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36天》直面不适
- 来源:旅游新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周洁,裸睡,铁丝床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3 08:34
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疯传的“女艺术家裸睡铁丝床36天”的新闻,你有没有看过?娇小的姑娘光着身子躺在张牙舞爪的铁丝床上,皮肤被压出一道道红痕,一不小心就会被划伤……这些刺激感官神经的照片让女艺术家周洁一下子火了。外国媒体、国内门户网站和各大报纸通通报道她,有的把这件事当成娱乐,有的揪住她自述里的一句“不知道要表现什么”不放,算做是她裸体炒作的罪证。而在周洁看来,《36天》的初衷是与所有参与者共同去认识生活中被意识到或者是不被意识到的不适感,而裸睡本身毫无意义,只因肉体与铁丝冲突对撞能产生更好的展览效果。
艺术启蒙,从画痰盂开始
1986年出生的周洁,2012年刚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她的艺术道路启蒙于小时候住在她家隔壁的一位老爷爷。小周洁像个男孩,成天狂奔在田地间,大堤上,江边,橘子树下,土坡上……妈妈说她太野,唯一能让她消停下来的便是坐在板凳上胡乱图画的时候,她安静认真地画自己公主的模样。父母因为太忙,无暇照顾她,母亲见她唯有画画时才坐得住,就把她送去了隔壁邻居的一位爷爷家,学画画。她还记得他姓唐,小周洁住的丹州乡所有人家的遗像几乎都出自他手。对于画画,他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可以说自学成才,但在丹州乡可是大名鼎鼎的画家。
每个周末,小周洁就乖乖坐在他旁边,他画遗像,小周洁就在他旁边画他的痰盂,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周洁小学毕业。也正是这些每一个安静画画的周末,开启了周洁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
那位老爷爷现在依然还在那所老房子里,画着遗像,顺便也教当地的小朋友画画。周洁考上中央美术学院后,只见过他一次,记忆里当时他笑得特别开心,“我的学生上了中国最好的美术大学”,他经常这样跟人提起,周洁也十分感谢他,是他,成就了现在的她。
横空出世的“裸睡”艺术家
从小画画,考取专业院校,签约画廊,开个展,玩艺术,功成名就或是一事无成,这似乎成了大多数美术专业院校学生的既定人生轨迹,但是大概就在两个月前,这个叫周洁的女孩,几乎一夜之间就成了网友热议人物,把她推向风口浪尖的正是她在自己的个展《36天》上的裸睡行为。
从8月9日到9月13日,36天,这段时间周洁一直生活在展厅里,一张未完成的铁丝扎成的单人床,一堆铁丝编织的“毛绒玩具”半成品,维持一个多月生活的食物,几套衣服几盏灯和三个全透明垃圾箱。大部分时间她都在尝试完善这些铁丝雕塑,累了就在铁丝床上休息,饿了就吃备好的食品。展厅的二层有卫生间和浴室。当然,她还有手机,可以用来上网打电话翻微信甚至是玩游戏。
原本只是希望在36天这个展期内完整呈现自己的生活,与自己所创作的床发生艺术碰撞,“可以裸睡、可以穿着衣服,没有预设、没有计划,这就是生活。”至于由“裸”到“火”,关于这一对因果关系,周洁在这之前完全没考虑过,更没想过要靠此制造新闻噱头,她更关注从铁丝雕塑到现场的每一个细节带给观众的感受。
周洁对于《36天》的想法其实是今年5月才开始有的,筹备期前后不过3个月,所以几乎每一天都像在战斗,也就没有更多的心思去考虑作品外的问题。她先是设定了床和玩具大致的样式,同时也翻了一些可能和这个展览有关的文献资料。6月初她和策展人杭春晓在望京北小河公园边上的咖啡馆聊了一下午,确定了展览基点和大体的框架,但仍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是意见的冲突,所以之后的工作就是一边埋头做雕塑一边梳理思路。这段时间她经常否定自己,同时似乎有好几个声音不断在争论。
直到7月下旬,她才开始考虑展场细节,比如说用不用地毯,什么颜色,射灯还是台灯,挂不挂时钟,要不要桌子和椅子……这时她才知道,《36天》会是个不错的展览。
《36天》的初衷是与所有参与者共同去认识生活中被意识到或者是不被意识到的不适感。而裸睡本身毫无意义,之所以选择以裸睡铁丝床开幕,完全是因为她觉得裸睡与床的关系更强烈,肉体与铁丝冲突对撞能产生更好的展览效果,“加上自己生活中也是裸睡”。
铁丝不是唯一之选,却是最合适之选
《36天》个展,周洁将创作材料由她最擅长的陶瓷改为了铁丝,但依旧跟以往一样,特别复杂,需要耗费特别大的心力。
之所以选择铁丝,是因为它是被所有人熟悉的材料,而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双重属性,它带来的心理暗示和感受也是人们所熟知的。铁丝首先具有保护和固定的功能,可以说我们在生活中频繁使用铁丝正是因为它的这类功能。但铁丝会在不经意之间刺痛你或是划伤你,也就是说铁丝带有隐隐的威胁。对于《36天》来说,铁丝也许不是唯一的可选材料,但周洁却认为是最合适的。
周洁坦言,睡在扎人的铁丝床上,是难受的,在这个过程中,她也经历了惊慌、抵抗和倦怠,基本是不可挽回地在下沉。说“基本”是因为在一些层面上她的情绪经历了反转,再下沉下去就是毁灭了,她不得不进行调整,无论是否有意识地这样做。
雕塑作品源于生活体验和感受
周洁的走红程度比很多人预想的快,但这并不是偶然,她的艺术才华,早在读书时已展现出来。一个人若非对艺术抱有极大的热忱,是做不出那样的作品的。
周洁从大二开始接触雕塑,尤其擅长把玩陶瓷,2011年,周洁举办了首个个展《内观》,那是她在景德镇辛苦工作两年的成果。在景德镇筹备《内观》的那段时日对于周洁来说简直不堪回首,不仅是因为景德镇雨季和冬天里的天气让人恼火,更因为陶瓷作品本身得依靠相当好的运气。
她的陶瓷作品极为精细和繁复,大件的雕塑和密密麻麻的陶瓷小件熔铸在一起,需要耗费巨大的工作量,一件作品往往要用上数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真正让她崭露头角的是她创作的一件名为《CBD》的雕塑作品,一片用陶瓷制成的北京中央商务区。那件作品在毕业展时就被白兔美术馆收藏,也正是在毕业展上难以掩盖的才华被北京现在画廊发现,促成了她和画廊之间的合作,到目前为止,她是现在画廊代理的最年轻的艺术家。
周洁是一个感性的人,大多数的作品直接源于生活体验和感受。她的创作很注意与材料、作品本身的交互体验。周洁说,雕塑的创作并不与生活分裂,其感触也与生活本身无多大区别。如果生活可以是艰辛的或者无聊的,雕塑创作也可以是。
周洁
1986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个展
2014年《36天》——周洁个展,北京现在画廊,北京
2012年《内观》——周洁个展,北京现在画廊,北京
群展(部分)
2014年巴塞尔香港艺术博览会,香港
2013年旺加拉塔艺术馆,旺加拉塔,澳大利亚
荷姆斯提特艺术中心,墨尔本,澳大利亚
拉特罗布地区画廊,莫威尔,澳大利亚
2012年汉密尔顿画廊,澳大利亚
2011年澳华历史博物馆,澳大利亚
收藏
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
中央美院美术馆
和静园艺术馆
文|张元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