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作品:在线教育网站
- 来源:大学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求职,在线教育,网站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19 14:54
与大部分大四毕业生不同,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育风的求职意向完全不在本专业,更有趣的是,在别人挤破头似的参加各种招聘会时,他却在潜心设计一个网站,并且笃定只要做好这个网站,一定会对自己的求职有巨大帮助。
育风一直对商业有浓厚的兴趣,大二他和室友在宿舍开起了小卖部。育风所在的男生宿舍楼是全校最大一栋宿舍楼,共15层,每层有60多间宿舍,全楼差不多有男生六千人。之前男生宿舍楼下有个小卖部,生意极好,但老板却因故离开了。育风经常听到周遭舍友抱怨晚上看电影、打游戏想吃碗泡面都困难。在育风的建议下,宿舍开起了小卖部卖泡面,一时间生意很是红火。关于这段经历,育风觉得这不过是大学里的一次小实践、小尝试,根本算不上创业。真正的创业,必须得经过一定的积累才能付诸行动,不是有胆子有想法就能做好的。
育风也想过考研、搞学术。大二时,他去了老师的实验室,但很快发现闷头做实验的状态和自己一直以来想要追求的目标完全不一致,于是果断放弃。要不要疯狂实习?育风从同学口中得知,大部分人的实习经历无非就是打扫卫生、打印材料、收发文件这些琐碎的事情。“大学四年太宝贵了,我还是希望做一些日后能真正有用的事情。”
直到大四,育风才最终想清楚未来要选择:互联网企业。随着对互联网行业的了解加深,育风进一步细化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就是现在炙手可热的O2O领域(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育风希望自己能去一家比较大的还在创业阶段的公司,参与一些核心项目,得到更多的锻炼。
确定了目标之后,再反观自己,一没有实习经历,专业也不对口。在一流高校云集的北京,自己的学校也不是最拔尖的,他的简历完全没有说服力。育风明白自己务必要在大四最后这一年真正做一点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出来,那不如设计一个网站提供在线教育平台。
网站就是我的作品
育风设计的在线教育平台,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更高效地学习。和眼下火爆的慕课网站不同,他的网站是以追踪人的学习路径为主,比如最近你在学习编程,你从哪里入手,最开始看什么书,学习哪些视频,接下来又做了什么,一步步的路径都可以在该网站上分享出来。想学编程的人完全可以跟着这个路径学,还可以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设计这样一个网站,一方面跟育风当时的需求很吻合,另一方面他发现并没有人在做这件事,因此就花三个月时间构建起了这个网站。说起对网站商业价值的开发,育风坦言自己并没有想过推广,这个在线教育网站更像是他在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一个作品,一份答卷。“要想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不懂计算机怎么行,没有专业背景,又没有专业证书,不如做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网站展示给用人单位来得更直观。”育风说。
三个月做一个网站,周遭没有能帮助自己的人,加上毕业在即,育风给自己留的时间并不多。所有的问题只能从网络需求帮助,好在现在有很多问答网站,这帮了他大忙,但也有苦寻不找解决方案的时候。有一次要做一个框架,其中涉及一个很生僻的英文知识点,国内网站很难找到这方面的知识,只能通过外国网站查找,偏偏育风的英语成绩不太好,他只能一边翻字典,一边费劲地看。有时候育风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弄懂一个问题,但更可怕的是,他不知道这个问题需要多久才能被解决。他一点点查找,一次次尝试,直到解决问题。
由于已临近大四上学期尾声,正值校园招聘最黄金的时间,所有同学都挤破头般地参加各种校园招聘会,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机会,而育风正在疯狂地做着网站。很多人觉得他简直太傻、太不靠谱了。面对外界的各种质疑声,育风很清楚:“我的求职目标是自己思考了很久的,而且我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我比别人更清楚这件事我能不能做好。如果周围人的议论中,有人能很准确地指出我的技术能力还有哪些达不到,或者明确地告诉我即使我的技术能力能达到对求职也无意义,我一定会虚心接受,但是很遗憾,我身边的人无非是觉得我没有和他们做一样的事情,因此把我定义为不靠谱。”
