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中国最后的冰川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贡嘎,冰川
  • 发布时间:2014-02-28 15:51

  和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的人数相比,至今能够登顶“蜀山之王”贡嘎山的人,全球也就24人,而且攀登贡嘎山的死亡率超过珠穆朗玛峰的14%。贡嘎,这座中国西部冰川高山,才是全球探险者真正的挑战之地。

  听说车王舒马赫在欧洲阿尔卑斯山滑雪时,不慎头部撞上岩石,如今正等待颅腔开刀,我深表遗憾,因为拿过7次F1冠军的车王,是我的偶像,我不知道当时的阿尔卑斯山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阿尔卑斯山,我没攀登过,只知道海拔3020米,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冬天则是登山、滑雪、赏雪爱好者的天堂。不过这样看来,阿尔卑斯山应该并非艰险之地,如果将它和中国被喻为“蜀山之王”的海拔7556公尺的贡嘎山(以下简称贡嘎)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我是个登山者,我研究过世界险山,结论是,没有一座山比得过中国的贡嘎。那么,贡嘎比珠穆朗玛峰如何?如以海拔比较,贡嘎不如珠穆朗玛峰,但以登顶难度,贡嘎是世界第一。截止目前统计,全球只有24人成功登顶过贡嘎,但却有37人在攀登中罹难,其中包括14名外国人,和珠穆朗玛峰的比较,贡嘎登山的死亡率超过珠穆朗玛峰的14%。

  我曾两次带队尝试登顶贡嘎,但很遗憾,最后都到半山无功而返。这次,我再次率队第三次向贡嘎进发。我觉得,只要登过一次险山,就会上瘾,出发前,我和团队共同的心愿就是登顶,尽管我们可能会冒着生命的危险,但这也是做人一世的价值。

  贡嘎影子

  由于第三次攀登贡嘎,并带着更大的梦想,那就要全方位和近距离欣赏贡嘎。我们设计的线路几乎是把贡嘎路上的美景一网打尽:牛背山、子梅垭口、贡嘎寺、大本营(BC)、C1、那玛峰、玉龙西垭口等。

  这次报名参加“贡嘎登山团”成员有15名,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有前两次和我一起登山的老驴友,如阿牛、大玉、有足道、阿韦等,其他都是新驴友。我们先在成都集中,然后坐大巴向贡嘎方向驶去。

  去往贡嘎并非只有我们,沿途有很多团队的大巴,新驴友问我,你怎么知道他们也是去登山?我说,隔窗一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如果是赶路回家,没有那么高的兴奋度。不过,由于车多,公路出现了拥挤,还好,我们的向导对司机提议,改道从雅安到石棉的高速公路,虽然有些远,车速可以加快。

  经过石棉之后,大巴再走乡道到冷碛镇,然后向我们计划第一道风景的牛背山方向驶去。

  冷碛镇距离牛背山顶不过60公里,但却需要3个小时。这里本没有路,因为山上有个铁矿,所以就临时修了一条土路。但这条土路可能是中国最乱的路,坐在车里,一不小心头就会撞到车顶。路上,一些玩自驾的牛人,从我们大巴身后超越急驰,但没多久,这些牛人要么汽车底盘被震坏,要么就是车胎爆裂,只能把车停在路边求救。

  到牛背山后,大巴无法上去,我们只好自己扛着大包先定点自己的营地,准备次日徒步上去。我们的营地选在一家客栈的旁边,方便就餐。而我的帐篷则扎在第一排,为的是推开帐篷就可以看见远处贡嘎的影子。

  牛背山位于四川泸定县、天全县、荥经县三县交界处,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岭,山顶海拔3600米,因山顶一面悬崖有巨石突出酷似牛头,山脊细长貌似牛背而得名。

  牛背山视野开阔,云海壮丽,被誉为“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是绝佳的摄影圣地。牛背山的云海浓密而均匀、壮阔而平缓,随处可见的瀑布云,犹如阿凡达中“哈利路雅山”,让人感觉云中漫步;而四周连绵不断的群山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蜀山之王贡嘎雪山矗立于最高点,泥巴山、娘娘山、瓦屋山、峨眉山、夹金山、四姑娘山和二郎山在前,大渡河大峡谷在后,几乎天府之国的所有名山峻岭在此时都变成了玲珑盆景。翻滚的云雾之下,群山丘陵逐级降低,缓缓融入稻浪翻滚的天府平原。

  晚上,每隔一小时,我都会拉开帐篷的拉链探出头来观察外面的天气。一看有戏,就赶紧穿衣起床,用相机试拍星轨。折腾一个晚上,用光了三块电池,但满意的照片没几张。拍星轨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不仅要极大的耐心,还要靠老天给脸。

  第二天早上,我们朝牛头的方向走去,这里是看日出的最佳位置,可以环360度欣赏牛背山四周风光。虽然牛背山海拔只有3600米,但因为是我们的第一站,还是会有点高原反应。不一会,我们就气喘吁吁,放慢了节奏,人在队伍之间也拉开距离。

