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者黎瑞刚:我一直在找自己的位置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变局,SMG,百视通
  • 发布时间:2014-12-19 12:32

  “我希望是战略思维、组织架构、生产模式、技术流程的整体变局。”

  每天凌晨3点左右休息,最晚早上8点起床——在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位于上海世纪商贸广场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笑言自己仍然“食得人间烟火”的上海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董事长、总裁,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董事长黎瑞刚。对事业的满腔热忱,让这位广电大佬的作息时间往往与常人有异,而这并不仅仅表现在钟表的刻度盘上。

  11月24日,延宕大半年的百视通与东方明珠两家上市公司的换股并购终于复牌。复牌后,资本市场激荡不宁,百视通5个交易日涨幅达到26.63%。24日、25日和26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交易价格异常波动的情形。这两只个股也因此吸引了大量融资客的关注,26日净买入额分别达到了7.24亿元和6.08亿元,位居榜单第一和第三。

  一切都顺利地按照11月22日黎瑞刚于复牌前机构投资者沟通会上所描绘的愿景进发着。至此,黎瑞刚主导下的大小文广整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体两翼汇入历史洪流,台级结构隐身,整合后的SMG实现一体化发展;千亿概念股的东方明珠新媒体有限公司(简称东方明珠)部分打通SMG媒体资源,成为SMG新媒体转型和未来有可能整体上市的平台出口。

  战略上,乾坤已定;战术上,行之有方。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曾与黎瑞刚相约一年为期,而黎瑞刚只用了半年多时间。

  黎叔45

  “今年贵庚?”

  “我1969年出生,今年45,马上46了。”

  黎瑞刚33岁出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是名副其实的广电“少帅”;40岁,完成国内首个广电传媒集团制播分离、整体转企改制,手握上海东方传媒(小文广)和CMC两张王牌;42岁,调离SMG,出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如果一年后的他没有辞任,今天也许能成为上海最年轻的市领导,仕途亦是一片光明。

  但11月22日的机构投资者沟通会上,人们看到的却是站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偌大的讲台上,就国内外传媒环境巨变、SMG新一轮体制改革和发展战略,以及百视通与东方明珠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等话题侃侃而谈的黎瑞刚。

  “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其实也代表一个产业向过去告别,在此刻转身,向未来??望的过程。”

  20年一个转身,人生已不复初见。黎瑞刚当年从旧报纸温暖的油墨气息中感悟出的传媒理想,已经难以单纯地依凭传统媒体而存在。“传统媒体所依据的基础平台、基础结构、基础设施,正在被快速地解构、颠覆。”墨菲定律仿佛无处不在。

  8年前,他用“颠覆”作结电视,被某些人视为“离经叛道”。8年后,再次用到这个词,黎瑞刚收获的是掌声和聆听。

  “当我们的基础结构被颠覆后,我们只有一张牌:内容。我们发现,越接近用户,渠道的价值就越大。当渠道变得越来越多,传输成本越来越低,终端越来越便捷,传播方式雷同的时候,强势内容也成为强大的吸引流量的入口。”

  “彼时,他颠覆电视;今天,他重塑电视。”SMG战略投资部主任许峰表示。也许破与立,在黎瑞刚的战略布局中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现在SMG中相当一部分可经营性资产已经注入新上市公司,未来还会继续,但都不是简单的资产注入、利润拼接。我希望是战略思维、组织架构、生产模式、技术流程的整体变局。”

  媒体融合中,资本对内容的改变是生理性的,内容要适应生态。资本对渠道的改变是器质性的,渠道要打通资源。不过,黎瑞刚认为,互联网思维不是靠投资产生的。“人长什么样是父母给的,不是嫁了一个人就变了。内容基因本身是跨不到互联网那一头去的。当然可以通过收购兼并、业务调整实现,但要认清楚你的基因。”

