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星星,也有垃圾

  我想电影《地心引力》的情节应该不会给人们带来太多的惊讶,就是由桑德拉.布洛克和乔治.克鲁尼两位巨星领衔,在电影中,他们的宇宙空间站遭到了太空碎片撞击。这并不是什么离奇的幻想:早在2009年,就有两颗无人卫星在没有得到预先警告的情况下,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0公里处发生了撞击。

  我们不用担忧这些太空碎片会落到脑袋上,但这些碎片停留在太空里,怎么办?

  两颗相撞的卫星Cosmos-2251和Iridium-33加起来总重约为1.5吨,它们被撞成了无数拳头般大小的碎片,而且任何一个碎片都可以再度摧毁一颗卫星,并再导致无数碎片的产生。而等待这些碎片脱离轨道却还要花很多时间。

  更令人忧虑的是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宇宙中太多的垃圾碎片会造成我们无法再发射必要的卫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追踪2.1万块直径约10厘米的垃圾碎片,它们看上去如同炮弹一样在近地轨道上运动着,速度达到7km/m(25200km/h)。不过轨道空间还没有被这些碎片堵得无法通行,毕竟空间还是很大的。近地轨道空间包括各种高度,因此处于这一空间的物体有多种运行方法以防止碰撞。地球同步轨道则布满了通信卫星,这一个轨道空间的高度非常精确,距地心42164公里。不过,这一位置距离地球足够远,卫星们可以共享超过220亿平方公里的空间。

  然而,一些轨道确实比其他的轨道要拥挤得多;而发生更多的碰撞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美国国家科学院2011年发布过一份名为《限制未来宇宙空间发生碰撞的危险》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即便人们不再发射新卫星,目前宇宙空间已经有足够多的太空垃圾在发生相互碰撞,而这个问题也会变得愈发严重。

  将这些太空垃圾小心地转移到某些安全的地方不是不可能,但是费用高昂。清理一颗人造卫星或者设计一个可以自我清理的卫星价格不菲,虽然人类可以广泛共享获益,不过各国却不愿分摊这份成本,因此清理工作至今仍未展开。

  莫莉.麦考利是一名研究未来资源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长期研究太空垃圾问题的专家。近来,诺迪尔.阿迪罗夫、彼得.亚历山大和布兰登.坎宁安三位研究员再度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经济学方法,那就是对发射新卫星征税。麦考利已经提出过将征税水平与卫星的设计挂钩——越安全的设计交税越少。此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卫星发射方先交一笔保证金,一旦废弃卫星被送进安全轨道,那么保证金会被如数退还。

  不过,人们显然正面临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情况:经济学家提出最优策略,但政客们却难以实施。就像气候变化一样,很显然各国需要共同分担这份压力,但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程度却不确定,同时还存在各种投机取巧的机会。

  就涉及的决策者数量而言,解决太空垃圾问题的成本应该比气候变化便宜些,达成共识也应该比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要容易。不过,这个比较可不怎么令人振奋。

  译/徐阿龙 插图/林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