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世界标准背后的产业革命
- 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关村,金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2-09 16:04
2013年岁末,中关村管委会依照惯例公布了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显示:
2013年1~11月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2.4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工业总产值6809.1亿元,同比增长23.9%,占北京全市四成以上;期末从业人员164.6万人,同比增长17.4%;出口总额248.6亿美元,占北京全市四成以上,同比增长19.5%;企业研发创新活跃,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827.8亿元,同比增长25.8%;科技活动人员43.5万人,同比增长17.7%,超过从业人员的四分之一。
依此中关村管委会得出阶段性结论:示范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创新活跃。其实关于创新,或许下列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中关村2013年前11个月专利申请30224件,占北京全市28.2%;获得授权专利18579件,占全市32.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7811件,同比增长23.7%,占全市30.7%;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992件,占全市31.2%。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关村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528件,占北京全市65.1%。截至11月,专利申请量过百件企业共有35家,其中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和京东方科技集团的专利申请量均超过2000件。
世界的标准
2013年12月3日,在瑞士日内瓦结束的国际电信联盟(简称:ITU)第五研究组全会上,中关村企业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信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以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代表中国向ITU提出的基于信威McWiLL?技术的空对地飞机移动通信标准提案,被大会采纳并一致通过,正式成为全球空对地飞机移动通信国际标准。
这是继2010年信威无线宽带通信标准提案成为ITU国际标准之后,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取得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填补了中国在航空通信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确立了中国机载通信技术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领先地位,为中国企业在飞机通信产业成功抢占了制高点,更是ITU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国为主导、并以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技术McWiLL?作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航空通信标准。
什么是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事情需要一定的标准。我们常说,动作要达到标准规范,技术要合乎标准要求等等。生活中,食品需要有个标准来界定它怎样就是安全的;水质达到一定标准我们才能放心饮用;不同的U盘却有同样的接口,可以插在不同的台式机、笔记本等……这就是标准,小到大家用的笔芯里的那个小圆珠,大到卫星通信覆盖下的各个应用领域,都存在“标准”。百度百科的解释,“标准”就是衡量事物的准则。
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标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贸易、保护民族企业、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技术进步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行业有行业标准,地方有地方标准,国家有国家标准,国际有国际标准—目前属于标准里的“顶级”标准。什么是国际标准?通俗的讲,就是国际上通行的准则,是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主要是指国际标准化的相关组织确认并公布、制定的标准。
2013年,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简称AVS工作组)主导的第一代标准—IEEE1857标准的颁布(注:IEEE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简称,IEEE标准是由此组织认定的标准),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视频编码技术领域已经具有引领性的组织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是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实施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AVS工作组过去10多年标准制定工作的集大成者。
“视频编码又称视频压缩,是将体量巨大的视频数据进行大比例压缩从而实现高效传输和存储的技术,没有它就无法想像今天数字电视和网络视频的普及。”曾有专家这样形象的描述。
除了包括面向数字电视档次外,IEEE1857还包括面向移动通信和视频监控的两个新档次,特别值得指出的是,IEEE1857对监控视频的压缩效率达到同类国际标准的两倍,在国际上处于明显领先的位置,有望从技术源头上改变视频监控产业的格局。
2013年年尾,AVS工作组主导的第二代标准—AVS2视频编码标准制定也取得突破进展,AVS2无损音频编码标准已由IEEE颁布实施,面向未来媒体应用的流媒体传输和媒体内容描述标准制定全面展开,AVS2标准体系有望成为引领我国视听产业未来发展的新引擎。AVS2视频编码标准的首要应用目标是超高清晰度视频。超高清视频的分辨率相当于高清视频的4倍(4K超高清)或16倍(8K超高清),需要压缩效率更高的视频编码标准。相关的测试表明,AVS2的压缩效率已经比上一代AVS国家标准和AVC/H.264国际标准提高了一倍,最终版本将于2014年4月正式推出。
