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资、机构投资者与分析师跟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述评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分析,研究,述评
  • 发布时间:2014-08-05 07:48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投资,我国机构投资者也随着在深交所、上交所陆续入市后便很快成长起来。与此同时,证券分析师也随之快速发展,但我国分析师倾向于短线技术分析,缺乏专业性,导致我国证券分析师在进行价值推荐和盈余预测时存在更大不准确性和不确定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分析师给企业投资决策以及外部投资者带来的影响。

  二、企业外部因素对研发投资的影响

  企业外部因素可以通过促进或者抑制企业研发的积极性从而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重要影响。从宏观视角,众多学者认为企业所处行业、税收优惠、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及政府科研补助等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有着重要影响。

  Mamuneas和Nadiri(1996)研究证实了税收优惠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它能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与研发风险,从而促进管理层研发的积极性[3]。蔡地等(2012)从民营企业的角度研究了产权保护对研发活动的影响,证实了高产权保护水平对于提高企业研发强度存在积极影响[1]。对于政府科研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着不同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政府科研补助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能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水平[4]。

  三、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研发投资的相关性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机构投资者和研发投资的研究很多,归纳整理得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不同的观点:第一,认为我国机构投资者尚不成熟,只关注企业短期业绩,不重视长远发展,机构持股比例增高反而会导致企业研发投入减少;第二,认为我国机构投资者可以理性看待管理层做出研发投资决策是站在公司长远利益的角度,并通过参与公司治理,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促进研发投入的增加;第三,另一部分学者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效果是否不同。其中Mitra、Cready(2005)将机构投资者进行分类研究,得出换手率比较高的短期机构者若在公司所有权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则增加了管理层减少研发投入来粉饰公司短期业绩的可能[5]。

  从现有文献了解到,国内外学者对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研发投资的研究并未达成共识。因此,探讨机构持股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证券分析师与研发投资的相关性研究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证券分析师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机制,他们拥有良好的信息优势,有效增加了市场上的信息供应量,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有效沟通搭建了桥梁。

  然而,在探讨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因素时,从证券分析师关注的视角,研究其是否会对研发投入产生影响这一角度的文献相对较少。He和Tian(2013)研究表明,证券分析师侧重于预测公司短期业绩,这会给有意投资风险高、周期长的研发项目的管理层带来过大压力,由此管理层可能会减少研发投入以提高公司短期业绩[6]。谢震和艾春荣(2014)进一步研究了分析师关注对企业研发决策的影响,研究证实分析师关注确实会导致管理层减少研发投入;同时他们还从公司内部股权结构的角度研究阐释了管理层持股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缓解分析师关注给研发投资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2]。

  五、文献评述

  国外关于证券分析师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和国外有效的资本市场以及成熟的金融环境密不可分。近年来,国内学者结合中国当前背景,深入探讨了我国证券分析师是否会跟踪关注企业的研发活动以及其相应的经济后果等,同时部分学者还考察了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能力是否受研发投入的影响。

  结合以上三个方面的文献梳理,不难看出随着科研进步快速发展,提高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研发效率,并缩小企业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从现有文献看,大部分学者仅从单一因素考虑各外部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包括企业股权结构、管理层持股、董事会结构等内部因素,也包括前文所提到的企业外部因素等,但这些影响因素对企业研发的影响可能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当他们同时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投入时,其整体效应并不是其各自作用的简单汇总。

  六、总结与展望

  总之,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决策因素很多,笔者认为,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的归纳,可以大胆做出假设:那些机构投资者重仓持股的公司管理层,在作出研发投资决策时,会较少受到分析师关注的影响,他们认为分析师会综合考虑机构投资者的利益以及自身的利益而做出相应比较乐观的预测。此外,机构投资者与分析师是否存在雇佣关系对企业做出研发投资决策是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机制,这些都有待大量实证研究去证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