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得起热钱冲刷吗?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经得起,热钱,冲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5-11 09:14
“海南经济区获批的时间不长,政策真的落实下来后,效果怎么样现在还不好说。整个板块太热了,对海南岛获批后的效果不一定好,肯定会有种种影响。我们因此还停牌了一段时间,本身就反映了一些问题。”
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海南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表示,目前的海南正处于较为敏感的时期,他们非常担心,继一波又一波的炒作之后,炒作“后遗症”会不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海南的上市公司经得起热钱的冲刷吗?他们一方面害怕,一方面又积极打着“区域牌”,曾经数度涨停的罗牛山(000735.SZ)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就是想利用一下这个概念,希望地方政府能给些政策,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个想法,最终能否实现,还要看政府能
不能批准。”
4月初,罗牛山对外公告称,为进一步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完善公司产业链,更好地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公司拟与天津恒泰牧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海南罗牛山肉类加工产业园有限公司”。罗牛山称,随着 2009年底海南“无疫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和 2010年初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公司的发展迎来了机遇和挑战。设立该公司有利于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完善公司产业链,更好地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
曾经“受过伤”的海南,到底该如何利用好区域概念这把双刃剑?
耀眼的“红色行情”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之前,便早已有嗅觉灵敏的开发商竞相布局房地产业。
国际旅游岛的区域规划概念给了海南的上市公司很多想象。自《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今年初推出以后,海南板块不少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数次封死涨停板。除了与旅游相关的产业以外,该意见还明确提出,要建设和经营好免税店,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购物中心。
资本是敏锐的。蜂拥而来的游资迅速进入了海南的上市公司,和十几年前造成海南泡沫的失控金融信贷资金不同,这一次,明显有些热情过度的是民间资本。
海南板块上市公司开始了其耀眼的“红色行情”,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房地产业。海南房地产和土地价格不断攀升,据说介入海南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和开发资金已经超过数千亿元,“东方夏威夷”开始上演资本盛宴。
而据更早的报道,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之前,便早已有嗅觉灵敏的开发商竞相布局房地产业。进驻海南最多的是东北商人和大批浙商,还有一些来自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的全国性开发商。诸如雅居乐、富力、万科、鲁能、新世界、保利地产、华润、中信等知名地产开发商。
面对岛外资本的追捧,海南的上市公司也开始了借力“区域牌”在房地产领域的抢滩布局。4月中旬,海南高速(000886.SZ)披露了公司以 3亿元竞得海南儋州东坡雅居置业有限公司 100%的股权,其竞拍的主要原因是,东坡置业目前的资产主要是位于儋州市那大城北新区国盛路北侧的 625801平方米土地(约 938.7亩)。海南高速称,土地属稀缺性资源,在海南省实施国际旅游岛和加快西部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海南的基准地价将会不断提高。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主营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海南高速,已经越来越像一家地产公司。事实上,公路投资补偿收益、房地产开发和酒店服务是海南高速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分析师认为,公司的公路补偿收益正在萎缩是房地产业务成为公司新发展领域的重要原因。公开资料显示,海南高速在三亚、琼海和海口都有不同规模的开发项目,有机构甚至预测称,2010年公司的房产开发收入将超过公路收入。
然而,很多人颇为不解的是,如果说与海南旅游沾边的房地产企业和其他企业、项目受到人们追捧是常情,那么商业型开发地产受到的热捧最多就显得有些让人担忧了。“产品结构与国际旅游岛的概念不能对应,商业地产而不是度假地产涨价了,这些是最大的隐患。 ”金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不过,推动房地产发展无疑只是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狭隘理解,国际岛建设还将给更多的行业带来机会。3月 17日,海南航空(600221.SH)称,将于2010年 5月 28日开通上海—布鲁塞尔直航航线,这将是海南航空在华东地区开通的首条洲际航线。早在今年 1月,受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政策影响,海口、三亚机场旅客流量较往年同期大幅增加,其中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近42.5%,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旅客流量已突破 100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最高。海南航空当时就表示,已经对其海南的市场战略进行了规划和部署,以开辟国际航线为重点,全力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未来,配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航将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加大力度开发海南始发的国际、地区航线。
有分析师认为,假如未来公司的市场份额和运力配置比例保持稳定,分别为 50%和 25%,其他 75%运力覆盖区域不增长,仅仅考虑海南地区的业务,公司 2010年的总客运量就可能增长约 8%。
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陈露对《英才》记者总结分析表示,海南上市公司的收益主要体现在,未来国家将在海南基础建设方面加快投入,并且从航空、公路、机场、港口全方位完善,从而配套海南岛相关旅游设施的建设,保障客流运输的流畅,而参与基础建设的公司将在建设完成之后获得相关稳定的客流收入。旅游行业将在今后海南旅游岛建设过程中有爆发性成长,而房地产行业将直接受益于海南岛规划建设。在此基础上,海南的购物商业会有较大改善,这也将给相关行业带来机会。
未来可能一地鸡毛?
