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维辰出席2013年度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大会

  —创新改变中国盘点2013年中国科技创新亮点

  2013年12月29日晚8时,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典—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举办的2013年度中国科技创新人物评选活动,隆重揭晓。

  最终,10个科技创新人物和4个科技创新团队荣获2013年度个人与团队大奖。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申维辰出席了盛典活动,并为获奖者颁奖。出席盛典活动的还有中国科协副主席、“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

  创新,改变中国

  这场盛典以“创新改变中国”为主题,以“致敬”为主题词。以2013年百姓关注的科学关键词—“一堂物理课”“一项世界纪录”“一个细胞”“一次远航”“一场争论”等为线索,再次点亮科技之光,引领公众聚焦2013年度中国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他们看上去都是平凡又普通的人,但他们在科技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取得的成绩,以及常人无法体会的默默坚守,却将感动写在我们心间。

  曾经作为2013年9月《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封面人物,重点报道过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研究员级高工陆军也获此殊荣。

  《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编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汝为在宣读科技创新人物陆军获奖理由时说:预警机是国防千里眼,国外一直对中国严密封锁相关技术和设备。他带领团队,在资料短缺和经验空白的条件下,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架大型预警机—空警2000预警机,实现了国产预警机零的突破。

  《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也为获奖者宣读了获奖辞。

  创新,以人才为本

  2008年底,正当美、英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遭遇衰退,留学生就业空间被急剧压缩之时,中国出台了《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并公布了引进海外人才“千人计划”的详细内容,提出在未来5~10年内吸引10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建立40~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

  本次获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也正是响应“千人计划”,回国的首批国家特聘专家。

  2008年,早已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毅然辞职回到母校清华大学。而今,他从事的蛋白结构研究,在致癌原因及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应用其科研成果研制的抗癌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即将造福于肿瘤患者。

  施一公代表的并不是他一个人。

  与施一公同时获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也是一名“海龟”,同时,他也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入选者。

  他带领团队,从病毒和蛋白水平深入研究了H7N9的分子结构、功能和受体的综合反应等特性,为H7N9病毒再发研判和新型的流感暴发的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他们,正是用自己高层次的创新精神和专业的创新团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创新,战略新兴产业的根基

  时光回到1998年,废旧的“瓦良格”号航母被中国公司购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时隔五年于2003年3月抵达中国大连港。

  2012年9月25日,改造完成的该舰正式加入中国海军序列,并以改造时它所在的省份—辽宁来命名。

  就在此次盛宴前不久,辽宁舰刚刚顺利完成了首次组织跨海区的长时间航行训练。

  中科院院士胡海岩在为辽宁舰宣读获奖辞时振奋人心地说:“辽宁舰自2012年9月25日交付海军一年多来,各项试验和训练活动稳步推进,先后完成了舰载战斗机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驻舰飞行、短距滑跃起飞、舰载机最大重量起降、复杂气象条件下连续起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上舰飞行与着舰指挥员成功通过航母资格认证等试验和训练,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后续试验和训练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申维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颁发了奖杯。

  2013年6月11日,我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飞船升空后成功与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

  他们就是2013年度科技创新团队的获得者—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研制团队。

  “他们成功突破了飞船飞行调控等关键核心技术,圆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型飞行。标志着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完美收官,对于我国全面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突破航天员中长期在轨驻留技术,加快推进空间站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为他们颁发了沉甸甸的奖杯。

  我们希望在这场科技盛典上,能够为默默奉献的科学家和他们为了支撑中国梦的实现所做的不懈努力提供一个展示的窗口,也为国人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我国顶尖科技成果的平台。

  正如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盛典结束时的致辞里所言:“1969年,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是人类进步的一大步。嫦娥三号上‘玉兔’的一小步,将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一大步。我完全相信,中国科技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0位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和4个创新团队,他们因光荣而自豪,为梦想而努力。从创新大国走向创新强国,中国巨轮已经起航。

  (本文图片均为中央电视台现场视频截图)

  本刊记者/王蒙 李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