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 来源:卫生部公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骨科手术,形成原因,静脉血栓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4 14:25
摘要:目的:对完成骨科手术之后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以及如何有效进行预防和诊治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38例完成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通过细致、科学合理的观察,在早期,若能积极地进行预防、并予并及时发现和进行有效治疗,可以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完成骨科手术以后,导致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具有多种因素,在临床上,应把具有针对性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加以应用,可达到积极控制的效果,此外,及早诊断、并实施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病人生活、生存质量。
关键词: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DVT——即临床医学上所谓的深静脉血栓,这种血栓主要是深静脉内的血液因出现异常凝结以后,就会阻塞静脉管腔,从而导致静脉回流出现极大的困难。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最为经常的就是其下肢产生深静脉血栓(DVT),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就将带来一系列后遗症,患者下肢出现诸如水肿、局部皮肤或者全身皮肤产生皮炎症状、继发性静脉曲张以及形成局部色素沉着等等;此外,血栓一旦出现脱落,有可能随着血液返流,极易给患者带来肺动脉栓塞。因此,在骨科围手术期中,最为普遍的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实践表明,这种并发症给患者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具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在个别情况下,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和伤害。以下就结合我科于2009年4月至2012年8月所收治的各类骨科患者为例,在对他们进行骨科手术以后,其中发生下肢脉血栓(DVT)的38例,现就这38例下肢脉血栓(DVT)的临床资料进行较为深入的回顾分析[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后发生下肢脉血栓(DVT)的患者36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5岁~68岁,平均年龄为50.5±3.5岁。其中18例(男患者10例、女患者8例)发病部位在右下肢,12例(男患者8例、女患者4例)发病部位在左下肢,8例(男患者3例、女患者5例)发病部位在双下肢。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患者实施脊柱骨手术,3例患者实施踝关节手术,9例患者实施膝关节手术,10例患者实施股骨干手术,4例患者实施腰椎手术,5例患者实施髋关节手术,2例患者实施胫排骨手术。
1.2患者手术后临床表现
①在肢体皮肤上产生潮红症状;②在肢体皮肤上产生暗红症状;③在肢体皮肤上产生青紫症状;④部分皮肤在温度上显著升高;此外,还有部分患者下肢产生轻度弥漫性水肿,并出现指压性疼痛及凹痛,如果进行较为剧烈的活动,这些患者就感觉有较为强烈的疼痛产生;患者下肢体,其周径均不同程度增加到4cm~9cm左右,若指压小腿三头肌肉、大腿内侧深静脉出以及腹股沟、则产生较为明显疼痛感;体温出现较低程度的发热,但通常不高于390C,血小板计数出现升高。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以及X光、彩超等检查确诊。
1.3治疗方法
1.3.1药物治疗
1.3.1.1对患者进行注射尿霉素100000——500000U/次,在250mL生理盐水进行溶解,再经患患者病肢进行静点,大致每天一次到两次,或者以纤溶酶300U/次,大致每一天一次,连续使用五天。
1.3.1.2把0.45mL低分子肝素溶解于250mL0.9%NaCl水溶液中,再经患者病肢进行缓慢静滴,每天一次至两次,连续使用六天。
1.3.1.3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低分子右旋糖酥500mL,再经患者病肢进行静点,每一天一次,连续使用7天——14天。
1.3.1.4要求患者口服以下药品:a阿斯匹林肠溶片、b华法林、c潘生丁等,要求患者连续使用30天——90天。
1.4一般治疗
要求患者一定要躺在床上进行最充分的休息,绝对不许轻易走动,并要求患者把患肢抬高起来,在正常情况下,严禁以下行为:a对患肢进行热敷、b对患肢进行按摩、c未经医生许可,绝对不许患者参与较为剧烈的活动;为有效避免患者产生肺栓塞等并发症,对于感觉特别疼痛的患者,可使用镇静止痛方面的药物来帮助患者缓解痛苦;此外,还要要求把弹力袜穿上,或者要求患者采用弹力绷带,进行适当的足踝部活动。
1.5介入治疗
为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在患者下腔静脉行滤器植入术,这种介入治疗对于以下这些情况,效果尤为显著:①抗凝后继续反反复复、多次出现栓塞的患者;②已经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患者;③具有抗凝禁忌症的患者;③完成手术以后、进行置换关节且有高度危险因素的患者。
1.6手术治疗
对患者实施下肢静脉导管取栓;众多临床实践表明,在患者发病以后三天至五天来进行手术,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因为这时候对于患者来说,其血栓尚未完成出现机化,在对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也不会对血管壁造成过大的损伤,也可较为轻易取出栓,完成手术之后,产生并发症、后遗症的概率也比较低。
2结果
通过临床治疗,这38例患者都取得了极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再通过随机访问、随机观察以及定期复查,这38例患者都没有产生肺栓塞,也没有出现脑栓塞,更没有发生较为严重的因并发症而带来大出血;此外,在这38例患者中,均无出现下肢软组织坏死等这种较为严重的后遗症。
3讨论
3.1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②静脉血流出现瘀滞;③静脉壁受到较大的伤害。对于绝大部分病人而言,深静脉血栓,就是来源于其小腿肌肉处的静脉丛,在没有对病人实施任何治疗这一状况下,其小腿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可高达四分之一,而且还可能在小腿周围附近的静脉出现延伸,而大部分程度严重的栓塞就是小腿近段静脉。
3.1.1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来自手术刺激而促使血小板数量急剧增加,从而极大增强其粘附性;如果由于手术而引起病人出现失血或者脱水,这将致使病人血液产生浓缩而增加其血细胞数量。
3.1.2静脉血流出现瘀滞。因进行手术而对病人施于全身性麻醉,这就很有可能让病人的肌肉表现为全部麻醉状况或者让病人静脉产生扩张现象,这就促使静脉流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病人通过手术后,因需制动其下肢,再加上患者需较长时间卧床,这就让患者下肢肌肉一直维持在某种松弛状态,最终促使患者血流出现瘀滞。
3.1.3静脉壁受到较大的伤害。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如果存在着不很合理的机械性操作而导致必须用上止血带,这不仅会对静脉壁带来极大的挫伤,而且还会引起血小板产生黏附现象,最终引起纤维蛋白出现沉淀而带来血栓的出现。
杨永松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