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食草动物
麝牛又名麝香牛,是北极最大的食草动物,外表有点像西藏牦牛,但比牦牛大,身上带有麝香味。
麝牛长着一对坚硬的犄角,角尖向上翘起,直指前方,让人望而生畏。虽然它们平时行动缓慢,但若受到惊扰,便会风驰电掣般狂奔。长而多绒的毛发是麝牛抵御严寒所必需的,但也因此存在一种潜在的危险:当大雨来临时,寒风一吹,它们身上的水球就会冻成一层厚厚的冰甲,一个个都变成了大冰砣子,动弹不得。
麝牛的日常生活十分有趣。它们习惯群居,却不像驯鹿那样组成庞大的队伍,通常一群只有几头或十几头,雌牛和幼牛被夹在中间,四周由雄牛负责警戒和照顾。它们以地衣、苔藓为食,吃饱了就躺着打瞌睡,醒后接着“故伎重演”:进食、反刍、打盹。
看上去懒散的极地生活,其实符合自然规律:在冰天雪地中减少了能量的消耗,也就相应降低了对食物的需求量。据报道,由于麝牛保存能量的效率极高,它们所需的食物仅占同样大小的牛的1/6。
迁徙冠军
北极是鸟类的天堂,地球上绝大多数长途迁徙的鸟类都要去北极繁殖。值得一提的是北极燕鸥,它们在北极繁殖,却要去南极越冬,每年在南北两极间往返一次,行程4万多千米。
1970年,有人曾抓到一只腿上套环的北极燕鸥,发现那个环是1936年套上的,那它已经活了34年。由此算来,这种体重只有100克左右的鸟类,一生中大约飞行了150多万千米,非凡的能力令人赞叹。
北极燕鸥非常美丽,长喙和双脚为红色,头顶为黑色,像是戴着一顶呢绒帽子;灰白的羽毛从上往下看很难与大海区分开来,有利于保护自己。它们聪明勇敢,总是聚成几万只的大群,进行集体防御,就连北极熊也怕它们三分。
“驴友”驯鹿
生活在北极的驯鹿体重可达150多千克,雄性稍小,为90千克左右。它们生有一对树枝状的犄角,展幅可达1.8米,且每年更换一次。
驯鹿最惊人的举动是每年进行一次长达数百千米的大迁徙。春天一到,它们便离开自己越冬的亚北极地区的森林和草原,沿着几百万年不变的路线往北进发,雌鹿带头,雄鹿跟随其后,秩序井然,边走边吃,日夜兼程。脱下的绒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迁徙路线的标志。当遇到狼群的惊扰或猎人的追赶时,它们会一阵猛跑,发出巨响,扬起满天的尘土。
幼小的驯鹿生长速率之快令人咋舌。母鹿在冬季受孕,在春季的迁徙途中产崽。幼崽产下两三天即可跟着母鹿一起赶路,一个星期之后,它们就能像父母一样跑得飞快,时速可达48千米。
对北极土著居民爱斯基摩人来说,驯鹿是他们重要的生活来源。肉是上好的食品;皮可以缝制衣服,制作帐篷和皮筏子;骨头则可以做成刀子、挂钩、标枪尖和雪橇架等,还可以雕刻成工艺品。
不怕冷的冰虫
1887年,美国西雅图著名摄影家柯蒂斯首次发现了冰虫,并将它取名为“雪鳗”,但很少有人关注。近年来全球变暖使极地动物濒临灭绝,冰虫才慢慢进入研究者的视线。
极地冰虫是少数活跃在极地低温下的生物之一。它们被生物学家称为“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冰封大地中最活跃的生物”。它们可能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动物。在冰川地区刺骨的寒温下,其他动物几乎被冻成冰棒,然而对于极地冰虫来说这却是最舒适的生活环境。科学家曾把几只极地冰虫放在冰箱里研究,两年过去了,不吃不喝的它们在冷藏室里依然顽强地生存着。
一名研究雪地动物的专家说,在众多雪地跳蚤、线虫和蜘蛛中,极地冰虫是最神奇的动物。北极熊厚厚的皮毛使它与外界低温隔绝,自身又可以储存能量;南极鳕血液内有防冻剂,使它在冰天雪地中照常生活;然而浑身赤裸、微小的极地冰虫靠什么来保暖,甚至穿冰?
极地冰虫的生活方式也充满奥秘。至今为止,没有人知道它们如何过冬,一到冬天全都销声匿迹,科学家怀疑它们躲在雪地冬眠。不过最近研究者发现如果挖得足够深,在冬天也可能看见冰虫。美国两名生物学家曾多次到终年积雪的雷尼克山中挖极地冰虫,他们找到的极地冰虫都藏身在3米以下的地洞中。
文 欧阳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