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海底捞”

  手机应用正在改写人类的生活状态,通过获取信息的模式转变。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幅图景:早上,手机商城提醒你今天超市部分商品低价促销;于是你开车去超市,手机根据实时车流数据给你规划了一条不堵的路;在家乐福超市,手机应用提醒你,旁边的沃尔玛的饮料价格比这里更便宜。而你结账的时候,是用手机微信支付。

  而对于信息,几年后人们可能基本上只看手机,譬如看今日头条。作为一款装机量超过一亿的应用,今日头条的核心卖点是个性化的推送--根据你的浏览偏好给你推送适合你口味的新闻和信息。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如是说:“我们有一亿多用户,理论上有一亿多个界面,每个人的界面都是不一样的。”看看今日头条的宣传口号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头条”,“越用越懂你”。这谦卑的话语里有“海底捞”式的主动服务意识,每个屌丝都很受用这份被尊重的感觉。

  今日头条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汽车圈的重视,一款“汽车头条”的APP应用也在近期上架。记者下载应用后圈了“科技”、“行业”、“新车”、“SUV”等几个关键词,它马上推荐了这样一些新闻--《英菲尼迪挑战豪车市场权威》、《奇瑞瑞虎3预计5月中上市》、《自动座椅已经来了》、《奔驰北美召回28.4万辆C级》。这些新闻,部分为原创,还有一些来自车云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和今日头条不生产内容不同的是,汽车头条还产出内容,也许在汽车这个行业,后者更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由今日头条和汽车头条,我们可以想到,从用户的角度去设计产品、重视用户需求、优化用户体验,这些是多么重要。有人说,移动互联大潮之下,各行业都不用怕,只要善加利用这个工具就能够适应变化。譬如嘀嘀打车、易到用车、云家政,都可以将商业模式转移到手机上进行,只是除了和信息沾边的产业。

  尽管认为传统媒体江河日下,今日头条还是在利用前者的“剩余价值”,和大量传媒签订合作协议,转载其内容,并认为合作有益于传媒:“我们不是掠夺者,因为我们能让媒体得到利益,可以带着成千上万的用户访问它们的网页和广告。”

  不仅是纸媒,连电台也开始受到新技术的冲击。在车联网的时代,车载智能设备或者手机都可以通过地图应用等技术,实时监控车流路况,并为你规划最为快捷的路线。那个时候,还有人去听交通台吗?难怪有IT人士认为,今后5~10年,商业模式的竞争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会围绕手机上那几寸见方的屏来展开。

  关于传媒的未来,张一鸣作了如下的预测:“凡是和信息沾边的都会消失,不是信息化的东西不会消失,比如石油。”

  文/唐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