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窃密门”恩怨

  •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 关键字:豪森医药,恒瑞医药
  • 发布时间:2013-10-18 14:34

  美国地方法院的审判席上站着两位科学家,他们是一桩国际医药企业“泄密案”的主角。这一场泄密案的背后,是一桩长达数年、影响数百亿的商业恩怨。

  10月9日,美国制药业百年巨头礼来公司起诉两名前雇员窃取商业秘密的消息传出,让一直以标榜“国内首家创新药企”的恒瑞医药失色不少,第二日,恒瑞医药股价当即下跌3.79%。

  礼来公司指控两名前礼来制药科学家将涉及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药物研发的有关信息拷贝至外部硬盘,并多次互相发送包含商业秘密的电子邮件。其中,Guoqing Cao疑似与恒瑞医药生物研发中心副总曹国庆是同一个人,而Shuyu Li则是礼来(中国)研发有限公司的前执行总监。

  自此,礼来公司和恒瑞医药之间的商业对决再次上演。这一对竞争对手从2000年的专利纠纷案,到2009年的挖角大战,再到现在的窃密案,他们在中国糖尿病、抗肿瘤等药物研发、产品销售方面的竞争白热化。尽管恒瑞医药极力撇清涉案,可是美国FBI对窃密案并未放松,正在追捕神秘的“人物1”,窃密案只是一个开始。

  “窃密门”引发悬案

  2013年10月1日,两个带着眼镜的前美国礼来制药科学家Guoqing Cao和Shuyu Li,带着手铐身着黑白条纹的囚衣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地方法院,一句话未说,听取了两个多小时的诉讼程序。

  印第安纳波利斯地方电视台WISHTV留下了法庭审判的画面。法庭上,美国联邦检察官Joe Hogsett宣读了起诉书,指控Guoqing Cao和Shuyu Li将涉及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药物研发的专有信息拷贝至外部硬盘,并多次互相发送包含商业机密的电子邮件。

  礼来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William Heath提交的证词称,所泄信息是礼来公司耗费大约10年的研究成果,价值5500万美元。

  起诉书还指控另一名礼来制药的前雇员,目前正供职于中国恒瑞医药,也参与了作案,但起诉书尚未披露姓名,仅以“人物1”加以描述。

  此次泄密事件已惊动了美国FBI。FBI工作人员彻夜调查,但案中供职于恒瑞医药的“人物1”尚未逮捕。

  恒瑞医药美国泄密案消息一出,其董秘戴洪斌的办公室电话几乎被媒体及投资人打爆。10月9日晚间,恒瑞医药发布紧急澄清公告,称公司未收到任何境内外司法机关的任何法律文件,公司也不存在任何违反适用法律的要求。

  随着以创新药著称的恒瑞医药卷入美国药企商业秘密的漩涡,礼来公司和恒瑞医药两家制药巨头公司13年来的积怨再次掀起。

  有着“跨国药企巨头”之称的美国礼来公司的诉讼相当有策略,虽然起诉的是前礼来雇员Guoqing Cao和Shuyu Li,以及另一名供职于恒瑞医药的未具名疑犯。至于是否会牵扯到恒瑞医药,要看诉讼结果及未来礼来公司的法律行为选择,目前尚不得而知。

  Guoqing Cao在礼来公司任职期间,曾先后四次前往中国与恒瑞医药高管会面,并在2011年8月18日,发送邮件接受了恒瑞医药的工作邀请。

  2012年,一名叫曹国庆的人加盟恒瑞医药,担任生物研发副总经理,负责新药研发的策略。从曹国庆的履历来看,与美国联邦法院起诉状中的犯罪嫌疑人Guoqing Cao的描述和擅长领域相一致。

  Shuyu Li是礼来(中国)研发有限公司的前执行总监,不仅曾供职于礼来公司,而且还是研究肝癌领域的专家。礼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已在2013年5月离职。”

  美国联邦法院的起诉状显示,接受恒瑞医药工作邀请的Guoqing Cao于2012年1月11日从礼来公司辞职。

  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仍与在礼来公司供职的Shuyu Li相互串通,并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拷贝、下载、上传并传送礼来公司的商业秘密。

  Guoqing Cao离职前,曾多次将礼来公司撰写的文件转发至其个人邮箱,并将外部存储器多次联接到其在美国办公地点的电脑上。

  起诉状还称,Guoqing Cao与Shuyu Li均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红皮书保密培训,并签署了保密合同。

