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是一种软实力

  每年10月,全世界人都会翘首等待诺贝尔奖的公布,并为此热议。这个来自北欧瑞典的大奖,让我们生出太多的期望和梦想,以及比较。亚洲某某国家有多少诺贝尔奖得主,欧洲某某国家有多少诺贝尔奖得主,世界某某国家有多少诺贝尔奖得主……我们会对比,标准就是一个奖项。

  瑞典这个不到千万人口的国家,并无深厚的历史文化,也无多少波澜壮阔的大事件和大人物,更无威风凛凛的航空母舰、宇宙飞船。当然,人们或许知道沃尔沃、宜家、爱立信这些瑞典的跨国公司,但真正有着广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还是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的主办方是诺贝尔基金会,一个用诺贝尔先生的遗产成立的基金会。诺贝尔绝不会想到,他的一个慈善之举,竟会成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和象征,历经数十年乃至百年、千年。 这就是国界挡不住的“软实力(Soft Power)”。

  伴随着全球化的强化,教育、环境、医疗、科技,乃至人文、宗教问题的凸显,短视的政治仍旧束手无策。尝试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慈善,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接纳。福特基金会、盖茨基金会就不用说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克林顿基金会、布莱尔基金会……欧美众多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影响力,推动变革,并且让更多人走近、亲近基金会所在的国家。

  20多年前,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创造软实力理论时,未能将慈善列为重要的方面。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仍未重视慈善的软实力价值,没有做出法规政策的引导和推动。

  不过一些有远见和抱负的企业家、慈善家已经行动起来。在我们的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先生效法诺贝尔奖,成立“唐奖教育基金会”,颁发“唐奖”。奖项分为永续发展奖、生技医药奖、汉学奖和法治奖四大奖项,第一届“唐奖”在2014年9月颁发,获奖者来自世界各国。假以时日,唐奖或许就可以展现它在全球的影响力和魅力。

  我们大陆的慈善家在全球慈善家的感召下,也开始走向全球。牛根生、马云等均已发力。他们在向全球展示中国人对全球的责任、热情、贡献和魅力。

  想想看,若有十位、百位大慈善家,若有十家、百家大基金会,从中国走出,参与解决全球问题,主动引导全球某一走势,这将是何其之大的软实力。

  拭目以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