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跨出第一步 收获掌声和欢呼
- 来源:新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今夜的滋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4 13:02
堪景
3小时扫完乌镇西栅
1日清晨7点,《今夜的滋味》4位主演刘又僖、李福存、童予硕、吴頔和剧团的技术总监丁鹏凯、导演助理张国玉以及抓蚂蚁的行政总监唐吉华都陆续到达机场集合,而我也带着随团记者及临时客串剧团音效师的身份加入到这个团队之中,怕耽误托运行李和登机的时间,甚至有演员通宵未眠。
演出所用的道具装满了一个超大号登山包,还有一些零散的道具被分装在不同的袋子里,托运这些行李已费了一番工夫。之后2个半小时的空中行程为剧团成员们提供了补充体力的时间,这段宝贵的睡眠在后来的乌镇首日行中算是帮了大忙。
抵达上海浦东机场,主办方的车早已等候在外,由于中途转道接了一个来自日本的剧团,到达乌镇时已是下午2点多,刚从天津滨海国际微电影节上载誉而归的导演唐煌也在此时抵达乌镇,抓蚂蚁的所有成员也顾不上吃饭,在主办方负责人彭宇浩的带领之下马不停蹄地赶往西栅景区办理出入证手续并展开漫长的堪景工作。
堪景是个走马观花却十分辛苦的活儿,从进入景区开始,每一处适于表演的空地都要做出多方面考量。景区入口处就是一个十分抢眼的染坊晒场,大片空地上搭起几米高的架子,一个个木桩整齐排列,架子上均匀挂满了蓝色草木印染的布条,这是乌镇特有的布料之一,一条条长布在阳光之下随风轻抚,聚集了大量游客围观留影。晒场旁一侧是一个巨大的梯形晒架,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简易的三层阳台,与《今夜的滋味》第一场戏中的场景不谋而合。这里自然也成了我们首选的场地。
既然已经来了,自然也不能放过更好的可能性,抓蚂蚁剧团一行9人深入景区,走过昭明书院、走过码头、走过女红街、走过露天电影院、走过恒益堂……整整3个小时,眼见天色已完全黑了下来,我们才最终停下脚步,最终决定,还是将演出定在最开始看中的染坊!也在此时,剧组的所有成员终于吃上了乌镇第一日的第一顿饭。
客串
不懂音效的记者不是好蚂蚁
堪景结束,酒足饭饱,正巧赶上乌镇戏剧节的开幕大戏《青蛇》上演最后一场,抓蚂蚁的成员们集体观看了这出大戏之后便匆匆回到酒店养精蓄锐。
距离演出正式开始还有14个小时,演员和幕后人员们却早已陷入紧张的情绪之中,演员在温习台词和改过的桥段,技术人员把随行道具反复检查又再次向主办方确认租借道具的数量,最紧张的大概是我。因为今年的古镇嘉年华单元邀请了300多支国内外的艺术团队,所以对每支团队的人数都有一定限制,我除了随团记者的身份之外,在出发前两周又被导演委以音效师的重任。
这对我来说可不算是轻松的活儿,虽说《今夜的滋味》这部戏并不长,但用到的配乐也多达10首,即使嘉年华版本做了删减也还是会用到7首左右,音效师在演出全程必须全神贯注地盯着舞台上演员的一举一动,掐准每一次音乐进入的时间,不能在音乐上出现失误。
首次参与演出,即使是做幕后,身为随团记者的我还是会怯场,要说“零失误”那绝对是在吹牛,首演当日就放错了音乐顺序,不过这次失误倒为后来几场的顺利演出铺平了道路。
开演
四位主演各有千秋
在上一期的报道中我们就曾介绍了这部戏在观众群中收获的反应,实际上,除了男主角挨的那一巴掌收获了叫好声之外,其他演员的表现也都赢得不少掌声。
