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并没有任何的疾病预防领域研究可以证实,标有“抗菌”、“抑菌”效果的洗护产品比普通香皂甚至清水的效果更好。
消费者对这样的广告场景一定不陌生:使用抗菌洗手液前后,在显微镜下双手的细菌数量差距明显。近年来,不少洗手香皂、洗手液产品打出了“抗菌”、“抑菌”概念。然而,为此产品功效买单的消费者也许会失望。今年7月以来,一则“舒肤佳等抗菌皂在美恐遭禁售”的相关新闻使得这类“抗菌”清洁用品的实际效果甚至安全性受到质疑。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一种名为“三氯生”的抗菌物质的存在。
“抑菌”功效不明显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曾发现,每个人每只手上大约会有150种细菌,如此巨大的细菌量,让洗手变得尤为重要。而随着消费者的个人卫生意识增强,标有“抗菌”、“抑菌”效果的洗手液日渐受到欢迎。
洗手液的抗菌、抑菌功能有必要吗?
事实上,即使我们的双手每天都有上百种细菌停留,但只要正确洗手就可以达到良好的除菌效果。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研究表明,仅用清水与肥皂洗手,皮肤疱疮的发病率就可以降低34%,腹泻的发病率下降53%,肺炎的发病率也可以下降50%。
2007年,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其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对30项有关抗菌肥皂使用的研究数据进行收集编制,研究结果显示,与普通肥皂相比,含有三氯生等成分的洗护产品其抑菌效果并没有什么不同。美国FDA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表示,目前并没有任何的疾病预防领域研究可以证实,标有“抗菌”、“抑菌”效果的洗护产品比普通香皂甚至清水的效果更好。
护肤专家冰寒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使用抗菌洗涤用品的必要。一方面,人们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的无菌环境中:而另一方面,微生物对人体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细菌,人无法生存。
抗菌洗手液可能更不安全
在美国,由于绝大部分抗菌洗手液使用了三氯生化合物,这类洗护产品的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三氯生是一种常见的抗菌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的一则有关三氯生消费者资讯中这样介绍:很多消费品里都会添加三氯生这种成分,以减少和防止细菌污染。常见于服饰类、厨房用具、家具和儿童玩具。除菌皂、沐浴露、牙膏以及一些化妆品中也含有该成分。
2013年12月16日,FDA发布了一份《验证抗菌肥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提案》。这份提案中说到,长期接触某些抗菌皂的原料例如三氯生(液体皂)和三氯卡班(固体皂),可能带来健康风险,诸如导致细菌耐药或影响激素内分泌。这一结论在多项哺乳动物的药物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弗罗里达大学在2010年进行的一项相关研究中发现,三氯生会影响雌性激素的转化,以及怀孕母羊的胚胎成长。雌性激素对男性和女性的发育都很重要,因为它会促进肺和肝的成长。
今年7月以来,国内媒体频繁报道的三氯生安全问题均提到FDA的这一提案。而让中国消费者感到不安的是,国内日用清洁品市场占据极大份额的舒肤佳、滴露和高露洁等,均有产品使用了三氯生化合物。
尽管目前对于是否需要下架三氯生抗菌产品仍未有明确结论,但就在8月20日《京华时报》的一篇报道中提到,记者在市场调查中发现舒肤佳一款抗菌沐浴皂已悄然删除了成分表中的三氯卡班。
本刊记者 彭燕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