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场也要出“大招”

  • 来源:汽车杂志
  • 关键字:MINI,大众甲壳虫,小型车
  • 发布时间:2014-08-13 15:23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小型车从当初单一的形态已经变得非常多元化。比如菲亚特500、大众甲壳虫和MINI,如今的它们早已从当初的国民小车成长为文化符号。虽然它们在欧美市场一定程度上还保持着国民小车的形象,但在中国市场,它们在引进之初就开始以高端形象示人。选择它们的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品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个性化的独特体验。

  在高端之下是所谓的精品小车。比如飞度、Polo、嘉年华、致炫这组。这个细分级别是目前小型车市场上的主流。它们注重品质,同时又强调性价比,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用性与功能性也越来越强。

  早在2008年,我国推行“购置税补贴”及“汽车下乡”政策时,国内的小型车市场曾创造过辉煌。月销过万是家常便饭。但到了2010年,随着大城市开始限购,人们的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小型车市场开始大幅下滑,曾经的辉煌转瞬间变为过眼云烟。

  近几年小型车市场不断萎缩,受到影响的不仅是推精品小车的合资品牌,影响更严重的则是自主品牌。

  他们的小型车因为技术问题而无法进入精品行列,又因为成本问题而很难再有价格下探的空间。可以说,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还没发展起来,就又一头栽进了市场萎缩的大潮中。既然,小型车在国内市场又小、利润又少,为什么车企的热情还如此高涨呢?

  首先,工信部要求到2015年我国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要降至6.9升/百公里,2020年要进一步降至5.0升/百公里。对于生产中大型车的车企而言,小型车能有效拉低油耗水平。其实不只是我国,欧盟对于环保的要求更加严苛。所以,在最新的小型车领域,我们也看到了宝马i3、雷诺ZOE等新能源小车,这也是未来小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其次,车企为了保持自己产品线的完整性,展现品牌强大的实力。很多车企希望依靠精品小型车的良好口碑为自己的中高端产品培养潜在用户。所以,他们对小型车的品质不敢怠慢,一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架势。

  第三则是瞄准了三、四线城市的巨大空间。面对新兴市场,除了传统小型车,一些车企还推出了诸如桑塔纳、301、爱丽舍之类的小型车衍生产品。它们基于小型车平台而来,没有花哨的配置,价格低廉,同时因为尺寸增加和尾箱的加入,实用性也更强。

  所以,综上所述,小型车市场依旧是各个车企的重要阵地。只不过它们各自的打法略有不同。走新能源路线的打技术牌;走高端路线的鼓吹文化;走精品路线的“升级不加价”;走衍生路线的吃准市场需求;走廉价路线的拉低底价,当然,前提是不能拉低底线。

  参考国外成熟汽车市场小型车占有40%以上市场份额的经验,我国一定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所以,相信我国的小型车市场未来还会迎来它的春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