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金哨”成“黑哨”的幽默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还原,金哨,黑哨,幽默
  • 发布时间:2010-06-13 14:50
  随着中国足坛反赌扫黑风暴的持续升级,曾经的“金哨”陆俊、黄俊杰和周伟新先后被批捕。“足球裁判圈就是个大染缸,谁进去都是‘杯具’。”一位知名老裁判如此感叹。

  2010年3月12日,中国足协裁判员整顿教育工作会议上,“临危受命”不足2个月的足球管理中心主任韦迪亲临香河会场,证实了黄俊杰、陆俊以及周伟新 3名裁判员被警方带走的消息。昔日中国足坛第一“金哨” ——陆俊,这位绿茵场上的最高“法官”,尽管已“退休”5年,如今还是落入“法网”“绝对金。正如有人评论:哨=第一黑哨!中国足球到底有多少荒唐和腐朽,在此人身上得到了最贴切的注解。 ”

  “北体帮”的显赫出身

  提起陆俊,人们首先会想到“金哨”这个头衔。

  1959年 3月 19日出生的陆俊,其实是田径选手出身,1978年考入了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选择了他喜欢的足球专业,主攻裁判这一行当。

  北京体育大学,被球迷戏称为中国裁判圈的“黄埔军校”。曾有俱乐部老总投诉,为何执法联赛的北京籍裁判有 40多人,上海才 5个,而其他地方就更少?对此杨一民解释,没有办法,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实际上,杨一民恰恰就是北体毕业的。

  “北体帮”在足协势力最有根基的部门,便是裁委会。裁委会先后 5任主任,竟然全部产自北体大。而在足协,北体大毕业生还有一大批球迷耳熟能详的名字:王俊生、谢亚龙、薛立……

  此外,在当今足球圈,几乎众人皆知,陆俊能在裁判界平步青云,最要感谢的人就是张健强。

  张健强掌管裁判委员会工作后,大力扶植陆俊在裁判界的威信。那时候,联赛中有一批 1958年出生的裁判,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执法经验都是非常不错的。但陆俊在张健强的帮助下,将 1958年出生的这批裁判员逐渐清理出了裁判队伍。

  作为中国足协的中层官员,张健强已经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陆俊紧随其后的接受调查,也就不再是什么意外。

  在足协种下的这棵大树之下,内部关系盘根错节,加上“北体帮”长期把持裁委会,从执行官员到执法裁判构建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圈子,如今想要还裁判界一个清白,又谈何容易?

  裁判黑金的发酵

  曾有不少媒体报道,陆俊开着“宝马”出入各种场所,似乎这已成为他受贿的重要证据。但这样的推理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陆俊的合法收入非常可观。陆俊从 1994年甲A联赛就开始执法,一直到他“挂哨”时的2004年 12月,他共执法甲 A比赛 158场,中超 12场,再加上足协杯、全运会等场次,陆俊在国内执法肯定超过 200场。单这些比赛的津贴就是很可观的一笔收入。此外,陆俊还是中国唯一执法过世界杯、世青赛、世少赛、女足世界杯和奥运会五种级别赛事的主裁判,而执法国际比赛的津贴更是十分可观。但笔者并没有为陆俊开脱之意,相反,从另外一个侧面这恰恰证明了广州松日俱乐部老总所说的话,陆俊“接活”至少 20万元——小钱他看不上。

  按照国际足联对裁判年龄的限制, 2004年,45岁的陆俊依依告别绿茵法官的生涯。随后,他在北京市安贞桥附近开了一家公司,从事外贸生意。据他的好友说,陆俊的身价已经达到了几千万。而退出了裁判界之后,陆俊也不再避嫌,将其座驾换成了宝马5系。

  如今陆俊被警方带走,露出了其财富的黑金面目。与此同时,中国足球界一位元老级人物也证实了陆俊在执法生涯中“确有问题”,“陆俊有很多问题,

  他说:只是他被国际足联选为世界杯执法裁判,中国足协保了他。 ”据这位前辈揭露,“1997年到 1999年,是假球黑哨最泛滥的时候,一个裁判一赛季做完,弄四五十万跟玩一样。多的达到 100多万元,比如某场比赛跟夺冠或保级有联系,那一场球怎么也得给裁判 15万到 20万元。 ”

  据知情人士透露,陆俊在被警方带走调查后,为了减轻罪名,主动交待了很多内幕案情,他不但承认了自己收受俱乐部的金钱、财物贿赂,利用判罚尺度操纵比赛,进而影响比赛结果,而且还透露他最高一场收受贿赂的数目在40万元左右。

  但凭心而论,裁判黑金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一定环境下发酵出来的。职业化之初,因为裁判的报酬太低,兼职裁判们的积极性、可控性都不高。张健强在 1995年接任秘书长之后,首创“派遣费”,这一名目下,裁判在各地执法的开销被摊派到各地方足协身上。地方足协和俱“可以说,乐部由此普遍地意识到了,他们有理由为裁判埋单。 ”一名知情者道出了自己的观点。

  由于“绿衣法官”在比赛中的作用突出,因此裁判“开销”很快就在职业联赛中呈几何数字增长。至 1995赛季,裁判收俱乐部红包成为普遍现象,一名足协中层曾利用私交先后向 6家俱乐部打听,答案是 6个城市各 11个主场,全部比赛都需要向裁判上贡,红包少则 5000元,高则上万元。“所有的俱乐部都说,他们送红包,刚开始只是想在自己的主场要个公平。而且这本来就是公开的秘密,圈内众人皆知。 ”