除了上述提到的标准,还有大家熟知的大唐电信的TD-LTE-Advanced(4G国际标准),他们也在努力推动5G国际标准的发展。闪联的7项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ISO国际标准成为中国3C协同领域首个完整ISO国际标准体系,标志着中国闪联标准体系在ISO/IEC标准组织中被全面接纳,为中国闪联国际化进程打下重要基础。这些标准都为中关村乃至中国抢占国际话语权贡献了重大的力量。
截至2013年底,中关村企业和联盟共创制标准4882项,其中,国际标准130项,国家标准2778项,行业标准1828项。2013年当年中关村企业和联盟共创制标准221项,包括国际标准23项,国家标准97项,行业标准80项。
产业的革命
在北京中关村西区的广场中央,有一座名为“生命”的双螺旋雕塑。26年前的雕塑设计者,今天已是一位老人。曾见证中关村历史的她,感慨地说,中关村的创新、创业,如螺旋般上升,生生不息。
中关村,创新与创业,由废弃仓库里的中国第一个民营高科技企业发端,从电子一条街起步,历经试验区、科技园区阶段,如今已是全球赫赫有名的中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如果说创新创业是中关村永恒的主题,那么改革就是驱动中关村创新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先后8次就中关村的创新发展做出重大决策部署。与时代的脉搏同步,与国家的改革发展同步,从一条街到试验区,从科技园区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名字改变的背后是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不断变革。
“在未来发展中,中关村将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更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这是大势所趋、时不我待的使命。”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中关村西区东临中关村大街,西接苏州街,北起北四环路,南至海淀南路,是中关村示范区的核心区域。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以售卖电子元器件和电脑产品为主的批发零售业在中关村大街附近聚集,形成了海龙、鼎好、E世界等大型电子卖场,被称为“电子一条街”。
然而,随着竞争加剧,那里的电子产品零售业开始面临恶性竞争、投诉增多、纠纷频发等;同时,电商发展迅猛,给传统销售方式带来巨大冲击。2009年,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西区也开始了业态调整的步伐,原来电子卖场云集的中关村西区稳步推进业态调整,商业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从近50%缩小至不到20%,批发零售业占法人单位总数从66%缩小到41%。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高端创新要素在此聚集,曾经的电子一条街已经悄然变身创新一条街。
数据显示,2010年西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楼宇的总建筑面积约为21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约为92.6万平方米,占比44%。经过三年的业态调整与提升以及新建楼宇的投入使用,西区目前总建筑面积约32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约为57.26万平方米,商业面积占西区总建筑面积为17.89%,商业面积减少了35.34万平方米,比2010年下降26.11个百分点。
通过政府引导、空间置换等方式,在西区业主单位的积极支持配合下,腾退了鼎好大厦、一号楼、第三极大厦、建委办公楼等7座大厦约57.26万平米;建设了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关村梦想实验室、中国技术交易大厦、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等一批创新要素载体;吸引了创客空间、海银资本孵化器、创新工场、清华科技园(西区)等创新要素类业态;形成了科技金融、科技研发、科技中介、企业总部、高端人才服务、新技术展览展示等六大功能区;西区鼓励发展的产业得到上升,批发和零售业显著下降。
通过业态调整,西区内从业人员结构得到优化,人员素质明显提升。在从业人员数量上,2010年西区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0988人,其中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19288人,占比21.2%。截至2013年9月,西区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10849人,比2010年增加21.83%,其中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15594人,比2010年下降19.15%,占比14.07%。
在从业人员素质上,2010年,入驻西区的法人单位中有归国留学人员790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50806人,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有12944人。2013年9月,入驻西区的法人单位中有归国留学人员975人,比2010年增加23.42%,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64592人,比2010年增加27.13%,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有16323人,比2010年增加26.1%。通过三年来的业态调整,西区高学历和职称的从业人员比例不断提高,人员素质稳步提升,人员结构更加优化。
目前,落户中关村西区的大型科技研发类企业有100多家。以中国技术交易大厦、首都科技中介大厦、中关村金融大厦、中关村PE大厦等楼宇为载体,西区聚集了120家科技中介机构和243家金融机构。
中关村西区如今创新气息浓厚。郭洪说,中关村是改革的产物,是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未来,中关村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打破对自主创新的各种阻碍,特别是在政府职能和作用发挥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政府促进创新的措施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将工作重心从一个个具体项目的支持,转变为推动环境的营造、对平台的搭建、创新基础设施的完善上来,构建一个创业生态系统,让各类创新主体在中关村这块热土上自由呼吸、健康生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切实保障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本刊记者/魏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