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爱上高科技
- 来源:新体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NBA,詹姆斯,蒙塔·埃利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04 09:14
美职篮最大的魅力是球星们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打造这个职业体育帝国的管理层、身价数十亿美元的球队老板、经验丰富的教练们,为让球星们表演得更好,吸引更多的球迷,除日常训练外,还不惜投巨资引进高科技,对球星以及球馆全方位包装。NBA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高科技给他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进入大数据时代
2007年,NBA和一家高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专门用来跟踪球员场上动作的系统。这套系统把摄像机的信息输入到数据库,信息被快速处理,反馈给教练、球员甚至总经理,解决他们的疑问,然后更好地帮助球员们扬长避短。
例如,詹姆斯在篮筐的左侧运球时,有70%的概率选择投篮;当他位于篮筐右侧时,进攻方式则有64%的概率为突破上篮。这样的统计数据告诉防守者,当詹姆斯位于篮筐左侧时,可以选择近距离紧逼防守,不让他轻松出手,因为他从左侧突破的概率很低。当詹姆斯来到篮筐右侧时,则不能贴身紧逼,这样容易被他甩在身后。这时,应选择远离詹姆斯两步防守,因为他很少会选择跳投,空出足够的距离,反而能防他突破。
针对姚明,这套系统分析出他在篮下接球和运球的失误次数比,表明了以下问题:他右手接球时,往往可以运球3次;他左手接球时,两次之后就有很大概率失误。防守球员应把他限制在离篮筐远一点的位置,让他运球3次以上才能到篮下,这样,他的失误概率就会大增。
2013-2014赛季开打前,NBA又和一家名为Stats LLC的数据公司合作,投巨资引进最新的动作追踪系统——体感追踪系统,对以前使用的那套系统进行更新。
这套系统通过摄像头追踪场上比赛的篮球和球员,采集分析信息和数据。该系统全套工具包括6个摄像头和专门追踪分析的软件,安装在30支NBA球队的主场球馆中。
各个场馆的系统连接到设在NBA总部的体感追踪系统总服务器上,再传送到各支球队的计算机上。
这套系统有两大功能,一是通过视频捕捉,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球迷即时看到一名球员每一次进攻各个角度的动作。另一个功能是纯粹的数据追踪和分析,这也是该系统的核心作用所在。
这套系统还带来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如速度与距离、球员之间的间隔等,也带来许多新名词,诸如速度档案、进攻战术类型、球场覆盖图等,现已成为NBA新的技术术语。
大数据之王
在高科技系统的追踪分析下,哪些球员在这些数据中称雄呢?
距离与速度功能
此系统能精确地计算球员在场上的跑动距离和跑动速度,甚至包括球员在场上的冲刺、慢走、站立、倒退等。
通过计算,休斯敦火箭队前锋帕森斯在上赛季开赛第一周的比赛里,总计奔跑了13470米,平均每场奔跑4500米。排名第二到第四位的依次是开拓者前锋巴图姆、76人新秀迈卡威、勇士队锋卫摇摆人克莱·汤普森和勇士前锋伊戈达拉。
触球功能
此项分析专门用来反映球员在场上的触球次数。
计算表明,洛杉矶快船队全明星后卫克里斯·保罗以场均109.3次触球,高居NBA第一位,并且他每一次触球都能转化为0.25分的得分。排在第二到第五位的依次是山猫(现黄蜂队)后卫肯巴·沃克、公牛后卫德里克·罗斯、灰熊后卫迈克·康利以及达拉斯小牛队后卫何塞·卡尔德隆。
传球功能
此项用来统计球员在场上的传球次数,以及通过传球帮助球队创造了多少得分机会,包括投篮、罚球和助攻。在这方面,排在第一位的球员依然是“蜂王”保罗,他场均82.7次传球,遥遥领先以60.3次排在第二位的迈阿密热火队前锋勒布朗·詹姆斯。而且,保罗每场比赛通过传球使快船多得27分。排在第三至第五位的球员是勇士后卫库里、迈卡威和马刺后卫托尼·帕克。
防守端影响力功能
这主要用来统计大个子们的数据,体现他们的防守能力,包括盖帽、抢断和对篮筐的保护等。
步行者队全明星中锋希伯特高居首位。在他的防守下,对手杀到篮筐1.5米距离内的投篮命中率只有可怜的22.2%。排在第二至第五的球员依次是鹈鹕队中锋安东尼·戴维斯、尼克斯队中锋泰森·钱德勒、步行者大前锋大卫·韦斯特以及凯尔特人中锋维克托·法韦拉尼。
对篮板的保护功能
此项分析专用于统计球员对篮板球的把握能力,有多大的概率能抓下出现在他附近1米的篮板球。
在这方面,火箭中锋“魔兽”霍华德排在第一位,每场比赛出现在他控制范围内的篮板为23·3个,他能抓下其中的72.9%。排在第二至第五位的球员是鹈鹕的安东尼·戴维斯、快船中锋小乔丹、公牛中锋诺阿和休斯敦火箭队中锋阿西克。
突破功能
此项数据能确定哪位球员是NBA的突破之王。一次成功突破的判断标准是在距离篮筐6.1米之外得球,运球突进到3米以内,快攻不计入其中。