与此同时,育风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身边那些大学四年没有好好学习的人找工作都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反倒是那些学习好、有想法的同学都另辟蹊径,选择创业或者选择做的别的事情。“其实也不难理解,大学玩了四年的同学,没有花时间去学习、去积累,到了毕业时,唯一能证明自己的,就只有那一纸毕业证书,因此找工作的时候,只能拿着毕业证去求职。”
简历报告已做到最好
做完网站后,育风又开始密集地看商业类的书籍,弥补自己在理论方面的缺失。他最先阅读的是《我看电商》。书的作者黄岩以前也是做传统行业的,还在淘宝待过,很有经验。那本书中,黄岩提到,技术支持只是支撑商业模式的一个手段,最重要还得理解商业。他认为电商的本质是零售业。看完此书后,育风顺藤摸瓜,又找来《零售管理》看,那本书为他建立了零售业的框架,也让他了解了什么是供应链,什么是消费者行为学。而后,育风又找到了与这些知识相关的专业书籍。每看完一本书,就好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2013年12月到2014年3月,育风共看了20多本和商业相关的各类书籍,还做了大量的笔记,扎扎实实地做足了功课。
说起选书的过程,育风认为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学会先建立一个理论框架。他举例道,学市场营销的人都会读那本号称营销圣经的《营销管理》,这几乎是所有人公认的经典书籍。在那本书的指导下,你会清楚自己还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此外还需要有好的引路人,在看市场营销的书籍时,育风在知乎网上遇到了一个名叫“不寻”的人,此人对市场营销颇有见解,跟着他,育风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如果你感兴趣并且不断探索,遇见对的事物就是很自然的过程。”育风说。
2014年3月,做好充足准备的育风开始寻觅心仪的公司。他发现美团网的商业理念自己很是认同,加上美团的老总也是他一直以来欣赏的人,这家公司刚好也符合他最初的定位:处在创业阶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O2O公司。既然一切都契合,那还等什么!
往年美团网都会来学校参加春招,偏偏2014年没有春招,育风只能走社招这条路了。那阵子,只要在网上发现有一个关于美团的项目,他就投简历过去,但都石沉大海,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育风听人提过,互联网行业有内推的传统,但自己一个普通大学生,毫无人脉资源,又有谁能帮忙推荐呢?想来想去,只能毛遂自荐了。
育风很善于利用新媒体,他知道微博和知乎这样的社交网站都有实名认证系统,从实名认证资料上能很容易地找到美团网的工作人员信息。有了这些基本信息后,育风用私信、邮件等方式各种“死皮赖脸”,各种“卖萌”、“求搭理”,但仍旧是直接无视或是被拒绝。
育风开始反省,抛开运气的成分,自己的简历肯定也存在很多问题。每次随简历附上的,还有育风花了一个星期为美团网写的足有一万字的产品推介报告。“我的报告写得太冗长了,且不说内容,别人一打开就已经先被吓到了,估计根本就不会看, 再扫一眼我的简历, 也没什么亮点,完全没有突出我的优势,所以不被选中是必然。”育风分析。
育风开始不断修改简历和产品推介报告,每次投递失败后,他就做一次修改。直到2014年5月的一天,简历最终送达到美团网一个真正做产品的人手中,对方通知他面试,而后顺利过关。2014年5月31日,育风拿到美团网的offer,职位是产品经理。这时距离他6月20日的最后离校日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了。“以我个人的能力,我认为我的简历、报告都已经做到最好了,如果还不行,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改进了。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我终于成功了。”
以非专业应届毕业生身份拿到美团产品经理的职位,育风感触很多。在他看来,很多应届生在求职过程中,自我预设了很多条条框框,不敢逾越。“其实很多用人单位并不是那么在意你到底有没有工作经历。不管你是拥有众多工作经历,还是看过一些书,做过一些实践,或是有天赋,只要你的能力能够达到职位的要求,为什么不去争取机会?如果你真的感兴趣、有想法,做足了积累,很多事情完全可以迎刃而解。”
文/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