  2010年10月22日,该神秘人物通过电子邮件督促Guoqing Cao继续在恒瑞医药中国总部的经费申请方面合作,该申请是为恒瑞医药的研发寻求资金支持。

  窃取商业秘密案并非起诉恒瑞医药公司本身,这次“窃密门”并非礼来公司和恒瑞医药的第一次交锋。早在2000年,世界制药巨头礼来公司就曾以侵犯专利权为由起诉过恒瑞医药。

  礼来公司和恒瑞医药两家公司的现有产品和在研产品,如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抗感染等,在中国市场存在竞争关系。

  礼来的诉讼策略

  美国礼来公司早就盯上了中国庞大的市场蛋糕,并且制定了详细的研发及销售策略。有着130余年制药历史的礼来公司,不但有着丰富的技术研发实力,而且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早在1985年,礼来公司就在中国申请了“制备方法”专利。1993年,中国《专利法》颁布后,礼来公司再次为吉西他滨申请了“制备方法”专利。同年,礼来公司在江苏省苏州市建立了独资企业,并在京广沪设立办事处,随后其抗抑郁药和头孢迅速进入中国市场。

  吉西他滨是礼来公司研发的治疗肿瘤的产品,吉西他滨在对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的治疗中成效显著。特别是对胰腺癌的治疗,目前尚无第二个药物与之争锋。1999年,吉西他滨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状况良好。

  有业内人士预计,在中国,吉西他滨有2亿至3亿元的市场规模。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内仿制药企业异军突起,江苏豪森药业生产吉西他滨原料药和粉针剂,江苏恒瑞医药也生产吉西他滨注射剂。

  上个世纪90年代,礼来公司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药品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而恒瑞医药和豪森医药则刚刚建厂或成立。

  豪森医药创始于1995年,后来发展为集药物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医药集团,法定代表人钟慧娟。1997年,连云港制药厂改制为恒瑞医药,该药企在董事长孙飘扬的带领下日渐发展壮大,成为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钟慧娟和孙飘扬是夫妻关系。恒瑞医药和豪森医药两家药企均位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09年后,形成恒瑞·豪森新医药产业园。这两家规模相差不大的“夫妻店”,不仅由同一家人执掌,其业务线的重合度也相当高。

  由于产品同质化非常明显,被外界指责“穿一条裤子”经营的模式已有多年。豪森医药被称为恒瑞医药的影子公司,二者经常并肩作战。虽然双方对此都予以否认,但公开信息显示,两家企业在药品批文、产品研发、销售渠道上“不分彼此”的情况已多次出现。

  由于恒瑞医药和豪森医药的成长迅速,二者同为跨国药企的“眼中钉”,世界药企巨头与其有多起官司。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药品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开发一个药品,从实验室到FDA批准上市,需要10至15年的时间,平均耗资8亿元美金;研发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其药品销售收入的16%,高出包括计算机、电子和航空业在内的任何其他行业的研发投入。

  恒瑞医药是国内最早进行“进口替代”的药企之一,通过首仿国际巨头的重磅炸弹产品,利用优质低价的战略和灵活的营销手段迅速抢占外企的市场份额。礼来公司每年都会花大量经费用于药品研发,其投入甚高,自然不能忍受恒瑞医药、豪森医药等国内药企仿制药的抢占。

  2000年,礼来公司以侵犯专利权为由起诉恒瑞医药。礼来公司败诉后,又上诉到最高人民法院。豪森医药旗下的泽菲和欧兰宁,也曾被美国礼来公司起诉侵权。法国赛诺菲则曾以侵犯其产品原料合成工艺专利为由,将恒瑞医药告上公堂。

  实际上,礼来公司的起诉并没有真正阻挡恒瑞医药等企业瓜分市场份额,专利纠纷一天没有结果,恒瑞医药等企业就不会停止生产吉西他滨。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到2003年,吉西他滨由于专利提前失效。国内不少药企纷纷仿制礼来公司的产品,礼来公司不断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控告中国仿制企业。2005年4月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对礼来吉西他滨专利无效案进行了口审,最终宣布礼来吉西他滨专利无效。

  礼来公司没有料到会栽在国内企业的手上,更没有想到会输给同位于连云港的豪森药业、恒瑞医药和正大天晴三家药企。由于国内仿制药的竞争,礼来公司的吉西他滨销售额将温和增长,这为礼来和恒瑞之间矛盾的升级埋下了火种。

