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以转变应万变

  • 来源:不锈钢商圈
  • 关键字:太钢,转变应万变
  • 发布时间:2014-09-15 14:49

  曾几何时,太钢这个建厂近80年的老企业也一度成为钢铁工业的“老大难”。然而,在罕见的金融危机过后,太钢最终转变发展方式,迎来并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现如今,太钢依托先进的科技、工艺、装备,单厂实现了不锈钢年产量300余万吨、拥有了近800项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科技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了75%以上,无数打着“TISCO”标志的钢铁产品进入航空航天、铁路、汽车、造船、电力、石油石化等多个国民经济支柱行业,有力地支持着国家经济建设,成为钢铁业“寒冬”中的一道绚丽风景。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太钢全年产钢998万吨,其中不锈钢322万吨,比上年增长3.54%,连续五年保持全球第一。我们不禁感叹:太钢缘何能以稳定的步伐、矫健的身姿逆势冲天?“科技创新”四个字一语道破天机——科技支撑主业发展“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企业实现技术创新,装备是基础,人才是根本。这是太钢多年来在转型中走向创新驱动企业的具体实践。”太钢集团董事长李晓波不止一次这样谈到技术创新。

  作为一个老企业,而且是特殊钢基地,太钢在率先发展不锈钢、硅钢、军工钢等高科技含量产品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深厚的科技积淀,太钢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

  近年来,太钢围绕国家重点工程、新兴行业发展和高端客户需求,强化品种开发,形成了以不锈钢为核心,包括冷轧硅钢、铁路用钢、高强韧系列钢材在内的高效、节能、长寿型产品集群,大量特色产品应用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目前,有20多个钢材品种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30多个品种成功替代进口。可以说,从一角硬币到神舟飞船,从百姓餐桌到三峡大坝,太钢生产的不锈钢以绝对优势占领了国内不锈钢市场近50%的份额。

  然而,太钢创新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歇。反而充分利用世界不锈钢工艺技术装备发展新成果自主集成,实施了两轮大的不锈钢改造和建设项目,实现了工艺技术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其中,2010年兴建的宽幅光亮线,运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低碳技术,可降低脱脂剂消耗10%,减少氢气用量50%,较好地实现了节能、减排;2012年4月开始,太钢自主开发的30座罩式炉陆续投产,进一步提高了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水平;目前世界最快速度的轧机——不锈钢冷轧宽幅光亮线工程轧机同年3月过钢试车,填补了国内宽幅BA板空白。

  更为宝贵的是,为充分发挥工艺技术装备优势,太钢加强技术创新,先后完成了高质量不锈钢板材工艺技术开发、含氮不锈钢工艺技术开发、以铁水为主原料生产不锈钢新技术开发、400系不锈钢制造工艺技术及品种开发等重点课题,在不锈钢制造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8月,太钢曾攻克了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研发出全球第一支使用挤压机生产的W型钢,产品主要用于第三代先进压水堆(AP1000)核电站裂变反应堆的管道支架,为太钢跻身核电工程高端用钢领域奠定了基础。目前,太钢已经形成以铁水为主原料生产不锈钢的工艺技术,铁水转炉炉内直接脱磷技术,不锈钢冶炼自动控制系统和除尘回收利用工艺技术,不锈钢超薄、超宽、超厚热轧工艺技术,高附加值品种(双相钢、高强韧细晶粒钢等)热轧新技术,高等级热轧不锈钢工艺技术等。先进的工艺装备集成与自主科技创新成果,为太钢做强钢铁主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先进的科研成果的运用,科研创新体系的完善,一大批“高、精、尖”产品成功投放市场,勇于创新的太钢人以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的科技创新理念,下硬功夫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梦想。其中,双相不锈钢品种全面替代进口;T4003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95%以上;汽车排气系统用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核电用不锈钢销量超过6000吨,太钢成为国内目前唯一可向二代半核电项目成套提供核级奥氏体不锈钢材的企业;高牌号、高磁感冷轧硅钢销量连续数年保持国内第一;低温压力容器用9%Ni钢完全替代进口。

  探索不止,求知不息,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创新,无不凝聚着太钢人的心血与汗水,无不考验着太钢人的胆识与智慧。

  创新实现高端突围

  众所周知,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就把太钢定位为特殊钢生产企业。不锈钢作为特殊钢领域最重要的品种之一,伴随着众多产品的升级换代,也历经了从普通、常规产品到特殊、高端产品的不断演化。2006年年初,太钢与铁道部签下了一个大订单,为制造3000辆铁路专用货车提供22000吨T4003不锈钢板。此前,货车专用不锈钢板全部依靠进口,价格高、交货期长。专家们一致认为,太钢生产的T4003在质量和价格上都具有国外同类产品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批量应用可使货车装载能力提高20%,使用寿命延长一倍,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此次,太钢通过自主研发为中国铁路货车制造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变革。

