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 产业升级

  —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专题报道

  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于5月24日在春城昆明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致欢迎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同志,云南省主要领导和其他有关领导同志,解放军有关领导同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著名专家学者,诺贝尔奖等国际知名奖项的获奖者,港澳台和海外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美国、巴西、日本、欧盟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科技组织代表,科研、生产、教学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国际友人以及新闻界共2000余人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勤主持。开幕式前,赵乐际会见了出席年会国际科学大师论坛的4位世界科学大奖获奖者。

  赵乐际在讲话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勇于超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彰显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展示科技人生的无限精彩。开幕式上为方忠、戴希、刘中民、李永旺、王宁利、雷军6位获奖者颁发了第七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为王从敏、王继华、刘伟、刘雪松、张剑龙、周翔、姜利军、黄铁军、蒙健宗、魏灵玲10位获奖者颁发了第十七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成果转化奖;为马鑫、王海斗、宁辉、李玉阳、任向红、朱启华、刘爱军、李慧艳、肖飞、肖立权、苏航、赵剑衡、徐晓东、崔翛龙、温志津15位获奖者颁发了第十七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实用工程奖。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大会特邀报告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谢克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台湾玉山科技协会理事、珏创科技公司董事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卢超群分别以《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选的思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创新战略》《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及云南应对策略的思考》、《关注国际科技文献发展新趋势,抓好中国科技文献传播体系建设》、《搭桥:半导体产业与研发》为题作大会特邀报告。大会特邀报告会由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常委会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主持。

  本届年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是“开放、创新与产业升级”。按照中国科协“大科普、学科交叉”的年会定位,立足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目标,聚焦云南实施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热点焦点问题,以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政府和企业为服务对象,凝聚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搭建学术交流、科普活动、决策咨询三大平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

  年会期间举办了五大板块共397项活动,有4000余位科技工作者参加各项活动。

  韩启德:

  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查的思考

  韩启德作题为《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查的思考》的特邀报告。他特别声明说,报告仅限于学术,所谈到的一些“颠覆性”意见都有依据。这也是他个人一家之言,只提供一个侧面,希望“媒体完整解读,切勿断章取义”。韩启德说,每一种病特别是慢性病,它都有一定的发病概率,如果某些因素能够使群体里边发病概率显著的提高,就成为危险因素。高血压就是其中之一。

  韩启德以高血压为例谈到自己的一些思考:“高血压是疾病吗?我说不是,因为疾病不仅需要有全面的条件,它必须要有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者丧失,并且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而我们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没有这些,因此它不是疾病,它是什么呢,它是危险因素。”

  韩启德以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为例指出,当前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实际结果是,极少部分人受益,大部分人被过度诊断,其中有些人的健康反而受损。在疾病筛查方面,也存在类似情况。

  韩启德说:100个40岁以下高血压的人,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只有四到五个人是受益的,他们还可能存在药物的副作用。加上药物的经济负担,就是另外的九十几个人,高血压他吃药非但没有用,还可能有副作用。

  为此,韩启德呼吁,根据国情来确定中国自己的诊疗标准。同时针对疾病筛查和危险因素的控制,还要解决观念问题—医疗费用解决基本医疗问题时疗效非常好,但如果是晚期病人,花很多钱疗效却很差。所以要把有限的医疗费用用到最合理的地方。

  韩启德认为,如果把钱用在后面这一块,那么获益的人数只有这么一点点,同样的钱如果用在基本医疗上面,那么它获益的人数就可以多那么多。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更多的是由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经费的保障来决定的。

  韩启德表示,总之,我们现在的医疗出了问题,不是因为它的衰落,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在宗教强盛,科学幼弱的时代,人们把魔法信为医学,但在科学强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把医学误当做魔法。

  白春礼: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创新战略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24日开幕的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作大会特邀报告时说,回顾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五次科技革命,可以得出科学先导、双轮驱动和科技强国三大启示。

  白春礼表示,五次科技革命中两次是科学革命、三次是技术革命。随后,技术革命又带来了产业革命。第一个启示就是科学先导,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先导和源泉。第二个启示是双轮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内在矛盾是科技和产业革命两个强大的驱动力。第三个启示是科技强国,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往往导致世界中心的转移,同时伴随着大国的兴衰和国际竞争格局的大调整。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多点、群发突破的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形成历史性交汇,呈现四大新特征:需求引领更加明显,创新驱动更为迫切;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群体突破态势初显;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创新格局深刻变化;组织模式持续变革,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研发工具和前所未有的创新平台,使得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白春礼说。