  经过大半年的“砸花盆”“翻烧饼”“建花圃”,这场变局已经初具形态——大小文广整合,新SMG挂牌;娱乐版块整合,新东方卫视中心重组;新东方广播中心成立,整合SMG旗下广播新闻中心、东方广播公司、第一财经广播、五星体育广播等四大广播业务板块,推出广播新媒体APP阿基米德;百视通1亿美元收购艾德思奇,搭建跨屏数字营销平台。接下来,第一财经、线下演艺、广告经营、文化旅游等业务板块将继续推进业务整合,资产清算、流程再造、机制调整,甚至引入BAT战略合作,比如第一财经与阿里巴巴将要涉足的金融数据服务业务。

  百视通新上市公司是其中的标志性一环,如果政策到位,以它未来的价值和吸纳空间,也许将是SMG一体化运营最具规模的市场主体。“一方面它植入互联网基因,做颠覆SMG的起点;另一方面它会成为多媒体、多平台、多内容的新型公司。”

  黎瑞刚对《综艺》表示,从理论上说,未来SMG很多业务领域都会注入新上市公司,包括广告、制作、销售、线下演艺、旅游、投资等;媒体通路上,则有OTT、IPTV、有线网络等媒体平台。“它是个综合性的媒体架构,但现在需要在互联网方向上有所突破,所以OTT(Over The Top,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成为主要突破口。”

  “我的角色就是清理整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复杂的结构问题。”在黎瑞刚看来,今天所做的一切并不新鲜,他只是在新环境下继续之前未竟的工作。“我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就在这里,又很幸运地较早走上领导岗位。所以对大小文广错综复杂的结构和关系,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和熟悉。”

  2011年调任上海市委时,他形容自己像是正在高速飞车却被紧急刹闸的赛车手。不过,在与SMG有过一段“渐行渐远”的距离后,再次回归的黎瑞刚虽仍是“庐山中人”,却更能以跳出“庐山”的姿态看“庐山”。

  “SMG结构复杂已经很多年。之前要分,今天要合,不同的历史阶段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都是对的。但分分合合之间就有很多问题需要梳理。”这期间关停并转,快刀斩乱麻——“黏黏糊糊”不是黎瑞刚的风格。

  “将近18000多人,年销售额250亿,旗下公司300多家。这么庞大的集团,这么多资产,不可能分好轻重缓急再操作,必须多线推进,同步整合。”抓大放小,黎瑞刚说,他的身后有一支理解他、很努力、很尽心、很优秀的执行团队。

  变局者首先是布局者,犹记得2002年33岁初任SMG总裁的黎瑞刚曾说过,“成立公司是为了将来取消公司。”45岁的他并未食言。

  跨界人

  “你主要的Base(办公地)在哪?”

  “在飞机上。”

  与CMC合伙人交流的时候,黎瑞刚的状态像是切换到另一个频道。据闻,在CMC的黎瑞刚喜欢做“独行侠”,常常一个人背着一个电脑包穿梭于各大机场。而记者眼前这位传说中的“黎叔”,微笑中透着距离感的亲切,言辞坦率直接。

  “我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上,是个跨界很多的人,英文有个单词叫Hybrid(混界)。”

  多年来,黎瑞刚穿行于体制内外、国内国际、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等不同的产业之间,对渠道和内容、资本与技术的很多趋势都有前瞻性判断。

  CMC和SMG是两种语境,上午他与CMC合伙人围坐一起,评估项目,拍板投资,进行各种电话会议。晚上又到SMG开会,与员工集体讨论国资改革流程。

  CMC2009年以20亿人民币基金起家,目前包括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加上运作文化地产投资平台在内的资本达到20亿美元,其中人民币基金达到50亿元。此外,今年CMC还联手华纳兄弟、SMG、RatPac娱乐成立了跨国文化创意投资基金。

  CMC董事总经理徐志豪介绍,CMC主要有三个投资方向:Media &ampampampampampampamp Entertainment(媒体与娱乐)、Internet &ampampampampampampamp Mobile互联网与移动、LifeStyle(生活方式)。目前旗下投资项目包括星空传媒、东方梦工厂、TVBC、IMAX中国、财新传媒、东方购物、联众游戏、寺库、格瓦拉、引力影视、盛力世家、IPCN、梦中心、乐华娱乐、Sumscope等20余项目。