  从营地徒步到山顶大约半小时,到达的时候,山顶已聚集很多人。我们一起遥望远处的贡嘎,等待日出。太阳慢慢升起,我们一起欢呼;太阳开始把贡嘎照亮,我们一起激动;太阳接着又把云海照亮,我们欣喜若狂。这个早上,牛背山顶上的每一个人的笑容都写在脸上。

  贡嘎失约

  从牛背山下来,下一站就是子梅垭口,但要途径新都桥、沙德。

  新都桥海拔只有3400米,但已算是高原了。即使我们已在海拔3600米的牛背山上住过一晚,但还不能说完全适应了高原。

  因为新都桥到沙德这一段正在修路,对进出车辆实行交通管制,大巴只能早上7点之前或下午6点之后通过。跟司机协商,确定我们第二天早上4点起床,于是半小时后,我们从新都桥出发。

  上车不久,我就发现有几名队员说话非常少,与他们平时的性格不符。原来,阿牛、大玉和有足道都有高原反应,其中阿牛最为严重,连嘴唇都是青的,一上车就开始昏睡,赶紧叮嘱他们吃药。

  次日,大巴将我们送到子梅垭口山脚后,返回成都,而我们将从这一时刻开始进入徒步的岁月。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合适的营地。向导建议我们在垭口附近的洼地扎营,但我们坚持在垭口扎营,为的是方便遥望贡嘎。此时走来一个喇嘛,不让我们在垭口扎营,其理由是垭口的空地要留做停车场。我和向导一起与他交涉,最后以给我们5个帐篷位,其余11人住他们的大帐篷成交,大帐篷是大通铺,每人60元。其实我也不喜欢自虐,放着现成的大帐篷不住,一定要自己住小帐篷,只是感觉没有帐篷作前景的子梅垭口少了一些灵气。

  贡嘎只是偶尔露了一下脸就藏到云层中去了,但今天的云海很壮观。队员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各种拍照的姿势和组合层出不穷。

  为方便拍照,我选择了自己一个人睡帐篷。但整个晚上,雾气都没有散开。贡嘎、星星和月亮,都看不见。

  早上6点,队员们陆续从大帐篷中出来,因为大帐篷不透气,里面的空气更稀薄,加之不停地有人起夜,好多人都是一夜未眠。阿牛和有足道的高反又加重了。我让他们赶紧走出大帐篷,多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

  我们一起在子梅垭口等待贡嘎的出现,从6点到10点。但这次贡嘎失约,不给我们任何机会,云层越来越厚,丝毫没有散去的意思,我们不得不遗憾地离开。

  贡嘎前夜

  经过几天的休整,我们的贡嘎徒步正式拉开序幕,第一项任务是从子梅垭口徒步到贡嘎寺,海拔下降1200米,之后再上升400米,预计5小时。

  几乎所有来贡嘎徒步的人都会来贡嘎寺住上一晚,因为这里有房间可供住宿,特别是下雨下雪的时候,这里就是遮风挡雨的好地方。

  贡嘎寺就是一个集散地,特别是到了晚上,一批又一批的驴友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这里汇集。

  晚上要求队员重新收拾装备,把山上用不着的东西留在贡嘎寺。对队员们自带的帐篷也进行了重新分配,原则上都是两人一个帐篷,不允许混帐。

  有队员总结,到目前为止,我们是“腐败”了5天才徒步一天,而且还是下山,但接下来我们却要连续5天徒步,而且都是上山,从3750米直上5588米,每一天都不轻松,真正的考验即将开始。

  我说过,登山的价值是享受激动的过程,而一旦登山完成后,只会留下遗憾,因此,走出贡嘎寺的时刻,也就意味着激动将消失,而危及到生命的每一场惊险将随时到来。

  (未完,2014年第3期经理人杂志风尚栏目待续)

  贡嘎,中国冰川自然公园

  贡嘎位于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周围有海拔6000公尺以上的山峰45座,主峰更耸立于群峰之巅,海拔7556公尺,高出其东侧大渡河6000公尺,被喻为“蜀山之王”。贡嘎约有冰川45条,面积达290平方公里,主要以山谷冰川为主,悬冰川和冰斗冰川也有分布,长度达10公里以上的冰川有5条,最长的海螺沟冰川,是中国著名的冰川公园。

  贡嘎攀登简史(1878~2002年)

  1878年,奥地利人劳策最先进入山区考察;1932年,美国人Terris Moore与Richard Burdsall首次登顶贡嘎。1957年6月1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中国登山队前身)6名队员攀登贡嘎成功,但有四名队员遇难;1982年,美国队D. Coffield与D. Kelley登顶该峰;1983年,瑞士队三人登顶,但一人在下撤中因雪崩遇难;1998年,韩国队沿危险的东北山脊第一次登顶贡嘎,但有一人罹难;1999年,日本人登顶成功,这是人们第一次沿东坡过北山脊翻越西北山脊攀登贡嘎成功,同时也是第一次春季攀登贡嘎成功;2002年,法国Antoine和Laurent沿西坡西北脊传统线路登顶。

  文/图 马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