  事实上,礼来公司一提起诉讼,恒瑞医药、豪森医药就会陷入旷日持久的专利纠纷,即便最终获胜,由于对方的专利保全申请,被诉公司的产品也无法正常生产和销售。

  礼来公司的“诉讼战略布局”非常明显,借助已有的基础性专利和后续的外围专利,制定较为成熟的诉讼策略,使得恒瑞医药等国内化学制药企业在其主要专利到期之后,仍然无法绕过其早先构筑的专利网,甚至利用附加专利产生的法律问题,采用专利诉讼的方式延缓其上市的过程,并试图通过高昂的诉讼成本拖垮竞争对手。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可以猜测,跨国公司当初打官司并没抱着一定要去赢的态度,而是打击竞争对手。当然赢了更好,但赢得诉讼不一定是他们打官司最主要的目的。”

  新药上市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不用说5年,可能在1年或半年之内,市场先机一旦丧失,国内企业就会失去应得的市场份额,而这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巨大的影响,最后不得不放弃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

  一场长达几年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下来,礼来和恒瑞究竟谁输谁赢,并不是诉讼结果能评判得了的。

  挖角大战开演

  中国入世以后,国内药企纷纷开始注重原研药的开发。从2000年到2005年,恒瑞医药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率先仿制多个品种。在具备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积累之后,从2006年开始,恒瑞医药逐步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搭建了高质量的研发平台,实现了从化学工艺优化、新药开发到申报的一体化运作。

  此时,在中国的医药市场,礼来公司、诺和诺德等跨国药企控制了大约90%的大型医院的糖尿病药物销售。礼来公司于2008年9月在中国一线城市推出了百泌达。该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市了胰岛素制剂优泌林和优泌乐。

  开发新一代糖尿病药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Bydureon全球销量潜力为10亿至60亿美元,GLP-1药物有望获得市场增长的大部分份额。Bydureon对礼来公司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其他大型制药公司开始热衷于收购竞争对手之时,礼来公司却坚持使用内部的生产线,不过自己的一些努力最后以试验失败而告终。

  一直是医药市场的蓝海领域的糖尿病药品,利润高、销路广,恒瑞医药掌门人孙飘扬想起了在礼来公司任首席科学家的本科同学郑玉群。孙飘扬与郑玉群均于1982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只不过专业不同,孙飘扬的专业是化学制药专业,郑玉群学的是药学。

  “新药研究领军人物”郑玉群是中国药科大学校友们的骄傲。他1982年获药学学士学位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是第一个获药大的药理学硕士。1994年,郑玉群获美国依阿华大学药学院博士学位,同时是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从依阿华大学毕业后,郑玉群曾加入美国亚培制药从事药物制剂学研究。2001年被美国礼来制药公司聘请,后升任为制剂室主任。

  郑玉群为礼来公司效力8年,在新产品设计、研究与放大生产、GMP管理规范等方面多有建树,并拥有30多篇专业学术论文、专著章节和多项国际专利。先后获得礼来制药“工艺流程标准化”项目特别奖、6-Sigma黑带项目优秀团队奖以及礼来制药研究院总裁奖。

  2009年,郑玉群经校友孙飘扬的一番劝说及高薪吸引,加入恒瑞医药。2010年4月至今,任连云港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兼任美国恒瑞医药首席执行官,年薪85万元。

  在郑玉群的指导下,恒瑞医药各车间和剂型通过了美国FDA认证、欧盟EDQM认证和澳大利亚TGA认证。恒瑞医药生产的盐酸伊立替康成为中国首个在美国和欧盟获得上市许可的注射剂产品,实现了中国注射剂欧美市场销售零的突破。三年来,他主持完成了公司交给的研发申报任务,实现了公司在欧美市场销售额5000万美元的目标。

  一个科学家似乎还不能达到恒瑞医药扩展版图的目的。2010年,孙飘扬又将目标瞄向了在礼来任首席科学家的张连山。张连山也是1982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化学专业,只不过和孙飘扬不在一个班。

  张连山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多肽科学家,也是具有丰富研发经验的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药物专家。1998年3月至2008年7月,张连山在美国礼来工作期间,曾担任多个研究项目的高级化学家、首席研究科学家以及研究顾问等职务,后来短期任职美国Marcadia Biotech公司的高级化学总监。

  2010年,在孙飘扬一番“为了共同的中国医药创新之梦”的感召下,张连山接受了大学同窗孙飘扬的邀请,出任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全球研发总裁。

  张连山带领的团队为恒瑞肿瘤和糖尿病新药研究开发,拓展蛋白、抗体生物制药领域,立下汗马功劳。张连山团队已经完成新型抗糖尿病药物GPR40激动剂,长效胰岛素INS061的发现和临床前开发工作,并获得SGLT2抑制剂的临床批件和瑞格列汀的二期临床。此外,他们还获得了人胰岛素类似物及其酰化衍生物等20项的自主知识产权。

