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青年摄影家曾庆旻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5-23 17:12
深圳摄影学会高级会士
深圳旅游摄影俱乐部负责人
《摄影艺术创作网》掌门人
国际旅游摄影俱乐部会员
曾庆旻 1988年开始涉足摄影,曾连续7年获得“富士胶卷杯”全国摄影十杰称号。作品以“二次创作”见长,《一飞冲天》《月夜》获孟加拉首届国际摄影展金像奖及银像奖、1994年国际摄影联合会(FIAP)金牌奖和银牌奖。自那时起,在国际上获得金像奖4次、银像奖1次,金牌奖12次,FIAP金牌7次,PSA金牌7次,银牌5次,铜牌11次,PSA最佳创意金牌2次,因摄影创作的综合成就获深圳市政府颁发“大鹏文艺奖”2次,并有近千幅(次)摄影作品在国内外各影展或影赛中入选、获奖,因此被称为“获奖专业户”。
摄影感言
每一种具体形象的后面,都隐藏着另一种生命。那就是摄影家对事物非世俗的理解和体验,这也正是摄影的魅力所在。摄影家不仅仅用照片记录世间万物,还以其对事物的独特理解,将每幅照片赋予生命力和个性。摄影的价值在于通过具有生命力的(尤其是自然风光)作品,体现人类心灵世界对自然的探索,展现天地人文的奥妙。
Q:你是怎么爱上摄影的?
A:1988年底步入摄影这一行,头一次参赛就“歪打正着”获得了铜牌奖,于是,就这样懵懵懂懂地“闯”入了摄影艺术的世界里。其实,那时对摄影特别是摄影艺术创作并不很懂,不过因为这次的获奖,却让我开始了摄影创作的生涯。
Q:应该有让你印象深刻的摄影经历吧?
A:我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为了使自己的创作更上一层楼,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自费赴青海、甘肃、西藏等地采风,其中西藏连去了三回,有一回还在西藏待了3个月,拍摄了很多满意的照片,却把自己“拍”到了医院,一病就是3个月。
Q:对摄影人创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A:照相机是摄影人观察世界的第三只眼睛,我们在不断地摄影创作实践中必然会体会到:要用好这“第三只眼睛”,用它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看”出生活的真谛,没有娴熟的技巧和一定的美学知识是不行的,没有吃苦精神更不行。
Q:请用几句话概括怎样可以快速掌握摄影基本功。
A:不断地学,多多去看,拼命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提高美学修养。
Q:你最喜欢拍什么?为什么?
A:最喜欢拍风光,用相机简单记录风景很容易,但是要拍摄出精彩的风光照片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儿,因为风光是最难拍摄成功的题材,所以有很大的挑战性。
Q:请评价一下你自己作品的特点。
A:主题明显,对焦清晰,色彩饱和,构图正确。
Q:你的最得意之作是哪幅作品?为什么?
A:《撒网曲》。这是在浙江丽水创作的。当时这是一个大型摄影活动的比赛内容,也许是运气好吧,我站了一个好的位置,所以这幅作品出来画面工整(即构图严谨),色彩出众(即视觉冲击力强),有内涵(即富有感染力的和生命力),做到了光影效果、线条动感都能打动人,所以频频在国际影赛获奖:在24届法国国际摄影影展获国际摄影(FIAP)金牌,香港中华摄影学会2003年国际摄影沙龙金像奖,这幅作品共获国际金像奖一次,国际金牌4枚。
文/本刊记者 张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