业界对海南的担忧与反思一直没有停止,很多人拿海南与迪拜进行比较,认为海南也有可能面临迪拜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重创。
“海南省已获批为国际旅游岛,但相关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其对公司的实质性利好目前无法预测。”罗牛山董秘办向《英才》记者表示。有分析师认为,从目前许多的区域经济规划来看,虽然资本市场上已经热火朝天了,但实质上的配套政策推进还有待时日。
当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区域概念就是一把双刃剑,原本想赶海南开发末班车的 ST筑信 (600515.SH)就遭遇了梦破的冲击。就在 4月 1日愚人节那天,ST筑信因暂停重组而复牌,并被时做出的承诺,以不低于 5亿元的优质资产注入海航,提高 ST筑信的盈利能力并增强其持续经营能力。然而,自2008年以来已经连续两年亏损、迫切需要重组的 ST筑信仍以失败告终。业内人士指出,ST筑信此次重组搁浅的原因,有可能就是因为海南旅游岛规划获批之后导致的海南房价飙升。
业界对海南的担忧与反思一直没有停止,很多人拿海南与迪拜进行比较,认为海南也有可能面临迪拜般的房地产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早在 2009年 5月 6日,ST筑信控股股东天津大通及一致行动人天津市艺豪科技与海航置业签订增资协议。三方议定增资完成后,新生地产持有 ST筑信 6972.2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
23.59%),成为海航的第一大股东,而海航置业以占总注册资本 67%的比例,控制新生地产,从而间接控股 ST筑信。按照海航置业增资时的承诺,海航置业继续促使天津大通履行在 ST筑信股改
很多人拿海南与迪拜进行比较,认为海南也有可能面临迪拜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重创。
……
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海南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表示,目前的海南正处于较为敏感的时期,他们非常担心,继一波又一波的炒作之后,炒作“后遗症”会不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海南的上市公司经得起热钱的冲刷吗?他们一方面害怕,一方面又积极打着“区域牌”,曾经数度涨停的罗牛山(000735.SZ)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就是想利用一下这个概念,希望地方政府能给些政策,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个想法,最终能否实现,还要看政府能
不能批准。”
4月初,罗牛山对外公告称,为进一步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完善公司产业链,更好地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公司拟与天津恒泰牧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海南罗牛山肉类加工产业园有限公司”。罗牛山称,随着 2009年底海南“无疫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和 2010年初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公司的发展迎来了机遇和挑战。设立该公司有利于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完善公司产业链,更好地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
曾经“受过伤”的海南,到底该如何利用好区域概念这把双刃剑?