  白春礼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一方面,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引发产业技术和组织的深刻变革,为后发国家赶超跨越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弱,总体处于国际分工低中端,一些重点领域还处于跟踪模仿为主的阶段。

  白春礼表示,面对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必须做好创新战略的顶层设计。而创新战略顶层设计需要解决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在思想理念上理清科学、技术、工程,解决分类定位、分类管理、分类评估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二是解决管理体制多头分散,缺乏统筹协调的问题。三是在科技计划方面,解决名目繁多,自成体系,各创新链各环节相互脱节,无序发展的问题。

  谢克昌: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及云南应对策略的思考

  “云南要对可能出现的基建投资和消费升级热潮有所警惕,避免盲目建设、过度建设和奢侈消费,以免形成新的产能过剩。”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院士在会上作《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及云南应对策略思考》报告时表示。

  谢克昌分析认为,当前全世界能源紧缺,云南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人文理念先进,人文环境和谐,在控制能耗总量低碳发展上有先天优势,应坚持发展森林云南、低碳云南、生态云南,加快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友好型服务业等新型特色产业和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大力推进循环环境发展,扩大出口高附加值低耗能产品和服务。

  此外,云南固定资产投资的能源强度和本省消费的能源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但应对可能出现的基建投资和消费升级热潮有所警惕,正确定位和引导能源服务水平,避免盲目建设、过度建设和奢侈消费以免形成新的产能过剩。

  他建议云南应以环境和资源承载力为主要约束,科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煤炭占比的刚性要求,控制煤炭生产和消费量,科学有序开发水电,积极推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利用,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和智能电网技术,从根本上变革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

  邬书林:

  关注国际科技文献发展新趋势

  抓好中国科技文献传播体系建设

  “过去的科技出版工作者,是做‘农场’的工作,收割科研人员的成果,出版发行;现在是打包的‘超市’模式,将来则要做到定制化的‘餐厅’模式。”在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作大会特邀报告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以生动的例子,指出在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科技出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题为《关注国际科技文献发展新趋势,抓好中国科技文献传播体系建设》的报告中,邬书林介绍,国际科技文献生产传播,呈现出“数字化已经成为主要传播方式”、“知识与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成本逐步下降”、“科研效率提高”、“文献生产数量激增”等等趋势。

  从我国来看,邬书林指出,目前知识和信息生产传播的能力已具有相当基础,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科技论文生产国,但他同时指出,与世界科研大国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诸如精品少、质量不高、国际影响力有限等等,邬书林毫不讳言,“长期不改变,将出现在科技文化上话语权丧失的问题。”

  为此,邬书林强调,“加快我国科技文献生产体系建设刻不容缓!”扎实推进我国知识与信息生产体系建设,他指出,要深化科技出版体制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我国的知识与信息生产传播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文献的质量和水平;选择我国的优势领域和优势学科,创办一批新的专业期刊。

  卢超群:

  搭桥:半导体产业与研发

  科技是帮助人们生活更方便、更有效率、更能抵抗天灾、更快乐,卢超群开场声明自己就用一个科技人文混搭,演讲叫做搭桥,来介绍半导体产业及研发是全球性的。从云端和移动通讯到分子集半导体制造,半导体是核心技术。它也横贯东西,使东西交汇,正在创造新的文明。

  过去14年来半导体产业不断地突破,所以今日文明的特征就是生活数字化。

  卢超群认为推动半导体不只是注重技术,商业模式很重要。半导体里面有四个技术,就是IC、电脑设计、CAD和生产端,这四个东西在70年代是垂直的,台湾在90年代把晶片制造独立出来,因此换得了很多客户的信任,来真心合作。

  他说在过去大家竞争推演之下,半导体的重镇、微电子的重镇,其相信已经从大西洋转换到我们太平洋了,所以他提出一个泛太平洋的科技圈。

  卢超群在报告中提倡一个群聚的实质垂直整合,各个有能力的公司大家愿意为了完成一个系统在设计,他认为过程并不容易,研发要一同开始,最后的目标大家一道界定。半导体的研发和新应用的落实,现在非常快的冲撞,爆发出很多的商机,所以他鼓励华人、科技专家应该创新创造,而且像搭桥一样互相交流。那么,这个群体可能变成21世纪人类文明创造的英雄。

  本刊记者/刘红伟 魏晓文 宋文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