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城以弗所 从两千年前粲然而来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5-23 16:37
以弗所,又译艾菲斯,位于爱琴海东岸的土耳其境内,从罗马共和国开始,以弗所就是亚细亚省(小亚细亚西部)的省会,被誉为“亚洲第一个和最大的大都会”。
许多人相信赫梯文献的记载,以弗所就是Ar z a w a王国的首都Apasa。根据保萨尼阿斯和世界七大奇迹之说,阿尔忒弥斯神庙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建筑,神庙里供奉着被希腊人称作阿耳忒弥斯的“以弗所女神”。
这座2000年前的古城遗址,留给了人们太多的惊奇:可容纳25000观众的剧场、两层楼高的图书馆、127根石柱支撑的神殿、大理石街道、还有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空调、冲水卫生间、户外广告……
这座传奇的城市曾经在新约《圣经》中被提到。城市的选址就颇为传奇,据说人们按照占卜,追随一条鱼和一头野猪来到卡伊斯透河入海口,见这里依山傍海,草木葱茏,遂在此建城。卡伊斯透河也确实给城市带来了好处,凭借水上运输的便利,贸易迅速发展,城市也繁荣起来了。
到公元前6世纪,以弗所已经成为地中海地区最为富有的城市之一。以弗所的海港在城市的西边,海港里帆樯如林,人声鼎沸。从海港到市内有一条600米长的街道,两旁柱廊装点,远远望去犹如列队的武士,十分壮观。
街道的尽头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剧场。剧场依山而建,朝西呈扇形展开,舞台在最下面,乐队在大理石搭建的平台上,剧场内可同时容纳25000名观众。它始建于公元前700年,由50000名奴隶历时7年才建成。当时的戏剧只有男性演员,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扮演,演出时演员需戴面具。
从出剧场向西,一条大理石街道通向市中心,路边的石柱是支撑长廊用的,方便行人遮风避雨,街道下面有排水渠。
街道右侧的地面上,有一块大理石刻着一只脚印和半裸女子像,这是古代的广告,脚印表示妓院的方向,裸女表示妓女,牌子上标有价格。长方形代表了钱,而脚印则指明了妓院的方向,所以石板的含义就是“N omoney, no honey”。在图书馆里,还有一条秘道直通妓院。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户外广告了。
大理石街道的右侧坐落着一座两层楼高的建筑——赛尔瑟斯图书馆,它建于公元前2世纪,藏书12万册,是为纪念当时的一位执政官赛尔瑟斯修建的。
赛尔瑟斯的陵墓就在图书馆的下面,至今保存完好,所以这又是座陵墓式纪念碑。图书馆正面高16米,宽21米,当初上下共有8尊塑像,现在仅存4尊。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装饰,仍显示出城市曾经的辉煌。
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这座图书馆都很壮观,可见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和技术曾影响了整个世界。由于以弗所夏季闷热,所以在图书馆的墙上铺设有冷水管道,利用山上的泉水,在室内循环降温,这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空调设施了。
图书馆旁边的三孔拱门是古代集市的大门,穿过大门就可以进入城市的中心。大门是由城市的两个富翁捐资修建的,建成于公元43年左右。
集贸市场占地12100平方米,中心设有日晷水钟,周围建有石柱廊 ,沿着石柱廊坐落着家家商店,商店后面是拱形仓库。集市建于公元前1世纪,毁于公元4世纪的一场大地震。这里曾经汇集了地中海各地的商品,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图书馆对面有一家公共浴池。自来水来自山泉,分饮用水和洗浴用水。池子注水后,用烧火炕的方法,将水池地板和陶土墙烧热,池水中水温也随之上升,据说水温最高可达49摄氏度。
市区内的主要街道叫“库瑞特大街”,街道两侧店铺鳞次栉比,商店前有石柱廊,房前柱后耸立着大理石塑像。这条街上有喷泉、神庙、富人住宅……夜幕时分,两排火炬照亮街区,衣着华丽的市民熙来攘往。
以弗所自公元前1世纪开始城市化建设,当时城市人口已经达到20多万。一些居民居住在环绕喷泉组成的开放式庭院,出现了居民小区的雏形。
市内的公共厕所十分考究,不但有罗马柱,而且屋中放置大理石台座和青铜塑像,地面和墙壁装饰有图案,从山上引下来的泉水自动冲洗厕所,另有一个水池里流动的泉水供人洗手并起到室内空气流通作用。