耀眼的“红色行情”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之前,便早已有嗅觉灵敏的开发商竞相布局房地产业。
国际旅游岛的区域规划概念给了海南的上市公司很多想象。自《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今年初推出以后,海南板块不少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数次封死涨停板。除了与旅游相关的产业以外,该意见还明确提出,要建设和经营好免税店,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购物中心。
资本是敏锐的。蜂拥而来的游资迅速进入了海南的上市公司,和十几年前造成海南泡沫的失控金融信贷资金不同,这一次,明显有些热情过度的是民间资本。
海南板块上市公司开始了其耀眼的“红色行情”,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房地产业。海南房地产和土地价格不断攀升,据说介入海南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和开发资金已经超过数千亿元,“东方夏威夷”开始上演资本盛宴。
而据更早的报道,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之前,便早已有嗅觉灵敏的开发商竞相布局房地产业。进驻海南最多的是东北商人和大批浙商,还有一些来自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的全国性开发商。诸如雅居乐、富力、万科、鲁能、新世界、保利地产、华润、中信等知名地产开发商。
面对岛外资本的追捧,海南的上市公司也开始了借力“区域牌”在房地产领域的抢滩布局。4月中旬,海南高速(000886.SZ)披露了公司以 3亿元竞得海南儋州东坡雅居置业有限公司 100%的股权,其竞拍的主要原因是,东坡置业目前的资产主要是位于儋州市那大城北新区国盛路北侧的 625801平方米土地(约 938.7亩)。海南高速称,土地属稀缺性资源,在海南省实施国际旅游岛和加快西部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海南的基准地价将会不断提高。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主营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海南高速,已经越来越像一家地产公司。事实上,公路投资补偿收益、房地产开发和酒店服务是海南高速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分析师认为,公司的公路补偿收益正在萎缩是房地产业务成为公司新发展领域的重要原因。公开资料显示,海南高速在三亚、琼海和海口都有不同规模的开发项目,有机构甚至预测称,2010年公司的房产开发收入将超过公路收入。
然而,很多人颇为不解的是,如果说与海南旅游沾边的房地产企业和其他企业、项目受到人们追捧是常情,那么商业型开发地产受到的热捧最多就显得有些让人担忧了。“产品结构与国际旅游岛的概念不能对应,商业地产而不是度假地产涨价了,这些是最大的隐患。 ”金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不过,推动房地产发展无疑只是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狭隘理解,国际岛建设还将给更多的行业带来机会。3月 17日,海南航空(600221.SH)称,将于2010年 5月 28日开通上海—布鲁塞尔直航航线,这将是海南航空在华东地区开通的首条洲际航线。早在今年 1月,受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政策影响,海口、三亚机场旅客流量较往年同期大幅增加,其中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近42.5%,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旅客流量已突破 100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最高。海南航空当时就表示,已经对其海南的市场战略进行了规划和部署,以开辟国际航线为重点,全力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未来,配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航将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加大力度开发海南始发的国际、地区航线。
有分析师认为,假如未来公司的市场份额和运力配置比例保持稳定,分别为 50%和 25%,其他 75%运力覆盖区域不增长,仅仅考虑海南地区的业务,公司 2010年的总客运量就可能增长约 8%。
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陈露对《英才》记者总结分析表示,海南上市公司的收益主要体现在,未来国家将在海南基础建设方面加快投入,并且从航空、公路、机场、港口全方位完善,从而配套海南岛相关旅游设施的建设,保障客流运输的流畅,而参与基础建设的公司将在建设完成之后获得相关稳定的客流收入。旅游行业将在今后海南旅游岛建设过程中有爆发性成长,而房地产行业将直接受益于海南岛规划建设。在此基础上,海南的购物商业会有较大改善,这也将给相关行业带来机会。
未来可能一地鸡毛?
业界对海南的担忧与反思一直没有停止,很多人拿海南与迪拜进行比较,认为海南也有可能面临迪拜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重创。
“海南省已获批为国际旅游岛,但相关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其对公司的实质性利好目前无法预测。”罗牛山董秘办向《英才》记者表示。有分析师认为,从目前许多的区域经济规划来看,虽然资本市场上已经热火朝天了,但实质上的配套政策推进还有待时日。
当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区域概念就是一把双刃剑,原本想赶海南开发末班车的 ST筑信 (600515.SH)就遭遇了梦破的冲击。就在 4月 1日愚人节那天,ST筑信因暂停重组而复牌,并被时做出的承诺,以不低于 5亿元的优质资产注入海航,提高 ST筑信的盈利能力并增强其持续经营能力。然而,自2008年以来已经连续两年亏损、迫切需要重组的 ST筑信仍以失败告终。业内人士指出,ST筑信此次重组搁浅的原因,有可能就是因为海南旅游岛规划获批之后导致的海南房价飙升。
业界对海南的担忧与反思一直没有停止,很多人拿海南与迪拜进行比较,认为海南也有可能面临迪拜般的房地产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早在 2009年 5月 6日,ST筑信控股股东天津大通及一致行动人天津市艺豪科技与海航置业签订增资协议。三方议定增资完成后,新生地产持有 ST筑信 6972.2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
23.59%),成为海航的第一大股东,而海航置业以占总注册资本 67%的比例,控制新生地产,从而间接控股 ST筑信。按照海航置业增资时的承诺,海航置业继续促使天津大通履行在 ST筑信股改
很多人拿海南与迪拜进行比较,认为海南也有可能面临迪拜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重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