那样靠规模来收管理费。所以私募要做绝对收益才有钱赚,其风险偏好与做公募完全不同,不能也不敢冒险去博排名。王亚伟在回应业绩争议时也说,别把私募搞得跟公募一样,不想再被排名困扰。

  2013年股市看起来黑马频出,但投资主题的“无厘头”和事件突发性严重,实际操作难度很大。面对诡异的市场状况,一旦风险偏好下降,稍有犹豫,就可能错失投资时机。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过去曾多次出现明星基金经理公转私之后业绩大幅下降的案例,“在公募基金,有基金公司作为平台,能够得到相对较好的资源和投研支持,但在私募所有的压力都要自己承受,包括来自客户方面的制约。”

  他表示,基金投资业绩要经历两三年才能下定论,“私募都偏向长期投资,短期业绩存在运气成分,长期才有说服力。公募与私募机制不同,对于大多数基金经理来说,适应都是一大挑战,更何况对于王亚伟这样业绩突出的明星基金经理。”

  进入三季度,王亚伟的重仓股有望出现转机。Wind数据显示,在这16只重仓股中,7月份至今平均涨幅超过20%,其中新买入的戴维医疗从14.9元上涨至23.6元,涨幅超过58%。兰州黄河、啤酒花等个股涨幅也超过30%。

  本刊记者 殷语临/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