古镇嘉年华的演出都在露天环境中进行,观众进入景区在任何一个景点都有机会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表演,而抓蚂蚁艺术联合体的演出场地在景区入口不远处,观众流量大,但流动性也非常强。演员吴頔以舞蹈开场,吸引了不少路过的观众驻足,这段以一个单身屌丝男的一天为原型设计的舞蹈颇具张力,挤公车、繁忙工作、独自归家忍受孤独等片段引起现场观众的共鸣。
吴頔退场之后,男主角李福存和女主角刘又僖登上梯形晒架,呈现出阳台上年轻男女偶遇的场景,以嗅觉作为聊天主题,技术组人员根据剧情发展在人群中释放咖啡、香水等气味,这种新颖的方式再度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待到饰演房东太太的童予硕一出场,观众群中立刻欢呼一片,只见他身着一件类似连衣裙,脚蹬一双16厘米的鞋底镂空恨天高,摇摇晃晃步下楼梯,轻呼一声“嗨!威利!”撩动了现场观众的心弦。这段表演是整出戏中节奏最快的部分,解开了女主角缇儿的身世谜团,勾起剧情悬念。随着剧情发展,寂寞难耐的房东太太表现愈加露骨,更献上一支性感热舞,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拍照摄影。
最后一段戏也颇为激烈,女主角此时已不再是缇儿,而是在叶子和娜娜这两个身份之间转换,失足女孩娜娜和威利上演了一出大胆的亲热戏码,随后打算冷漠离开,围作一圈的观众此时也早已从房东太太搞笑的性感戏份中走出,个个都屏住呼吸,静待下一步将要发生的高潮剧情。当娜娜转身狠狠扇了威利一巴掌,大声说“你的叶子已经死了!”时,观众一片哗然,竟有观众为这一巴掌叫起好来。剧情随着谜团的解开也进入尾声,演员谢幕时,台下响起热烈掌声,随后3天每天2场的演出都有条不紊地如此进行,观众的反响也十分热烈,更有来自重庆、北京和意大利以及巴西的艺术家前来看戏,并与抓蚂蚁艺术联合体的成员们交流。
学习
本土独立戏剧迈出第一步
在乌镇停留的6天,抓蚂蚁成员们除了每天下午2点——5点演两场戏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花在观看古镇嘉年华上各地艺术家的表演,以及特邀剧目的欣赏上。在这长达6天的表演、体验和发现中,抓蚂蚁的成员们也有不少收获。
在和乌镇戏剧节的运营副总孙荣波交流时,他颠覆了导演唐煌的一些观点。
一直以来,抓蚂蚁艺术联合体以独立剧团的身份坚持做着本土原创戏剧,用降低票价的方式吸引更多不了解戏剧的观众走进剧场,同时也开展了戏剧工作坊,为观众提供免费学习戏剧的平台,希望以这样的方式降低戏剧艺术的门槛,培养观众看戏的兴趣和习惯,将贵州本土戏剧市场的氛围一点点营造起来。从2013年抓蚂蚁艺术联合体正式开始运营至今,这个独立剧团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每一部戏都是在没有任何经济支撑的情况之下排练并上演,忠实的观众虽然不少,但新的观众却进入得非常缓慢。
孙荣波和唐煌曾在上海共同做过戏剧,同样经历过最为艰苦的时期,也亲眼见证了上海戏剧从无到有的发展经历。他告诉唐煌,戏剧市场氛围的营造不应该由独立剧团来做,政府是支持这种多元且有深度的文化形式的,他们来营造市场会比独立剧团做得更好且更有影响力,乌镇就是最好的例子,以戏剧文化带动旅游产业,提升乌镇的文化形象,就像法国的阿维尼翁一样。
对于带着本土戏剧走出贵州第一步的独立剧团抓蚂蚁来说,这样的观点无疑是引人深思的,导演唐煌提议结束演出回到贵阳之后就来一次头脑风暴,继续展示出本土独立剧团的魅力。
文丨本报记者 彭芳蓉 图丨唐音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