在宽敞的房间里,环墙一圈都是石板铺成的座位,石板上有一个个圆洞,当时人们如厕就坐在圆洞上。石板下方是定期放水冲洗的深槽,这样可以保持卫生,避免异味和飞虫。那时,如果是贵族如厕,仆人会先坐上去把座位暖热,贵族坐上去,一边和旁边如厕的贵族聊天,一边欣赏站在厕所中间的仆人为他们演奏的音乐。
以弗所在历史上曾屡遭破坏,库瑞特大街上的两尊塑像反映了公元前的一场浩劫。一夜之间有8万城市居民被屠杀,塑像手置胸前神情肃穆,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悲惨的一幕。
市政厅位于城市东南, 是城市管理者召开会议的地方。除了市政委员开会,这里还用来举办音乐会,厅内可容纳2000人,有乐队演奏台和梯形观众席。大厅的上面是木制屋顶,可遮风避雨。市政厅大门前有两排高大的罗马柱支起的长廊,显得气势非凡。
以弗所是世界上月亮女神的朝拜圣地。公元前564~540年,在它的东北角,一座占地8.5万平米的神庙被建立起来,它就是阿尔忒弥斯神庙。神庙有127根石柱,高达20米,比雅典娜帕提侬神庙还大4倍,成为与金字塔齐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神庙三面环海,往来的船只可以直接停泊在神庙的台阶上。公元5世纪初,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奥德修斯三世以异教的名义下令拆毁神庙,一个伟大的人类奇迹从地球上消失了。如今只有一根石柱孤零零地立在遗址上,留给人们无限的追思。
以弗所以南4公里的夜莺山上,有一处全世界基督教信徒的圣地,那是一间石头小屋,是圣母玛利亚的故居。传说耶稣死后她为避难来到以弗所,在这间小屋中度过了余生。
19世纪初在这里出土了一尊圣母玛利亚青铜像,她现在耸立在小屋旁的绿荫中,以弗所人在转信基督教后,将他们对月亮女神阿尔忒斯的崇拜寄托在了圣母玛利亚身上。
沧海桑田,福祸相依,曾经造就了以弗所繁荣的卡伊斯透河又给它带来了厄运,由于泥沙淤积河道堵塞海水渐渐退去,以弗所变成内陆城市,失去了海上贸易优势,城市也由盛转衰。因为港口变成了沼泽地,蚊虫孳生带来了疟疾等疾病,加之频繁的地震,以弗所最终沦为大理石废墟。
虽然古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人类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止……
如今,在以弗所周围新兴的城市、滨海度假区星罗棋布,古城也张开双臂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以自己曾经的繁荣和辉煌带给世人惊叹和感动。
毛维舫/文、图
……
许多人相信赫梯文献的记载,以弗所就是Ar z a w a王国的首都Apasa。根据保萨尼阿斯和世界七大奇迹之说,阿尔忒弥斯神庙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建筑,神庙里供奉着被希腊人称作阿耳忒弥斯的“以弗所女神”。
这座2000年前的古城遗址,留给了人们太多的惊奇:可容纳25000观众的剧场、两层楼高的图书馆、127根石柱支撑的神殿、大理石街道、还有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空调、冲水卫生间、户外广告……
这座传奇的城市曾经在新约《圣经》中被提到。城市的选址就颇为传奇,据说人们按照占卜,追随一条鱼和一头野猪来到卡伊斯透河入海口,见这里依山傍海,草木葱茏,遂在此建城。卡伊斯透河也确实给城市带来了好处,凭借水上运输的便利,贸易迅速发展,城市也繁荣起来了。
到公元前6世纪,以弗所已经成为地中海地区最为富有的城市之一。以弗所的海港在城市的西边,海港里帆樯如林,人声鼎沸。从海港到市内有一条600米长的街道,两旁柱廊装点,远远望去犹如列队的武士,十分壮观。
街道的尽头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剧场。剧场依山而建,朝西呈扇形展开,舞台在最下面,乐队在大理石搭建的平台上,剧场内可同时容纳25000名观众。它始建于公元前700年,由50000名奴隶历时7年才建成。当时的戏剧只有男性演员,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扮演,演出时演员需戴面具。
从出剧场向西,一条大理石街道通向市中心,路边的石柱是支撑长廊用的,方便行人遮风避雨,街道下面有排水渠。
街道右侧的地面上,有一块大理石刻着一只脚印和半裸女子像,这是古代的广告,脚印表示妓院的方向,裸女表示妓女,牌子上标有价格。长方形代表了钱,而脚印则指明了妓院的方向,所以石板的含义就是“N omoney, no honey”。在图书馆里,还有一条秘道直通妓院。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户外广告了。
大理石街道的右侧坐落着一座两层楼高的建筑——赛尔瑟斯图书馆,它建于公元前2世纪,藏书12万册,是为纪念当时的一位执政官赛尔瑟斯修建的。
