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总体上介绍了OECD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一些研究情况。我想这些情况对我们中国当前实施终身教育这一战略和十六大提出的“建立学习型社会”这个目标来说,提出了很多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挑战。我把这些概括为四个方面,同时我也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OECD国家在这些方面大多已经走过的或已经进行完的研究,并结合中国的情况作一些分析。第一是终身学习与传统教育的差别。第二是终身学习的责任主体到底是谁。第三,终身学习的认证系统以及应该怎么来建立。第四,终身学习的评估指标应该怎么来考虑。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我们现有的教育和学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差别?它是不是就是一个简单的时间的延长呢?或者是不是就是一个简单的空间的拓展呢?应该说它具有时间延长和空间拓展的含义,或者说是数量增加的含义。但更重要的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这样一种理论和实践的提出反映了一种教育的社会地位的变化。这一点是我们在考虑终身教育的政策和实施终身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定位。在这种社会地位的变化中,最关键的一个特点就是教育与整个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和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的发展关系方面的变化。如果说过去的那样一种针对性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准备性的、阶段性的,那么在今天它更多地成为一种基础性的、全方位的,而且与社会、经济的联系不仅仅是时间的先后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渗透的关系。所以这样一种历史的差别,我想是我们在终身教育的时间、政策和分析研究方面非常重要的认识上的基础和前提。包括从终身教育在我们国家的变化来看,大家也可以看到,与我们提出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学习的这样一个体系相配合,我们国家已经提出了教育不仅仅是作为社会的一个部分,而是社会一个基础性、一个全方位的活动。实际上这种提法恰恰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是非常一致的。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也认为终身教育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一种时间上教育的拓展,而是体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取向和态度。我认为这种提法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我们在用过去的教育理论研究今天的终身学习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理论本身应该作哪些创新、哪些发展和哪些变化,值得大家共同思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