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叩开中国的大门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橄榄球,室内橄榄球
  • 发布时间:2014-11-12 15:26

  ——美式室内橄榄球登陆中国纪实

  被称为美国职业体育龙头老大的美式橄榄球,近几年来不断见诸中国媒体,这项对抗性极强、比赛场面火爆的运动悄消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一切要从三年前说起。

  四人圆桌会议

  2011年5月的一天,在北京三里屯一家日式餐厅里,两个中国人和两个美国人热烈讨论把美式橄榄球(室内)引进中国的事情。在美国,美式橄榄球有两个联盟。一个是国家橄榄球联盟(NFL),其产业规模、球队价值、联盟收益均排在美国橄榄球、棒球、篮球、冰球(NFL、MLB、NBA、NHL)四大联盟之首。另一个是规模略小,比赛规则基本相同,以室内比赛为特点的美国室内橄榄球联盟(AFL)。这四个人讨论的主题是后者。在座的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

  吴骅,曾是人民日报的资深体育记者,采访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等大赛,后来在一家外贸公司任总裁长达13年,对体育新闻报道和市场经营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洪刚,清华大学77级的高材生,后旅居海外,在IT行业工作多年,近几年活跃在服务外包、健康养老的国际合作领域,有着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和资源。

  马丁,美国加绩集团老板,费城室内橄榄球队股东之一。另一个美国人盖瑞是加绩集团驻中国的总代表。当笔者与吴骅谈起如何接触到美式橄榄球时,吴骅侃侃而谈:“作为一个老体育人,应该做尽自己所能,在改善中国孩子的身体素质方面做点贡献。刚巧碰上了橄榄球的事,一下就上心了。”

  为什么选择室内橄榄球,而没有选择室外场地橄榄球,吴骅觉得室内橄榄球在中国推广应该更容易些。场地橄榄球队伍庞大,每队建制要65人左右,而室内橄榄球每队建制只有24人,场地小,攻防转换快,得分高,更具观赏性。观众甚至可以在场边听到球员的呼吸。从推广和投资的角度来看,室内橄榄球显然更适合中国。参与者从运动中可以获得同样的自信和强壮的体魄,比赛中体现的团队精神和兄弟般的友谊更为可贵,这项运动值得向中国的男孩子们推广。

  四个人达成共识,中美两方各自发挥优势,制定详细的商业计划和推广实施方案。马丁一行返美后向AFL(美国室内橄榄球联盟)理事会汇报了情况。很快,AFL组织了包括联盟主席杰瑞在内的考察团,当年12月赴中国考察相关情况,向中国橄榄球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大正正式确认美国AFL联盟支持将美式橄榄球引进中国。

  在中国推广室内橄榄球运动的前期准备已经水到渠成,第一笔融资到位后,引进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2012年2月,以推广美式橄榄球为主要业务的“橄榄国际传媒”应运而生,吴骅出任总裁,马丁任董事长。美国AFL正式授权橄榄国际传媒在中国推广该项目。

  从零开始

  起步十分艰难,吴骅率领的中方团队广泛搜集有关美式橄榄球的信息资料,把美方提供的所有资料翻译成中文。为了少走弯路,吴骅多次向盈方传媒总裁马国力、新华社体育部主任许基仁、中国日报首席信息评论员杨心伟等请教,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推广之路。

  这一年8月,美国橄榄球界颇有影响力的罗恩.加沃斯基第一次来到中国,以合伙人身份参与在中国推广美式橄榄球(室内)的讨论。这位曾在“超级碗”夺冠队中的四分卫,现任美国麦克斯威尔橄榄球俱乐部主席和ESPN橄榄球转播首席评论员,对在中国推广这项运动充满激情。

  李大正提出一个很好的思路。像这样的非奥运会项目不能指望国家拨款,要完全走市场的路子。他建议,体育院校都有自己的体育社团,借助他们建队,投钱少,比较容易做起来。这个建议被采纳,和6个体院签订了合同,组建了北京、天津、武汉、河北、山东、西安6支体院队伍。

  队伍组建之初,各院校热情不高。经过橄榄国际团队人员反复推介,观看介绍小片后,大家开始感兴趣,觉得这个项目挺好玩的,而且有头盔,护具,防撞墙等装备,不容易受伤。然而,组建起队伍后,谁来教、教什么、怎样训练、如何比赛等一系列最基础的问题,对中方人员来说都需要从零开始。

  中国表演赛圆满落幕

  2013年5月,经过中美团队的精心策划,橄榄国际传媒在北京体院举办了首次美式橄榄球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班。教官是美方精心挑选派过来的,8人中有3个戴着联盟冠军戒指,是曾经获得过NFL冠军队成员或执法裁判。为了这次培训,国际橄榄传媒中方高层专程赴美考察,回国后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终于生产出中国第一块室内橄榄球场地。

  经过5天培训,参训的中国教练员、裁判员进行了100道题的考试。令美国教官们惊讶的是学员们全部及格获得证书,得分还很高。美国人感叹中国人学得快,适应能力强。

  橄榄国际传媒团队开始大胆酝酿在北京组织一场表演赛的计划,试图让中国观众现场观看美式室内橄榄球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有多好玩。

  在北京市对外友协的鼎力支持下,中美团队积极配合,组织工作扎实推进,促成2013年11月10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一场原汁原味的美式室内橄榄球表演赛,由费城东部明星队对阵亚利桑那西部明星队。

  除头盔等少量装备从美国进口外,比赛其他装备器材全部在国内解决,防护墙、缓冲垫、草坪、电视墙等统统在中国搞定。美方人员看过场地,完全出乎意料。一位资深裁判说:“这是我看到的非常好的橄榄球场地,在中国是第一个,在美国也能排在前三位。”