赛尔瑟斯的陵墓就在图书馆的下面,至今保存完好,所以这又是座陵墓式纪念碑。图书馆正面高16米,宽21米,当初上下共有8尊塑像,现在仅存4尊。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装饰,仍显示出城市曾经的辉煌。
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这座图书馆都很壮观,可见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和技术曾影响了整个世界。由于以弗所夏季闷热,所以在图书馆的墙上铺设有冷水管道,利用山上的泉水,在室内循环降温,这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空调设施了。
图书馆旁边的三孔拱门是古代集市的大门,穿过大门就可以进入城市的中心。大门是由城市的两个富翁捐资修建的,建成于公元43年左右。
集贸市场占地12100平方米,中心设有日晷水钟,周围建有石柱廊 ,沿着石柱廊坐落着家家商店,商店后面是拱形仓库。集市建于公元前1世纪,毁于公元4世纪的一场大地震。这里曾经汇集了地中海各地的商品,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图书馆对面有一家公共浴池。自来水来自山泉,分饮用水和洗浴用水。池子注水后,用烧火炕的方法,将水池地板和陶土墙烧热,池水中水温也随之上升,据说水温最高可达49摄氏度。
市区内的主要街道叫“库瑞特大街”,街道两侧店铺鳞次栉比,商店前有石柱廊,房前柱后耸立着大理石塑像。这条街上有喷泉、神庙、富人住宅……夜幕时分,两排火炬照亮街区,衣着华丽的市民熙来攘往。
以弗所自公元前1世纪开始城市化建设,当时城市人口已经达到20多万。一些居民居住在环绕喷泉组成的开放式庭院,出现了居民小区的雏形。
市内的公共厕所十分考究,不但有罗马柱,而且屋中放置大理石台座和青铜塑像,地面和墙壁装饰有图案,从山上引下来的泉水自动冲洗厕所,另有一个水池里流动的泉水供人洗手并起到室内空气流通作用。
在宽敞的房间里,环墙一圈都是石板铺成的座位,石板上有一个个圆洞,当时人们如厕就坐在圆洞上。石板下方是定期放水冲洗的深槽,这样可以保持卫生,避免异味和飞虫。那时,如果是贵族如厕,仆人会先坐上去把座位暖热,贵族坐上去,一边和旁边如厕的贵族聊天,一边欣赏站在厕所中间的仆人为他们演奏的音乐。
以弗所在历史上曾屡遭破坏,库瑞特大街上的两尊塑像反映了公元前的一场浩劫。一夜之间有8万城市居民被屠杀,塑像手置胸前神情肃穆,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悲惨的一幕。
市政厅位于城市东南, 是城市管理者召开会议的地方。除了市政委员开会,这里还用来举办音乐会,厅内可容纳2000人,有乐队演奏台和梯形观众席。大厅的上面是木制屋顶,可遮风避雨。市政厅大门前有两排高大的罗马柱支起的长廊,显得气势非凡。
以弗所是世界上月亮女神的朝拜圣地。公元前564~540年,在它的东北角,一座占地8.5万平米的神庙被建立起来,它就是阿尔忒弥斯神庙。神庙有127根石柱,高达20米,比雅典娜帕提侬神庙还大4倍,成为与金字塔齐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神庙三面环海,往来的船只可以直接停泊在神庙的台阶上。公元5世纪初,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奥德修斯三世以异教的名义下令拆毁神庙,一个伟大的人类奇迹从地球上消失了。如今只有一根石柱孤零零地立在遗址上,留给人们无限的追思。
以弗所以南4公里的夜莺山上,有一处全世界基督教信徒的圣地,那是一间石头小屋,是圣母玛利亚的故居。传说耶稣死后她为避难来到以弗所,在这间小屋中度过了余生。
19世纪初在这里出土了一尊圣母玛利亚青铜像,她现在耸立在小屋旁的绿荫中,以弗所人在转信基督教后,将他们对月亮女神阿尔忒斯的崇拜寄托在了圣母玛利亚身上。
沧海桑田,福祸相依,曾经造就了以弗所繁荣的卡伊斯透河又给它带来了厄运,由于泥沙淤积河道堵塞海水渐渐退去,以弗所变成内陆城市,失去了海上贸易优势,城市也由盛转衰。因为港口变成了沼泽地,蚊虫孳生带来了疟疾等疾病,加之频繁的地震,以弗所最终沦为大理石废墟。
虽然古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人类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止……
如今,在以弗所周围新兴的城市、滨海度假区星罗棋布,古城也张开双臂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以自己曾经的繁荣和辉煌带给世人惊叹和感动。
毛维舫/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