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的“中国梦”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中国梦
  • 发布时间:2013-10-24 13:53

  “醉梦人”先生最后指出,“吾举十问,实不知其答案。私以为,能实现十之五六者,则国家幸甚,国人幸甚!”

  1928年的“新中国”构思

  1928年,是民国历史上非常值得关注的一段时间,因为发生的大事实在太多了,令人目不暇接:

  从这年的1月开始就大事不断,先是蒋介石与桂系军阀达成协议,复职总司令,开始北伐。至7月,全国财政会议召开,紧接着10月,国民政府开始颁布各种法令,并颁布《训政纲领》,宣布进入训政时代,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

  国民政府于是踌躇满志,开始称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并专门组织和编撰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名为“新中国”的书,向海内外全面介绍其对“新中国”的构思。

  一石激千浪

  在这种“统一”的时代背景之下,许多中国人开始问自己,我们自辛亥革命以来,几乎每天盼着“统一”,现在终于“统一”了,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中国?人们在茶馆中讨论,在工作中讨论,在媒体上讨论甚至争论--但似乎并无统一的答案。

  为此,上海《生活周刊》特于1929年5月4日,刊发了以《未来之中国》为题的号外。这其中,有一篇题为《十问未来之中国》的文章堪称是1929年国人对“中国梦”思考的代表。

  文章中,对未来的中国提出了十个问题,不但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而且编辑人员甚至在编者按中大胆放话说:“此十问俱实现,则中国富强矣,国人安乐矣。”

  可想而知,在当时的社会心理状态下,此号外的刊出,无疑是在社会上激起千层浪--据《生活周刊》所言,仅在几天之内,就收到读者回信4000余封。

  这十个问题分别是:

  1.吾国之军权何时归一,分散之军阀何时湮灭?

  2.军人治政之权何时尽除,吾国之行政权何时统于中央?

  3.三十四国治外法权何时可废,吾国之司法何时自主?

  4.由北洋至宁府,元首概为军界强人,吾国何时诞生文人执政?

  5.吾国何时举行真正之代议选举,何时举行真正之国民普选?

  6.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

  7.吾国何时可自产水笔、灯罩、自行表、人工车等物什,供国人生存之需?

  8.吾国何时可产巨量之钢铁、枪炮、舰船,供给吾国之边防军?

  9.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

  10.吾国何时可参与寰宇诸强国之角逐,拓势力于境外、通贸易以取利、输文明而和外人?

  1928年的“新中国”是“空中楼阁”

  这十个问题刊出后,《生活周刊》的编辑对所有回信进行了全面统计。

  据《生活周刊》的编辑所说,在所有回信中,对于文章提出的“未来中国十问”,持乐观态度的读者,仅占15%,而持悲观态度的,占35%。其余无明显倾向的读者,大都是根据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而此文作者,“醉梦人”先生最后指出,“吾举十问,实不知其答案。私以为,能实现十之五六者,则国家幸甚,国人幸甚!”--毫无疑问,醉梦人先生,显然也是属于悲观一派的。

  一份“中国梦”调查,持乐观态度的仅仅占15%,甚至提问者本身,对此是否能实现,似乎也并不抱希望--这充分说明1928年的国民政府所做的“新中国”设想是“空中楼阁”,“不接地气”的。

  当然,时至今日,85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可以心平气和地回答这“十问”--尽管其中有些问题以现在的眼光看,未必合适--但显然,我们现在回答这“十问”,将不是从是否实现的角度出发来回答,而将是从做得够不够好的角度来出发了。

  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今天骄傲的资本--毕竟回答上这十问,用了近百年时光。若我们今天提出新“十问”,又会是什么内容?

  也许,那才是真正的“中国梦”,所应该解答的问题。

  文|塔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