  铁路货车用钢仅仅是太钢产品超前研发的缩影,填补国内空白、对提高下游制造企业国产化水平贡献突出的高端产品还有很多。在“品种特”的指导思想下,太钢形成了以高品质不锈钢、高牌号硅钢、高强韧钢等为代表的独具竞争优势的战略产品群,火车轮轴钢等众多产品都占据着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其中有些品种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以上。“太钢造”已成为享誉全球的一张新名片。

  2012年,太钢围绕“研发一批、转化一批、储存一批”的产品开发模式,确立了“八个突破、九个规模、十个增长”的总体目标。这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走在港珠澳大桥上、坐在丰田汽车上、行进在高速铁路上,人们都会感受到太钢产品带来的舒适感受。

  在高精尖产品层出不穷的背后,是太钢装备与工艺的不断升级与更新,新工艺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不仅为太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与环境实现了和谐发展。

  氩氧炉是生产不锈钢的关键装备,国内最早的氩氧炉就是由太钢自主研发建设的。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改进,氩氧炉不仅在产量上跳跃前进,在质量上更是飞跃不少。特别是炉龄攻关,45吨氩氧炉炉龄如今已超过151次,达到了行业最高水平。

  针对全球镍资源紧缺的状况,太钢从工艺改进入手,使用铬镍生铁替代纯镍。通过不断攻关,如今铬镍生铁的使用比例已达到近60%,大幅降低了不锈钢生产成本。

  双相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等含钼不锈钢也是太钢的新、特产品。太钢的科研人员面对当时钼铁价格居高不下的现状,立足现有装备从工艺上找到突破,创造性地采用氧化钼替代钼铁,钼的收得率超过98%。与钼铁相比,此举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吨钢创效可观。太钢敢于创新的精神和乐此不疲的创造能力,让太钢迅速抢占了一个个世界不锈钢技术研发的制高点,太钢影响力日显重要。

  转型助力绿色崛起

  太钢的百里厂区,“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这样的直观描述毫不夸张。“将一个过去的老钢铁企业建设得像花园一样,简直不可思议。”参观过太钢厂区的人曾这样惊叹。

  太钢如何实现“厂”与“绿”的和谐发展?太钢董事长李晓波给出了答案:“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发展的基础,企业与城市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企业自觉的行动,作为绿色转型的内在动力。”

  在太钢能源动力总厂的污水处理中心记者看到,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神奇般地“变”成比饮用标准还高的纯净水。目前,太钢吨钢耗新水量为1.28吨,是全球钢铁行业最好水平。从工业废水的处理不难发现,太钢倡导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结构升级是太钢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十一五”以来,太钢紧抓结构调整机遇,高起点实施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淘汰了所有的旧焦炉、小高炉、小电炉及落后冶炼、轧制装备。期间,太钢淘汰落后炼焦能力130万吨、烧结能力500万吨、炼铁能力60万吨、炼钢能力100万吨。为提高循环经济的科技含量和社会引领力,“十一五”期间太钢累计投资82亿元,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实施了87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形成了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每年增加产值24亿元,增加效益9亿元。现如今,太钢各项节能环保指标在中国钢铁行业中均处于领先水平。

  2011年7月16日,太钢冶金除尘灰资源化工程A炉成功出铁,标志着太钢投资兴建的国内首套可同时处理不锈钢除尘灰和碳钢除尘灰的全功能冶金除尘灰资源化装置建成投产,也标志着太钢循环经济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实现了废弃物全部回收再利用,而且实现了废水、废气和废弃物全部循环再利用。

  在打造企业内部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三个循环产业链的同时,太钢还不断拓展企业在高能效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化处理、先进循环技术输出、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功能,加快推进由企业自身的小循环向城市的大循环转变。凭借着科技创新,太钢一次次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追溯走过的足迹,重温岁月的记忆。至今太钢人仍记得2011年集团明确提出的“十二五”末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的奋斗目标。由此,在实践“十二五”规划的奋斗途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清晰的轨迹:围绕着做强主业、延伸发展、多元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始终发挥装备、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带动产品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时至今日,可想而知这些年的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写满了怎样的艰辛与辉煌。值得欣慰的是,以钢铁主业为主、多元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已然形成,一个管理高效、追求创新、由大到强的现代化国际一流钢铁企业呼之欲出。

  在世人的关注中扬帆起航,在科学发展的征途中极目远眺。太钢的每一点发展、每一个进步,无不体现着太钢人思想的大解放和视野的大开阔。在困境中崛起,在崛起中奋进,英雄的太钢人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优势独创的成功之路。

  文/闫剑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