  “2015年,CMC将会有一个大的增长和转型。明年不少项目如灿星都将通过上市退出。”黎瑞刚表示,他相当多的精力会放在CMC的投资布局上。

  “Take impossible and make it possible(变不可能为可能)。”这是CMC合作伙伴之一、香港兰桂坊集团主席盛智文(AllanZeman)眼中的黎瑞刚。

  他是外国同行眼中“最熟悉的中国广电人”。采访当天,他见了高盛集团副主席兼亚太董事长马克·舒瓦兹。此前两天,他在上海与迪士尼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鲍勃·艾格会面,再前一天,他在北京会见了康卡斯特CEO布莱恩·罗伯茨。

  他做内容出身,对内容生产始终充满兴趣。几经体制变化,《中国好声音》虽然不在SMG,却仍是出自他的旗下。及至今天,他还会看剧本,“我要了解内容产品,这些功夫活儿不能丢。”

  他也热爱技术,于广电系中率先建立百视通新媒体平台,发展IPTV、OTT等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业务。“我对很多东西都很有好奇心,当时完全是出于我对新技术应用的敏感,发现了发展机遇。”

  SMG共事多年的同事还说,他喜欢音乐、绘画和现代艺术。

  跨界,给黎瑞刚带来的不仅是智识格局的与众不同,也促使他成为“变革型领导”,在界与界之间的边缘,积聚起变革与创新的势能。

  有时人们不免迷惑,一个浸淫在体制内的人,竟然活得如此精彩?

  他将外因归结于运气,“我很幸运,这一路过来得到太多领导巨大的支持和宽容,这是很罕见的。这期间,有犯小错误,但没有大错误,整体上对每个发展节点的判断和风险规避我都把握住了。”

  内因自然少不了个人特质和处事原则。“第一,我是个很坚持的人,对目标不会轻易放弃;第二,我的个性中的确有锐利、血性和果断的一面。这些也是我希望给SMG注入的东西。”

  此外,技巧也很重要。从政府到企业,从上级到下级,从国人到外国人,黎瑞刚要面对方方面面的关系,善于沟通成为他的一个优势。“英文叫‘People Skill’(人际能力),你的想法要让人家能够理解和支持。你年纪小,你要做事情你就要说服人家,让他支持你,这很重要。”

  人们眼中如日中天的黎瑞刚,自己却并不认为已经获得真正的成功。“我一直在跨界之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如果可以,我所期冀的那种成功还要在市场中实现。也许,将来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平台上,可以完全释放。”

  黎瑞刚1.jpg

  对话黎瑞刚:我一直在找自己的位置

  《综艺》:SMG此次改革,你最先想要解决的问题是?

  黎瑞刚:SMG的情况我非常了解。我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就在这里,又很幸运,较早走上领导岗位。所以对大小文广错综复杂的结构和关系,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和熟悉。SMG结构复杂已经很多年。之前要分,今天要合,不同的历史阶段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都是对的。但分分合合之间就有很多问题需要梳理。

  《综艺》:要梳理这么多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是否有轻重缓急的安排?

  黎瑞刚:几乎是同步推进的。整个集团有18000多员工,今年销售额250亿元,旗下公司300多家。这么庞大的集团,这么多资产,不可能分好轻重缓急再操作,否则到明年都做不完,必须多线推进同步整合。

  因为我比较熟悉情况,也有一些比较好的工作方法,加上SMG团队很优秀,都是很好的操盘手,他们理解我的想法,执行力强。他们也知道我的做事风格,不喜欢反反复复,遇到问题该决策就决策,该定就定。

  《综艺》:今年的改革,跟你多年前领导SMG的改革有什么不同?

  黎瑞刚:之前改革,我要刺激各个板块的发展,让他们获得一定独立性,发展成一个个“小巨人”,但总体上对它们还是有掌控的。但近几年,我发现SMG的离心倾向越发明显,势同散沙、各自为政。此时外部环境也急剧变化,新媒体的发展,同行的发力,使得产业整合成为必然。一个大公司下面有若干个上市公司,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状况,今天不同了,现在中国证监会鼓励整体上市。

  《综艺》:这次改革的设计重点是什么?