  团队中方和美方人员都担心表演赛没有观众,虽然开通了各种渠道的票务销售,也赠送了一些门票,但中国观众对美式室内橄榄球到底有多大兴趣,大家都没把握。洪刚回忆说:“我们跟海淀公安分局申请把首都体育馆看台全部打开,人家说:‘你们这项目不会有太多人,开南北看台就行了。’最后的情况却让我们喜出望外。不光在北京的外国留学生、使馆工作人员,还有其他城市的民间橄榄球队成员也从外地赶来看,比赛前三天把东西看台也打开了。观看比赛的有将近一万人,场面非常热闹。第一节比赛时有的观众还不太看得懂,到第二节基本都看懂了,下半场,场上观众和场内队员互动到位,气氛非常好。”

  表演赛出人意料大获成功。北京电视台现场直播,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北京日报等媒体和搜狐视频等新媒体做了大量报道。更多的人知道了美式室内橄榄球。美国媒体称此次表演赛在中国举行是历史性事件。

  不只是“高大壮”的游戏

  美国总统老布什谈到美国精神时曾说:“美国人应该庆幸,现代五项锻炼了巴顿,橄榄球熏陶了艾森豪威尔……”美国的大学橄榄球队四分卫可以轻松谋到硅谷、华尔街的差事,因为四分卫是智慧、果敢、组织能力强的象征。的确,美国橄榄球培养出了很多总统、高官、商业精英,无论是否成为职业选手,橄榄球运动的经历培养了他们精诚协作、勇于对抗、乐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无论在战场、商场还是政界,都是成功的要素。

  吴骅说,中国孩子非常需要集体项目。

  今年亚运会中国虽然拿了100多块金牌,但三大球一金未得,问题的根源早就不在国家队,而在学校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层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全家人围着孩子转,导致孩子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精神。推广集体项目,培养团队精神,这是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橄榄球比赛中,大家是一个整体,互相保护,教练通过麦克风通知四分卫,室内的就可以直接喊了。四分卫要在短短30秒把教练的意图布置给全场的运动员,大家必须按照这个意图执行,错了也要执行,这是橄榄球的重要理念,有利于培养参与者团队精神。

  美式橄榄球是个男人的项目。比赛中合理的剧烈冲撞,身体对抗强度大,会锻炼和激发男孩子的斗志、热情以及冒险精神和强烈的求胜欲望。中国的年轻人太需要血性和阳刚气,需要更强壮、彪悍的体魄。

  橄榄球很适合中国人。跑、推、抱、搂等技术很简单,但战术非常复杂,有上百种战术,需要全队高度默契,相互配合,四分位是场上的灵魂,大家都听他的。而且,这个项目入门门槛比较低,不需要专门练什么橄榄球童子功,不一定非要从娃娃抓起,只要有运动底子,半路出家也行,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玩,只要在同一个水平,就可以打得非常开心。比如现在民间的很多球队,有些公司的职员都五六十岁了,约了水平相当的人就可以打。总之,橄榄球是一个比较容易在大众中推广的项目。

  橄榄球是个高智商的项目,队伍中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不是清一色的大块头就能打。比如护锋需要壮实,大个子,跑锋要速度,要灵活性。这是个完全用手的项目,90%都用手。

  美国人一开始认为中国人身材比较瘦小,不适合打橄榄球,中国人也认为打橄榄球是“高大壮”人的运动,主要拼的是块头。可后来,美方派来的教练、裁判在各院校参观后发现,中国人当中也有不少“高大壮”的人,有的比他们条件还要好!他们很吃惊。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小个子队员也打得非常好,让人意外惊喜。

  吴骅举例说:“今年3月,我们在武汉搞了一次教学比赛,调了5个体院队参赛,每支队伍15人,美国也来了教练和裁判。调赛中所有的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全是中国的,美国教练和裁判只负责监督和纠正。河北体院有个学生,身高1米62,体重55公斤,很瘦小。刚开始时,美国人质疑这孩子能打橄榄球吗?他是跑锋,百米成绩10秒7。比赛中,他跟耗子似的在人群缝隙里穿梭,重心低,又灵活,速度很快,很多大个子根本防不住他。还有个学生身高1米70米,原来是练摔跤的。比赛的关键时刻,教练布置的战术就是拿着球往里冲,根本不传。他抱着球生往里拱,三个大个子拽他都拽不住,最后他成功达阵,得6分,把美国教练看得目瞪口呆,亲切地称他为‘坦克’。”

  在中国的很多大城市,都有一些自发组织起来的美式橄榄球队,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成都等地,一些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和曾经在海外留学的中国人因为狂热喜爱橄榄球,自发组织了至少十几支民间球队,自己掏钱租场地,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训练和比赛,玩得不亦乐乎。

  文明精神 野蛮体魄

  如果说橄榄球这项看似野蛮、对抗性很强的接触性体育运动其实挺适合中国人,有人信吗?估计绝大部分人都不信!但吴骅和他的团队伙伴们三年来踏踏实实地干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将美国室内橄榄球引进到中国。

  美式橄榄球在中国发展、普及,形成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中国橄榄球协会已经批准了第一次美式橄榄球全国联赛,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橄榄球嘉年华活动,但中国真正能开展起自己的职业橄榄球联赛尚需时日,也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悉心探索和艰苦努力,推广工作还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需要更多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参与和支持,形成真正的职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体制和机制。

  谈到前景,吴骅说:“我对橄榄球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希望更多的中国男孩喜欢和参与这项运动,从中找到快乐,把自己锻炼成‘文明精神,野蛮体魄’的纯爷们。”

  文 江红 图 程敏 富田 李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