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津、闽、粤四大自贸区:发力2015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自贸区,人民代表大会
  • 发布时间:2015-01-27 15:29

  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的设立,将为中国打造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地,也将倒逼新一轮的改革开放。

  岁末有惊喜,新年唱好戏。

  2014年12月2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相关法律实施调整的草案。

  此前的12月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签署了关于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加快制定完善负面清单,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内容;同时还提及要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这意味着,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

  自贸区倒逼新一轮开放

  2013年8月中国第一个自贸区终于落户上海,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节点,国家推出第二批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运作一年之后,国家再设三大自贸试验区,在战略层面上,必要且迫切。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时代的终结,未来中国将步入一个漫长的中高速期。中国未来将进入一个长期的“新常态”,除了以新兴产业作为突围重点,自贸区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也将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之一。

  在此背景下,自2008年以来,国家出台了数十个国家战略,以促进区域崛起,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批准了9个国家级新区,上海自贸区一年之后,即推出天津、广东、福建三个自贸区。足见国家转变发展模式,寻找新的战略支点的迫切性。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从改革定位来看,中国是在用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简称FTA)倒逼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无论是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还是设立第二批的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这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其范围是按照国家总体战略部署要求来确定。目前,国家正以“一带一路”为中心,构建全球化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的设立,将为中国打造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地。

  四大自贸区各有所长、各有深意

  天津、广东、福建三大自贸区,包括上海自贸区应该说也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下一步发力的重点和方向。

  福建自贸区最为迫切的任务应当在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便利化。此前,两岸经贸合作主要通过两岸经济协议谈判(ECFA )推动,但由于当下台湾地区政局变化而受阻。在此背景下,两岸经贸的破冰理应由福建自贸区先行先试来继续推进。目前,厦门、平潭等地,在经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对台交流合作发展十分快速。福建自贸区的成立,将有利于促进两岸区域经济合作和城市交流朝着更深层次发展。

  事实上,从2011年国务院批复并开始打造以福建为主体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海峡西岸经济区,其定位便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再到已有的厦门经济特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了一些先行先试的进出口贸易政策,这些都为自贸区的启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福建自贸区无疑是厦门经济特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基础之上的促进台海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同样,未来的广东自贸区将更加突出同香港、澳门的合作,特别是加强对香港澳门高端服务业的开放、衔接、转移。高端服务业的开放将进一步提升广东制造业的实力和活力。

  新一轮的三家自贸区在东南沿海没有选择在广西、海南,而是选择在了广东。这就意味着,广东自贸区面向东盟是应有之义。未来,广东自贸区与已有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相接,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此外,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自贸区平台也将发挥桥头堡的作用。

  而天津自贸区无疑是着眼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服务于华北、东北老工业基地、西北等三北地区,促进环渤海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且面向东北亚。有数据显示:中韩自贸区与天津自贸区相结合后,天津港与仁川港对接,进出口产品出库时间将从一个工作周节省到24小时。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在浦东新区之后,无疑为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加了“一把力”。

  早在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便提到将为上海自贸区设立21项激励措施,其中多项涉及金融方面,以吸引海外投资,并涵盖金融服务、大宗商品交易等。而金融创新也恰好是上海自贸区的核心优势所在。

  自贸区要建成国家供应链平台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认为,“一带一路”把中国与外国市场和主渠道打通。但仅仅打通还不够,还需要在集成平台上产生化合作用,因此自贸区的建立利好中国建设国家供应链枢纽。2014年在青岛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通过了《建议APEC供应链联盟倡议》。中国建津、沪、闽、粤四个自贸区,也利于APEC框架下的区域供应链建设。

  “21世纪的商业竞争没有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只有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杨达卿认为,21世纪国家经济体的竞争也正是如此,信息化不但打通了本国产业的奇经八脉,也让本国与外国经济更频繁地联动共振。但不可忽视的是,互联网时代经济体个性化(无论企业还是国家)凸显背后的是碎片化的放大,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都是如此。因此,建设能让四流合一、互联互通的国家供应链平台,对未来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站稳脚跟、掌握主动至关重要。

  文|《小康·财智》记者 范颖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