  黎瑞刚:多年前的设计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发展情况。大家都知道社交网络中有一个“六度理论”:全世界任何人,中间只要通过不超过6个人,都能够相互连接。非洲一个土人,通过不超过6个关系人,也能够跟奥巴马产生联系。但原来的大文广集团最多的层级能达到7个,这太夸张了。而且大量的中层在第四、第五层,这就是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去清理、整顿、梳理。

  《综艺》: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黎瑞刚:SMG这一年多来各种举措频频,几乎每个板块都在改革中,将来还会有很多新的变革。改革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大小文广体制性问题,二是SMG未来发展的问题。上市公司只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面。主要包括,对娱乐版块、新闻板块、广播体系、第一财经、纪录片频道、影视剧制作等领域的调整改革,公益媒体群的构思创意等等,这些都在变革过程中,接下来将重点推OTT业务转型。

  《综艺》:百视通、东方明珠并购后,这个千亿规模的新上市公司未来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黎瑞刚:百视通和东方明珠两个公司各自有很成熟的业务,东方明珠的旅游文化、O2O业务很发达,还有一系列重要的旅游景点、部分剧场都在它的旗下。百视通在IPTV、数字媒体业务方面都有很强的业务链。但他们在新媒体业务和家庭数字娱乐方面存在重叠的地方,所以有必要整合。

  未来SMG还会有其他业务和资产注入,一方面很重要的是它植入互联网基因,做颠覆SMG的起点;另一方面它会成为多媒体、多平台、多内容的新型公司。

  我给SMG定的口号,叫做“最具创新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广播电视及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新上市公司是综合性媒体架构,但现在需要在互联网方向有所突破,所以OTT成为主要的突破口。

  《综艺》:东方卫视中心成立后,你希望在东方卫视平台上出现更多什么类别、或者什么特质的节目?

  黎瑞刚:东方卫视有它本身的特质,东方卫视受众群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我一直希望东方卫视是一个高品质的频道,是一个有价值的频道。重组东方卫视中心就是为了催生好产品。现在,结构、机制、体制逐步理顺了,但好产品还需要熬,需要时间。希望他们未来在这个新体制下,能够做出更多好产品,实现东方卫视的真正起飞。

  《综艺》:你如何平衡SMG和CMC的发展?

  黎瑞刚:从个人角度来说,在CMC我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比较少。今年同时横跨在SMG和CMC上,我就特别小心。如果一起做事情,就要把这个界限、游戏规则、包括流程分得比较明确,决策机制要特别透明公正。举个例子,这次SMG要引进一些战略投资者,他们都希望CMC能够参与投资。如果纯粹从财务角度来说,也是可以参与的,但是CMC内部开了几次会以后就否决了,就是为了避免二者关联交易模糊不清。

  《综艺》:你对CMC未来几年的发展有何预期?

  黎瑞刚:最近几年,CMC做了不少投资,现在项目也投了20多个,所以我们很希望能够在产业的各个链条当中搭建一个运营体系。未来CMC的发展速度会很快,因为它的市场化程度高。在投资布局方面也会加速,2015年CMC会有大的增长和转型。

  《综艺》:你对内容生产、平台运营、金融投资、新媒体等领域均有涉猎,哪个圈子更适合你?

  黎瑞刚:在这些我所跨界的领域中,我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我做投资,认识了很多投资圈的人,但是他们见到我会说“你不是做运营的吗”?做运营的人见到我,又会觉得我是做内容的。我现在还没有达到所谓的成功,如果将来有成功的一天,那就是我在这些圈子中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

  《综艺》:在很多人看来,你已经成功了。

  黎瑞刚:还在进步的阶梯过程中,前方始终会有目标,还可以再往前走。

  《综艺》:你喜欢现在的生活吗?

  黎瑞刚:有时候工作累积到一定程度,我也会很烦躁。因为中间没有喘息的机会。我不能说我陶醉于这种状态,因为我发觉没有时间思考问题了。有时候我也会想,这种状态能够持续多久,但又有点身不由己,每天被很多东西刺激、激励着。

  《综艺》: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吗?

  黎瑞刚:有规划,希望更加市场化,变成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这话在外界听来不算什么,但不管是宿命也好,终极的追求也好,知道我从业经历的人就明白这有多么不容易。

  文/张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