  因了“派遣费”得以延续,各类“黑哨事件”也进入高发阶段,直至 2001年底兴起“打假反黑”行动,才宣告终结。

  “派遣费”

  “金哨”假面曾是旗帜

  外界对陆俊的怀疑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但在“金哨”涉赌的消息传出后,他在电话里严厉反驳,表示自己十分支持足坛反赌扫黑,而自己绝对清白。

  的确,陆俊在其裁判生涯中,除了 1998年那次穗连大战和 2004年申花与国际的那场比赛曾引发过争议外,几乎很少为人诟病。

  1998年全国足球甲A联赛首场,看过那场比赛的人都知道,当时陆俊的判罚的确非常倾向于大连队。是役,大连万达客场 2: 0轻松取胜。但赛后的 3月 24日,广州《羊城体育》第 167期第 2版刊登了一篇署名肖晓、题为《“首尾”之战场外音》的文章,曝出陆俊收受 20万元的贿赂吹了黑哨。陆俊以侵权为由将《羊城体育》告至法庭。最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这场官司的判决结果是,陆俊获得了8.5万元的赔偿。

  在一审判决后,《羊城体育》不服提起上诉,并且要求追加时任松日俱乐部副总经理利彪为第三证人,因为正是利彪给他们提供了陆俊受贿的线索。不过随后利彪却不知所踪,导致《羊城体育》最后败诉。

  从此,陆俊成为中国裁判的一面旗帜。其本人则是洋洋得意,从他的言语中不难感受到快意和嚣张:关键

  “赔多少钱并不重要,是要让《羊城体育》还我一个清白。至于 8.5万元的赔付,我会按照从前所承诺的用作公益事业……”

  可以说,陆俊官司胜诉后,中国足球界以此为先例,以“证据”为屏障,假黑势力和腐败分子愈发有恃无恐,权钱交易愈发猖獗、泛滥。那几年,裁判一场球起步价收 6万元,一年联赛下来至少弄个三、五十万元,成为圈内尽人皆知的“秘密”。

  其后的 2001年,由杭州绿城、广州吉利等足球俱乐部和浙江省体育局策动、全国媒体结伴而上的痛打“黑哨”行动,尽管有“主张”和“举证”,却迟迟难见“司法介入”,加上种种阻碍,最终以前国际级足球裁判龚建平的入狱,作为唯一结果而收场。

  盛产“黑哨”的足球圈依旧密不透风。2009年末开始,随着司法强力介入足球反腐,俱乐部、球队、球员、教练,乃至中国足协最高官阶的南勇、杨一民等腐败分子,一一被甄别出来,是为明证。

  在陆俊的执法生涯中,还有一个事件轰

  动一时,那就是在他即将“退休”之际,在上海遭遇国际俱乐部官员“掌掴事件”。2004年,陆俊在主哨上海申花对阵上海国际时,被上海中远俱乐部的总经理王国林扇了两记耳光,王还骂道:”

  “陆俊是个大骗子! 当时陆俊并没有争辩,还坚持把下半时比赛吹完。事后,王国林并没受到足协的重罚,陆俊则也没有再对此事进行纠缠,一切都显得出奇的和谐。

  一周后,中国足协裁委会再次召开会议,对陆俊执法的上海国际队与申花队比赛,经过反复观看比赛录像,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认为陆俊的执法没有任何问题。当时,陆俊感慨万千地表示,

  “这肯定是一个综合的原因,不可能是因为裁判员单方面

  与陆俊同时被拘捕的裁判

  周伟新2001年的反黑风暴,

  周伟新就名列其中。龚建平入狱后,他仍和其他名单中的裁判一样继续执法国内联赛。但在 2004年中超第 14轮,的一个点球判罚引发了国安退赛风波,了当年执法资格。

  由于多个俱乐部对周伟新不满,2005年中国足协裁委员会“顺应民意”不再推荐周伟新担当国际级裁判,从那以后,周伟新只能作为第四官员出现在赛场上。

  上海人,曾经的中国银哨,也毕业于北体院。

  1997年底,黄俊杰被张健强推荐,获评国际足球裁判。近些年来,黄俊杰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执法时的表情,永远是吹胡子瞪眼做凶恶状,甚至破口大骂球员用至教练员。

  在中国足球裁判界内,黄俊杰倒是谦虚谨慎,能上能下左右逢源,所以多次被评为银哨奖。2007年沈阳四国赛上,黄俊杰肆意偏袒中国队,丢弃了足球裁判员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遭到球迷唾骂。

  记者调查

  引发的这么多事情,联赛目前的情况,说句实话,我这个老裁判真的很茫然……”

  那时即将正式“挂哨”的陆俊还“语重心长”、地表示:

  “忧心忡忡”“这样的复杂环境对于裁判员的成长和培训都是不利的,我可以想象现在很多年轻裁判员执法中超有心理的阴影,因为比赛执法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很多时候已经严重超越了裁判员控制比赛的能力! ”陆金哨的“临别赠言”曾一度被足协和媒体视为“肺腑之言,感人至深”,“金哨”

  然而 6年之后,的假面终于被揭开,真相开始被还原,所有的感动,显得那么滑稽可笑。(未经作者同意,任何报刊不得转载或摘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