  此次出事的李丹和曹国庆虽不是药大的同门师弟。但有业内人士表示,李丹和曹国庆来恒瑞医药,礼来前辈郑玉群和张连山出力不少。

  1999年,曹国庆加入美国礼来制药心血管及代谢疾病部门,任资深生物学家,2002年升任主导科学家,2006年和2008年升任研究顾问和资深研究顾问。曹国庆在供职于礼来制药期间学术成就斐然,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杂志发表论文逾70篇。

  曹国庆加盟恒瑞医药后,完善了包括大分子生物医药和小分子八项药物在内的创新药物研发的先进体系,建立了生物研发的高端平台,特别对心血管代谢等慢性疾病相关领域有所侧重。

  随着高端研发人员的加入,恒瑞医药新药的研究实力迅速提高。几年下来,恒瑞几乎将礼来的中国研究人员一锅端,挖的都是恒瑞医药一直想进入但无法突破的领域。

  恒瑞医药的高管曾向媒体公开表示,“中国近1亿糖尿病患者和80亿的用药市场,恒瑞医药将不再受制于诺和诺德、拜耳、赛诺菲、礼来这些跨国生物医药公司,因为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PP-4抑制剂瑞格列汀研发已完成,5条糖尿病管线已上规模。而200%的价格跌幅,更将彻底打破国际药品价格的垄断。”

  危机中前行

  被挖角后的礼来公司不仅仅是研发人员的损失,还面临着原研药专利到期的打击。2010年到2015年是原研药专利到期的密集期,这对国内药企的仿制药来说是个“狂欢”。但是对注重原研药的跨国药企来说,专利药到期后即将面临的也许是业绩的下滑。

  全球权威医药健康咨询公司IMS Health的调研报告显示,全球前20大药企平均有35%的药品于2009年至2013年之间到期。原研药专利密集到期,与此同时,推向市场的新药数量又还偏少,直接导致礼来公司等跨国药企的全球业绩下滑。跨国药企除了在中国进行高价格的原研药外,把触角伸向仿制药和OTC领域。

  最近几年,礼来公司致力于研发新的药物。尽管研发预算达数十亿美元,但损失了几位科学家的礼来公司,成功率还是很低。就同领域而言,不但产品自身优势难以跨越,而且也难找到新的突破点。

  在2012年即将过去的关口,制药巨头礼来却被曝光在多国行贿,丑闻一出即引发世界关注。12月20日,美国SEC指控礼来制药公司违反《海外反腐败法》,通过提供不正当支付方式贿赂外国政府官员和第三方机构,从而获得在俄罗斯、巴西和波兰的业务。

  礼来公司在官方声明中称,“公司已经同意支付追缴款、判决前利息和罚款共计2939.8734万美元的资金,并同意由一个独立的合规机构,对礼来与《海外反腐败法》规定的内部控制合规体系进行为期60天的评估。”

  从SEC的控诉可知,2006年至2009年三年间,礼来中国的个别员工涉嫌提交虚假开支报表,在一些个案中受雇于政府的医生提供不正当的礼品、娱乐以及现金,以及鼓励这些医务人员开出处方,促进礼来产品的销售。

  十几年来,礼来公司总裁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礼来中国秉承“以人为本、诚信至上,追求卓越”的信条,伴随中国的改革大潮稳步前进,成为医药界增长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然而,2013年8月,随着GSK商业贿赂案发酵,礼来公司也未能幸免。

  礼来公司内分泌领域的所有用药遭到曝光,今年强力主推的胰岛素用药,如优泌乐、优泌林、优伴II与百泌达(Byetta)等产品系列。礼来公司仅沪皖大区“优泌乐笔经典、优泌林笔优伴II”两项胰岛素主推产品,一年单是通过医生直接回扣违规花费就至少3000万,这还不包括以过高的讲者酬劳以及虚增扩大会议花费等形式的献金和其他产品的回扣。

  在礼来公司中国市场急速下滑的情况下,商战再次打响。礼来公司一纸诉状将两位科学家告上法庭。

  礼来公司的律师表示,此次诉讼只是针对前雇员,而不是针对恒瑞医药本身。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诉讼策略是为了搜集更多的证据,为日后起诉恒瑞医药做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法院披露的内容未有明确证据显示恒瑞医药的任一药品研发实质性利用礼来的机密信息。但是,礼来公司已经把恒瑞医药拖下了水。恒瑞医药已经被国内外的负面信息裹挟着。

  本刊记者 王赫/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