小牛的蒙塔·埃利斯排名第一,他每场比赛通过突破可以得到8.7分,创造的团队得分13.3分。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的球员依次是:火箭后卫林书豪和哈登、雄鹿后卫塞申斯以及步行者队后卫埃文·特纳。
接球投篮功能
这项数据专门反映球员的接球投篮能力,要求球员在距离篮筐3米外接球,并在接球的2秒以内,在没有运过球的情况下出手。
火箭队锋卫摇摆人弗朗西斯科·加西亚成为这项数据的得分王,每场通过接球投篮得到10分,其中有3.3个是接球投篮命中三分球。奇妙的是加西亚场均投进的三分球正是3.3个,就是说,他的所有三分球都是接球后出手的。排在第二至第五位的球员依次是开拓者前锋阿尔德里奇、勇士得分后卫克莱·汤普森、步行者锋卫摇摆人兰斯·史蒂芬森以及骑士内线斯宾塞·霍伊斯。
干拔投篮功能
这项分析用来统计球员在距离篮筐3米外运球后出手投篮的能力。
在这项统计中,库里排名第一,场均可以得到19.3分(2013-2014赛季场均得分为23.3分),其中场均命中3.3个三分球。排在第二到第五位的球员是开拓者后卫利拉德、快船后卫保罗、鹈鹕队后卫霍勒迪以及开拓者前锋阿尔德里奇。
主帅用上视频手册
2011年10月初,达拉斯小牛队主教练里克·卡莱尔得到一位精通电子信息技术的朋友帮助,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中安装了一款软件,主要有两大功能:研究比赛录像和球员数据分析、电子信息发送及接收,特别是后者,可以把战术手册以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全体球员。
卡莱尔形容这款软件“不用不知道,一用忘不掉”。
别说在体育界,就是在其他领域,这两种功能也属高端科技。2011年至今的几个赛季开始前,卡莱尔都利用球探报告和详细的数据统计,通过这款软件计算分析出球队每一位球员的优点和缺点,然后通过电子发送接收系统传给每一位球员。在每场比赛前,他还把数据系统分析出的对方每位球员的优点和缺点发送给球员,以进行针对性防守。
最让人叹服的是在朋友帮助下,卡莱尔在自己的电脑和小牛全体球员电脑中安装了一款芯片。他把自己精心研究的上百套战术制作成视频,一一发给球员们。
小牛队全明星球员诺维茨基说:“我们教练话不多,但他使用的高科技产品让我们受益匪浅。所有你所需要的,他都通过网络发送来,我们不再担心有什么遗漏之处。”
软件系统帮肋纠偏
由于训练和比赛习惯等原因,许多球员在投篮时往往不规范,导致投篮命中率偏低。为此,NBA一些球队使用了一套软件系统,来帮助纠正球员的投篮动作。
这套软件先用摄像机拍摄球员投篮时的一整套动作,然后将其输入电脑中,分析出球员的最佳投篮角度、最佳出手时间、最佳出手高度以及怎样用最节省的体力去投篮。经过分析,球员们对自己的投篮就会心中有数,并具体运用到训练及比赛当中。
印第安那步行者队得分后卫兰斯·斯蒂芬森就是这套纠偏软件系统的受益者。他加盟步行者的第一个赛季投篮命中率为33.3%,三分球命中率为0。第二个赛季投篮命中率37.6%,三分球命中率13.3%。在进攻端,这位心高气傲的小伙子只有挣扎的份儿。
2012年夏天,步行者队在斯蒂芬森身上使用了纠正投篮软件系统,对他进行重点帮助。经过一个夏天的特殊训练,在接下来的2012-2013赛季,他的投篮命中率急升到了46%,三分球命中率33%。2013-2014赛季,其投篮命中率高达49.1%,三分球命中率也达到了35.2%。如今,斯蒂芬森已成为步行者最重要的进攻力量,特别是在和迈阿密热火队的东部决赛中,他和“小皇帝”捉对攻防,杀得难分难解。詹姆斯承认,热火之所以打得非常艰难,与斯蒂芬森的高效进攻有很大关系。
保温地板防“两伤”
NBA多数球馆能坐19000多人,有6支球队的主场球馆能容纳20000多名球迷,最大的是底特律活塞队的奥本山宫殿球馆,能坐22000多人。
NBA球馆不仅空间和容量大,也充满了高科技元素,比如地板。
《看台体育》称,NBA球队选用的地板不仅具备优异的运动性能,还具有完美的反弹、吸震功能。两者结合,为球员们提供了充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把对球员运动伤害的程度降到了最低点。
为避免球员和地板受损,有些球队甚至特别定制了保温地板,即在制作地板时,特别加上树脂层、塑料层、隔热等材料。其最大的好处是在温度高时,球员与地板之间的摩擦力会加大一些。当温度较低时,摩擦力又会小一些,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球员,又减少了地板的磨损程度,一举两得。
并非来者不拒
对于高科技,NBA并非照单全收。例如,对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球鞋,NBA就说了“No”。这款球鞋是由洛杉矶一家双胞胎兄弟公司2009年设计生产的,号称新型“概念一代”,售价300美元。其最大的好处是鞋底装有一种弹簧装置,可增强球员的垂直弹跳力。许多NBA球员,特别是刚来的新秀对这种“弹簧鞋”情有独钟,均购买了这款球鞋。
但在2010-2011赛季开打前,NBA发出一道禁令:不准球员们在比赛中穿这种“弹簧鞋”。NBA认为,这款鞋的高弹性对其他球鞋产生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没有穿此鞋的球员是不公平的。禁令之下,购买了这款球鞋的球员只好把它锁进了鞋柜。
文 郑树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