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行业彻查还在继续

  债券事件仍在发酵,债券“一姐”孙明霞的浮出及其与其他涉案人千丝万缕的关系,凸显债券市场问题已上升为行业积弊。尽管目前尚无结论,但相关人员或机构的“暴富”背后有太多擦边球行为,已触动监管部门的底限。

  发端于2013年4月的债券市场整肃风暴还在继续,随着一条条“大鱼”露出水面,令这场风暴的深度和广度更加耐人寻味。

  越来越多“大鱼”

  10月11日,国信证券公告称,公司固定收益事业部总裁孙明霞、副总裁侯宇鹏、债券交易部总经理谢文贤因个人原因正在接受公安机关调查。

  一个月前,宏源债券销售交易部总经理陈智军、副总经理叶凡被公安机关带走。此前的9月29日,宏源证券副董事长、总经理胡强,副总经理周栋因个人问题接受公安机关调查。

  更早之前,先后有万家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邹昱、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杨辉、齐鲁证券债券分析师徐大祝、易方达固定收益部副总兼基金经理马喜德、西南证券固收部副总经理薛晨、江海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张守刚等接受公安机关调查。

  尽管多位当事人所属公司对相关违规行为的发生时间予以澄清,并声明与公司本身无关,“但由于债券市场的特殊性,其案多属窝案,债券市场的问题不是几个人、几家公司的问题,更是行业的问题。”10月16日,有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对记者称。

  区别于以往的行业自查,这场由央行、审计署牵头的彻查行动仍没有结果。10月11日,针对宏源证券副董事长、总经理胡强,副总经理周栋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一事,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此事系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证监会迄今未接到公安机关来函来电通报情况,经向宏源证券了解,公司也不掌握具体情况……

  上述券商人士进一步表示, 从目前公安调查的进展看,目前得出任何结论还为时尚早。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些人员或机构的“暴富”背后有太多擦边球行为,已经触动了监管部门的底限。

  行业的决心

  早在邹昱等人曝出问题后不久, 4月24日,央行曾召集各大银行高管开闭门会议,研讨整顿债市问题。

  此后,有关丙类账户和代持养券成为重点监控对象,丙类账户更是成了此轮债市“打黑”中被集中曝光的工具。

  有分析指出,债市利益输送涉及机构固定收益业务负责人、债券销售团队负责人、投资经理和交易员等,相互介绍“一级半市场”的交易机会,并利用与自身关联的丙类账户输送利益。

  前述券商固定收益业务负责人表示,半年来债券市场的概念有些混乱,许多之前不成文的规则自债券市场整肃后变得不再“合规”。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审查“相关利益”是否进了“个人口袋”。

  他还表示,机构在接下来的操作时,须对代持、丙类账户等概念的操作空间重新定义。

  不过,这位人士难掩对市场疲弱的沮丧。他认为,自4月债市监管升级后,交易量萎缩明显,曾经一个交易日内动辄几千亿元的现券交易额,迅速缩减至几百亿元(200亿-800亿元不等)。这意味着相关机构的收益也会明显减少,但这不是监管部门的主要考量。

  中债网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当月,排名前10位的券商交割量合计为9390亿元,同比下降四成左右。2013年前三季度,券商债券累计交割量达21.5万亿元,较2012年同期减少18%。不过,券商债券交割量在二季度环比下降36.2%之后,三季度的环比降幅为22.6%,明显放缓。

  曾有债券交易员称,二季度以来,随着监管力度加大,使得代持养券交易量大幅萎缩,但从近几个月数据看,券商月度债券交割量已企稳。

  本刊记者 李欣/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